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小奖赏与大作为

  

后天在《南窗集》发表的《国际体育比赛的经济分析》,出一怪招,潇洒称意,先在这里卖一下关子,读者不要错过。

该文分析中国选手在亚运斩瓜切菜,其中提到霍英东先生的慷慨与地方政府或人士的奖赏,加起来获金牌很过瘾。不需要是足以退休的奖金,但挂着金牌回乡何止锦衣日行?在乡中高视阔步,彷佛关云长再世,不亦快哉?

没有任何奖赏,一般人懒得比赛,更勿论痛下苦功了。昔日伯牙遇钟子期,奏一番高山流水,子期谢世,伯牙碎琴。这故事令人向往:子期之前没有知音,也没有奖赏,伯牙还是练得出高山流水!别无他求,纯为自娱而为之,昔日有伯牙,今天有区区在下。可惜正如范仲淹说的:「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里要说的,是比赛这回事,好些时小奖赏可以导致大作为。一个人提不起兴趣,或缺乏天赋,或个性不喜欢拼搏,还有机会安居乐业,但要考个第一或拿个金牌则免问矣!但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条件,一小点奖赏放在有效率的地方,跳升一级往往不难。

昔日在美国读本科,不好意思问母亲要钱,半工半读。不需要什么知识或技术的工作,每小时两美元当时很不错。问题是外来的学生要交格外高的学费,除非平均成绩超过一个指定关口。我屈指一算,如果每学年多拿三几个「A」,免了高学费,一个「A」大约值三百美元。那是一百五十个小时的薪酬!明显地划算,发劲,全部是「A」。至于后来杀进研究院,是额外的收获,事前没有想到。

成了教授,提点来自香港及大陆的几位学生与自己的儿女怎样读书考试,法门简单,结果是这些学子的成绩也差不多全部是「A」,或起码「A」多「B」少。今天还数得出共九个——教九个,九个皆如是,可见非概率使然,是教头的功夫了得也。

我对那些学子说,如果进入大学第一个学期的成绩全部是「C」,玩完。惯于拿「C」的人走进了一个框框,天分再高,用功再大,也不容易走出来。学子要知道拿「A」是怎样的一回事才有机会不断地拿下去。倒转过来,惯于拿「A」的人不容易拿「C」。这是规律,所以学子起笔要养成拿「A」的习惯,彷佛次一等的成绩不存在似的。

是真心话。天生蠢才或无心向学的,上帝也救不了。这种无可救药的学子不多,余下来的大部分都可以是「A」级人马,只是他们惯于徘徊在「C」与「B」之间,进入了框框,以为自己属于这个层面,不作他想。

想当年,到美国进入本科的学子求教于我,我首先说:「不要告诉我你的中学成绩,是好是坏无足轻重。进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你要少选科目,选易的,就是不算学分,够易就选,先拿几个『A』,再来找我。」学子再回头,一看脸色就知道他拿得几个「A」,于是再教几句:「你现在知道每科要读到哪个层面可拿『A』,需要的用功时间跟拿『C』的差不多,只是拿惯了『C』不知道拿『A』是要读到那个层面。你知道了,读到那个层面要适可而止,去钓鱼吧。考试的前一晚要早睡,因为考试靠冲刺,要拼搏。三个小时笔试你两个半小时答完就离场是傻瓜。第一个进场,最后一个离开才对。先细读试卷,整卷读,读两次,休息五分钟,松弛一下,然后搏到尽。」

成绩跳升一级往往容易,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一小点奖赏可以有大作为。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