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人民币汇制变革 得失我心知

  我曾经是二十世纪货币大师Karl Brunner的学生,算是出自名门了。其后1967至1969在芝大那「货币圣殿」待了两年,耳闻目染,加上货币大争议炒得如火如荼,要不知道不容易。但我没有考过货币的博士试,不是专家。只是自己对价格理论的操纵流水行云,有恃无恐,任何经济问题都可以简单地看,而从价格理论的角度看货币,有旁观者清之效。是的,二十多年来,我对宏观经济的推断自己很满意。

  1996年末,洛杉矶加大邀请我于1997年11月到该校作一年一度的夏保加荣誉讲座的首届讲者。听说是夏保加选我开锣,受宠若惊(跟着有格林斯潘等名家),当然用心准备。我选的题目是《邓小平的伟大改革》,然而,自九三年的秋天出版了《中国的经济革命》,之后三年减少了跟进中国的发展,于是求教同事萧耿中国那几年的情况。言谈中他说了一句今天记不起怎样说,是关于人民币量的调控机制的,我如中电击,闪一下仿佛见到光明大地一片,没有见过的,于是跟着想下去。

  看官须知,当时中国的货币制度满是沙石,还有相当的外汇管制,人民币不能正规出口,外人在国内开户口难过考状元,而另一方面地下的成交无日无之。我于是想,撇开沙石,央行究竟是在搞什么?向乐观或理想那方面推,人民币与美元挂钩,一般化地看是下了一个可以直接地在市场成交的锚,而人民币量的变动,跟着外汇进账变动,一般化地看是只为守锚而变,以美元稳定币值之外央行没有把货币政策伸展到经济的其它事项去。

       以美元为锚守得住吗?逻辑说,只要央行不手痒,单为守锚而调整人民币量,没有困难。然而,逻辑归逻辑,实践如何要待沙石清除才知道。沙石是经济学的一种局限,观其转变而推其后果我是专家。于是,从那时起我一方面留意中国外汇管制与银行管制的变动,另一方面跟进地下交易与灰色市场的相应效果。后来的结论是,管制的沙石愈少,人民币的潜力愈强。观察了好几年,大约2002年吧,我肯定那时代的货币制度是上上之选,币值稳定,锚可以稳守,只是沙石误导了旁观者。

  中国之外,历史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货币制度。不是昔日的本位制,不是钞票局制,不是欧美的fiatmoney制,不是管制汇率制(下锚与管制不同),就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人民币也视若等闲。沙石转变与逻辑推理带来一个可靠的结论:解除所有外汇管制,那时代的货币制度作用会发挥得更好。是那么简单的制度,奇怪其它国家没有采用过。

  于今回顾,这个自1994年至去年7月、我称之为中国货币制度的,对中国这十多年的发展如有神助。还有不少沙石要清理,而因为解释过的原因,这制度不要改,但要考虑换锚。前思后想,从中国制一般化,改用一篮子物品为锚是最理想的了。可惜今天央行看来是脱离了中国制,转向美国的没有固定的锚的货币制度。这样,将来历史回顾,中国制只是昙花一现,而没有读到我这系列文章的解释,将来的历史学者不会知道曾经有过这样的货币制度。

  头痛是目前人民币一小点一小点地提升,短期内为祸不大,而央行处理小心,好景还会继续三几年。然而,在市场不知不觉中一个史无前例的上佳货币制度是放弃了,换来的是早晚央行权力大升,牵涉到太多经济变量要由央行以货币政策处理。一石二鸟是奇迹,一石多鸟不可能。

  系列文章谈了不少,下足心机,宝刀未老,到此为止吧。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