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建立48小时金融应急机制

  当前,国际热钱正大肆进入中国,总的来说,资金流入有利有弊。海外资金大量流入,必然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一些领域产生相当大的冲击。说到底,钱多,无非抬高物价,价格高了,货币的含金量下降,在宏观意义上达到新的均衡。

  从长期来看,有钱比没钱好,钱多比钱少好。巨额外汇储备增强了人民币抵御外来金融冲击的能力,为国际贸易和金融活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怕就怕有钱不会用,只要有足够的金融人才,完全可以通过对外投资用活外汇储备,创造更多的财富。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挡住资金流入,除非中国重新构筑贸易、金融壁垒,脱离世界经济体系,否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必须接纳外部资金流入,承受来自于外部的冲击。

  对中国金融体系构成威胁的不是海外资金进入中国,而是在于短期内撤离中国。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金融风暴发生在退潮而不是涨潮时期。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大量资金外逃将遭遇危机国家的财富一扫而空。退潮的渠道越宽,监管越松,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就越强。

  苍蝇不叮没缝的鸡蛋。为了防范金融危机,中国必须认真检查是否有退潮的渠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退潮渠道的通畅程度决定着进入中国的投机资金的数量。

  在短期内不宜完全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不能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要明确港股直通车的定义和实施有效监管。最重要的是必须抓紧培养高级金融人才,能够识别金融市场的变化,能够和国际金融界平等对话,公平博弈。

  当今世界,国际金融投机资金的规模很大,但是没有一个司令部,也没有一个稳定的领导核心。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更加多元化,瞬息万变,稍不注意就会栽大跟斗。在当前的次级债危机中,那些在国际金融舞台上声名赫赫的投资银行输得焦头烂额,狼狈不堪。究竟是谁在玩阴谋?

  如果把国际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比做一场“战争”,我们看不出这场战争的阵线划分,更找不出双方的司令部。金融危机绝非“零和博弈”,赢者所得并不是来自于输者所失,在金融危机中甚至根本就找不到哪个集团在危机中有所斩获。

  鼓吹金融阴谋论,既不符合事实,也对我们无所助益。把复杂的金融现象简单化,只能麻痹斗志,混淆是非,推卸金融监管和改革的责任。

  严格地讲,国际投机集团的资金(热钱)还没有来。迄今为止,人民币还没有实行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外部资金流入比较容易,要大量流出还需要办理各种手续,接受监管。对于国际投机资金来说,资金流出的渠道还不够宽。现有的对资金流出的规定制约了他们的投机活动。如果真正放开流出资金的管制,或者开通了变相的流出渠道,那么大量投机资金将蜂拥而来,我们就可能吃大亏。

  所以,中国务必要重视对危机管理的研究,要有专门小组来监测金融危机风险程度,并且有专门的通道,将危机管理决策方案迅速提交给最高决策层。要能够识别危机,对金融危机的程度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能够确定48小时应急措施的起点。要有多种危机管理的处置方案,必要时要敢于壮士断臂,保全主力,以求东山再起。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