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从日本的经验看地球一体化的不幸形势

  上期写《从森穆逊与他的中国观说起》,字数超越了篇幅,不想把题材分期,又不愿意少说一点我对森穆逊的回忆,以致该文后半部的分析是过于简略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读者大都可从其它文章找到补充,但有一点,重要的,此前我没有写过,行内的众君子也未曾提及,这里补充一下吧。


  该文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森穆逊提到,在国际贸易收支失衡的情况下,美国很可能走上保护主义的路。我认为如果奥巴马的政策成员真的有森氏说的水平,保护主义是不会出现的。这是因为今天的世界与二十年前的很不相同:开放而又满是廉价劳工的发展中国家无数,在产品的成本上这些国家与先进之邦出现了一个差距很大的断层,『保护』对成本高的国家会带来灾难性的发展。好比如果禁止或约束中国的玩具进口美国,进口商会转到印度等地方购买,就是对所有国家封杀也不容易找到投资者在美国设厂制造玩具。这是说,今天,保护主义的有效施行是要全面性的:国际要全面,制造品也要全面。这样一来,美国的物价大幅上升不会被消费者接受。」


  让我从日本说起吧。五十年前,日本的制造品在国际上开始发难,价廉,且质量不断改进。先进之邦斗不过,约十年英国输得面目无光,继而美国及西欧。在保护主义的压力下,日圆大幅升值。记不清楚时日,也不记得过了多久。记得的是日圆从三百六十兑一美元升到八十兑一美元,上升了百分之三百五十!这就带来一个经济奇迹︰日圆上升了那么多,但日本的产品还在国际上畅销,还是满布地球。日本当时继续有贸易顺差不奇,因为弹性系数有决定性,但出口产量依旧强劲却是奇迹。相比之下,两年前人民币兑美元只上升了百分之十强,中国的厂家就遇到困难,在新劳动合同法引进之前好些工厂开始关门了。


  日本当年的际遇与中国今天的际遇大为不同,可不是因为中国产品质量的改进速度比不上人家,而是五十年前落后国家的制造品能大量地攻进先进之邦的,只有一个日本。日本的人口一亿多。七十年代加进亚洲三小龙——香港、台湾、新加坡——八十年代再加上第四小龙——韩国。连日本一起算,这些新兴之区的总人口只约二亿。世界人口是五十亿强。


  拉丁美洲的际遇历来风风雨雨,这里不说。地球一体化始于三十年前中国开放改革,跟着是印度,再跟着是苏联瓦解,东欧参与国际竞争,又再跟着是越南、非洲及那些「斯坦」之邦。这是说,三十年来,参与国际竞争产出的人口增加了不止三十亿(劳动人口当然较少),比日本与什么亚洲小龙的人口多了十多倍!六年前,美国的商场满是中国货,但当人民币兑美元只升约百分之十,那里的商场不同国家的品牌无数。


  想当年,日本的国际竞争形势与今天的中国很不相同。在缺少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下,日本承受得起先进之邦的保护主义,而他们选择让日圆的国际币值大幅提升,换取先进之邦不大加进口税,是明智的选择。可惜跟着的处理出现了问题。是的,跟着而来的日本故事是悲哀而又有趣的学问了。


  是经济学博士生也不容易考得及格的问题。当年日圆兑美元上升了百分之三百五十,日本货还是销售得好,失业率没有多大变动,经济整体的均衡点要怎样调整才对呢?答案是三方面的合并:提升外汇储备,提升工资,提升租值(是经济租值,见拙作《供应的行为》第二章第三节)。日本的外汇储备无疑是大幅提升了,但从他们经济整体的实力看,微不足道。工资提升得快,而当时的日本,终生雇用的合约安排普及,这提升主要是以分花红的方法处理。当年日本员工的「分红」的夸张,使举世哗然。


  是在租值大幅增加的发展中,日本当年的政策闯大祸!他们变本加厉地禁止农产品进口──这是增加租值的一种方法。七十年代后期我路经日本时,在一间高级零销店见到如下的订价:一只西红柿五美元,一粒温室葡萄一美元。我带两个孩子到可能是最高档次的花园餐馆进午餐,最相宜的套餐每位美元一百五十。


