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学的传统与主流(二之二)


当年读经济思想史,老师说,经济是一门科学,要学理论学现代的算了,读思想史是为了兴趣,过时的理论没有实际用途。后来芝加哥大学的史德拉也对我说类似的话。史氏是首屈一指的经济思想史专家,也是当代的价格理论大师,这样说应该有分量吧。

是误导!经济无疑是一门科学。学子今天读物理不需要读牛津的原著,读生物不需要管达尔文当年怎样说。自然科学,前辈怎样说,可取的,在今天的课本可以找到,不可取的早就被新理论取代了。经济学者一般认为,学经济也一样。我不同意。如果四十多年前我不靠读前辈的原著起家,在解释现象这唯一的重要的一面我不会有今天的十分之一的本领。理由简单。自然科学的理论验证在实验室从事,是对是错容易有个了断;经济学的实验室是真实世界,不容易拿得准,真功夫要靠很多微小观察,要讲多年经验。

学经济,读古典或新古典的大师名著,学的主要不是他们的理论,而是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与观察力,以及他们在经济问题上的思想范畴。他们的理论是对是错不是那么重要。今天,问一个名校经济学博士史密斯说了些什么,他会说:无形之手。还说了些什么呢?他可能会说:专业产出会受到市场范围的约束。再有其它吗?没有了,因为这位博士没有读过《国富论》。曾经反复重读《国富论》的人,会知道「无形之手」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史氏的观察力,怎样看世界,以及他创立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系统思维。

当年读李嘉图,我学得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推理方法,比后来兴起的一般均衡理论高出不知多少倍。读米尔,我学得的是拿一点扩散开去,也把多点集中起来。他的方法精彩,理论是对是错不重要。读马歇尔,我学得的是怎样这里按兵不动,怎样先动那里,看看效果再作打算,以及他怎样筑成一个理论架构。懒得读海耶克、熊彼得等人的作品:从实证科学的角度看经济,这些人不懂,没有什么可以教我。

这就是了。拜读前辈大师的原著,我要学的是他们的系统思维,欣赏他们的观察力,仿效他们怎样看世界。学这些不仅要读原著,而且永远不会过时。至于什么理论云云,基本上不是那么重要。错了吗?无所谓,略为修改一下就可以了。事实上,所有经济理论加起来只有一条需求定律,运用时要懂得怎样处理局限条件的变化。不懂浅而简单的理论,只懂深而复杂的,基本上不懂。这是今天的主流经济学吧。

去年,曾任诺贝尔经济学委员会主席的朋友,给我的英语论文结集下评语。他说我坚守史密斯的伟大传统,自六十年代后期起发表的文章今天都成为经典了。他说我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重要而又神秘的现象,推翻了成见,彷佛拿一把魔杖把通道打开。了不起吗?不怎么样,我只是凭史密斯等几位前辈遗留下来的伟大传统,消化了,这里改一改,那里转一转,加上前辈当年没有机会见到的观察,随意挥洒。像我最近解释的中国地区竞争制度那样困难的题材,是很少遇上的。

今天那所谓主流经济学的困难,是从事者漠视传统。他们因而不知道,除了鲁宾逊的一人世界,所有经济问题都是制度问题。可能怕外人认为不够湛深,或要仿效物理学家,他们以方程式从事,但问到这个那个符号代表什么,十之八九不明确。用数据,搞统计,他们一般不管数据从何而来,也不知连带的是些什么现象。文章工整,变化生硬,既无文采,也乏趣味。

说过了,如果当年老师教的是今天的主流,我早就另谋高就。
 
 2006-06-23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