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海耶克大战奥巴马

已故的海耶克一九八八年出版了一本题为《The Fatal Conceit》的书——中译《致命的自负》——其中一个要点说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官员以为在没有足够的讯息及赏罚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把产品定价,指导市场。顾题思意,这是“自负”,对经济会带来“致命”之伤。

今年六月十四日,贝加(Gary Becker)在他的博客以同一题目为文,指责奥巴马及他的财政部长盖特纳犯上相同的“自负”行为,试图左右数以百计的企业高职人员的薪酬。凡是受到美国政府资助的大机构,例如美国银行、花旗银行、AIG、通用汽车等,其高职行政人员的薪酬与花红等要由政府委任的一个“沙皇”拍板决定,而拍板后是不能上诉更改的。

这就带来一个似浅实深的话题︰政府这样做是对还是错呢?我想知道读者怎样看。不要读下去,把自己的答案先写下来才读,你可能发觉你的想法跟我的很不一样。

首先要说的,是通用汽车已成国企,既为国企,政府要怎样处理职员薪酬是政府的权力,没有什么不对。政府应不应该把通用收归国有是另一回事,但米已成炊,市场的薪酬只能用作参考,仅此而已。AIG的性质略为不同,但我也看不到政府左右薪酬有什么不妥。这家庞大的企业面对破产,无可救药,生意暴跌,政府挽救接管。不难想象,政府不左右薪酬是难以止血的。美银、花旗及其它接受政府资助的大机构怎样看呢?政府大手资助,某些获助的机构出现了大派花红的例子,也不难想象,政府不管,资助的钱很容易花清光!我不知道政府有否事先言明︰向我借钱资助我要管你们的薪酬。如果言明,政府跟着左右薪酬理所当然。如果没有,但政府见受助者大手花钱,借出去的可能输清光,左右薪酬有点不对,但可以理解。政府是为了自保,说不上是自负,不管薪酬,获“致命”伤的可能是政府。

面对可能破产倒闭的企业,或大或小,好些时的确有点乱来的意向。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效应,政府资助出现了一些乱来的行为,但我欣赏的是大部分遇上财政困难的企业没有这样做。另一方面,政府应否资助是不容易决定的。我认为除了银行政府不应该挽救。一位货币大师认为银行也不应该挽救。另一方面,不少学者及专家今天认为政府当时(去年九月)应该挽救雷曼兄弟。是复杂的问题,我不知细节,就是知道也不一定有答案。我的观点是,既然政府出手挽救,耗资甚巨,为了自保,左右被救的企业的某些职位的薪酬,算不上是海耶克说的“致命的自负”。

海耶克大战奥巴马,战到此间,奥巴马胜。当然,海耶克是不会同意政府出手挽救企业的,但这是另一回事。

写到这里,困扰我的问题还没有开始。这就是金融的专业或行政人员的收入非常高,究竟值不值那么多钱呢?就是在雷曼兄弟事发之前,政府应该约束或管制他们的收入吗?这些问题由我这个教授提出,读者可能以为我发了神经。无可置疑,金融行业的收入是在市场竞争下决定的,市场说值那么多钱,海耶克不可能错。然而,去年雷曼兄弟事发后不久,我读到一篇森穆逊写的专栏,简直破口大骂。森氏是个了不起的经济学者,平生作出的贡献无数,也是个深知市场运作的大师人物。他认为十多年来金融专业的收入上升了不知多少倍,近于发神经,不成理,言下之意是政府早应考虑干预。也是去年,我读到一份报告,说有些出道不久的金融“天才”,几分钟赚佣金五万美元也嫌少!不知读者怎样看这个问题。在市场竞争下决定的收入,怎可以是“过高”的呢?

金融这门专业学问起自六十年代初期的洛杉矶,我当时有染指。主要是从费沙的利息理论加上风险,其后转到芝加哥及麻省理工等大学发扬。因为收入比较高,从经济学转到金融学的研究生不少。这是指在美国兴起的金融学,与当时的老一套的英国传统的金融学是不同的。一九八二年起我到香港大学主事那里的经济系,跟着发展为经济金融学院,经验上我遇到一个大难题。论求学的难度,经济与金融差不多,而到了研究院,从经济转读金融不会有困难。然而,起码有十多年的时间,从国际的市场看,大学聘请一个初出道的金融学博士的薪酬,要比一个经济学博士的高出一倍!香港大学不同学系的薪酬是划一的,所以金融学不容易搞上去。当时我们逼着起用经济老师教金融,没有困难,因为金融学的基础文献一律出自经济学者之手。

为什么金融博士的出道薪酬会比经济的高出那么多呢?事实上,有一段长时期,金融专业的收入冠于所有行业,比医生还要高。当时我的解释,今天回顾没有错,是大学之外的市场对金融专业人材的需求很大,而这需求不断上升。大学研究院攻读经济的学生没有大部分转到金融那边去,可能因为经济学的趣味性比较高,也可能因为恐怕金融市场的需求增加会缓慢下来。

我要到去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才知道,美国的借贷量十多年上升了三倍!这惊人的升幅显然是由那些所谓衍生工具及保险安排的发明促成的。这个迅速的发展,加上分红制度很自然地在金融市场流行,金融专材的收入动不动每年逾美元百万。算不算是过高呢?政府要不要管?经济学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那是市场的运作使然。

问题是,不管好些经济学者认为这个由无数衍生工具组合而成的金融制度是伟大的发明,给美国带来繁荣,但到头来从效果衡量,这制度奇劣无比。人类历史没有出现过任何制度,可以在几个月之内使整个地球输那么多的钱!事实上,这些年整个金融行业赚得的高收入,全部回吐也不能填补一小部分的损失。是艰深难明的制度:股神毕菲特早就说这制度会带来灾难,但事到临头他自己还是中了大计。我呢?当然更不懂,但还是认为去年十月十七发表的《浮沙指数:金融浮沙要向下面看》提供了一个关键性的解释:借贷与抵押的比例不应该高于一,而美国的新潮金融制度把这指数弄得远高于一。另一方面,我认为金融借贷与保险合约的纵横织合是愚蠢的安排。

这里的重点问题是:如果美国的金融制度是纯由市场自由发挥地搞起来的,市场难辞其咎:海耶克会一铺输清光。但明显地,美国的金融制度不是自由市场的杰作。政府的管制法例不少;评级机构是得到政府认许的;格林斯潘主席联储局时,几次赞赏美国的金融制度!我历来欣赏的格老,当时被奉若神明。

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加起来的混合制度容易闯祸,不少经济学者指出过,只是没有谁想到会闯出那么大的祸。这制度的深不可测使我无从判断,在雷曼兄弟事发之前,政府应不应该左右金融专家们的收入。一个近于肯定的看法,如果政府早就约束这收入——不容易说得通——美国的金融行业不会发展得那么疯狂,为祸也因而不会是那么严重了。这可能是森穆逊去年的直觉吧。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