  明治维新之前的德川时代的大地主们的财力,百多年后还存在。他们要地价高,而禁止农产品进口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七十年代日本的工资急速提升,主要通过分红制,有需要时下调不困难。然而,房地产的价格(属租值)上升,下调却不容易。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在政治压力下,农产品进口不容易解禁。其二是房地产一般押进银行借钱,水涨船高,借贷大幅上升。一九八五年,日本的房地产价格比香港的高出不止一倍。


  大约一九八六我发表《日本大势已去》,年多后,我见中国的发展有看头,接受邀请在日本的《朝日新闻》的头版发表了一篇对日本经济前景不看好的文章。由他们翻作日语,而据说《朝日新闻》是当时日本的第一大报。好些日本朋友读后不开心。


  这就带来另一个有趣的经济现象。日圆兑美元大升了好几倍,以美元及先进之邦的币值算,日本的人均收入很快就与先进之邦打成平手。但因为工资与租值跟着大幅上升,在禁止农产品进口的局限下,日本人的实质生活水平其实升得远没有那么高。这个发展,促使七十年代至大约一九八七年,日本人大手调动资金到外地作房地产投资,到泰国等地投资设厂的也无数。这些投资一般不是那么理想——日本要到九十年代初期开始进军中国才算是有所斩获。美国的朋友应该记得,七十年代后期与八十年代初期,美国的国际机场满是日本学生及小孩子。这是日圆大幅上升给日本人民带来的利益了。


  一九八六年底或八七年初,日本的房地产市场终于崩溃,不到一年大城市的高级商业楼宇下跌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这导致那里的银行纷纷步入困境。通缩出现,经济不景大致上持续到今天。这个日本不景现象连带着的,是那里的货币量推不上去。佛利民很关心这个发展,他谢世前数年几次跟我谈及日本的货币政策问题。日本有关当局不放宽银根困扰着他。到二○○一,佛老说日本可能有转机。我的看法不同,但没有向佛老提出自己当时还是有点模糊的见解。


  我认为德川时代的地主演变成为后来的资本家的后代,不少是日本的国会议员。他们反对日圆贬值。这个意向与放宽银根及搞起通胀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经过那么多年的向外投资的发展,维护日圆的强势是需要的。君不见,几年前日本的舆论就出现了「日日贸易」之说:日本输出物品到中国去给那里的日本人及厂家,日本在中国的厂家的产品输出到日本去。这个有趣的舆论是正面的,大有感谢中国之意。


  这就带来本文要说的重点。日本的经验,是日圆大幅升值,以先进之邦的币值衡量,日本的人均收入水平很快就追上先进之邦(实质生活水平是另一回事)。但日本只有一亿多人口,先进之邦可以不困难地把他们的国民收入拉上去。香港昔日只五百万人,七十年代工业起飞,一九八二年初港元兑美元升至五兑一,也同样地把香港的人均收入拉上去。差一点的有台湾,有新加坡,到了八十年代再差一点的有韩国。说过了,连日本在内,这些算得上是有成就的发展中地区的总人口只约二亿,先进之邦可以维护自己的工会与最低工资而在某程度上把这二亿人的人均收入拉上去。


  今天的地球局限有了大变。自中国开放改革以还,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不止三十亿。增加了那么多的穷人参与国际产出竞争,先进之邦是拉不上去的。拉不上去,先进之邦不能不面对下面由无数廉价劳力组成的低成本断层。上层不撒销工会与最低工资,早晚会被下层拉下去。撤销工会及最低工资会使上层的租值上升,原则上可以稳守。这是因为依照比较优势定理,先进之邦在没有工会及最低工资的约束下,大量廉价劳力参与国际竞争会使他们的知识租值大幅提升。这是经济学,可惜今天失传了。


  我希望读者明白,今时不同往日,先进之邦再推出保护政策是愚蠢的,因为一定要很全面才有效,而这样做会无可避免地带来他们不可以接受的物价大升,知识租值会消散得快。另一方面,六年前我坚决反对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主要是因为我看到中国要面对的世界,与日本当年面对的很不相同。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