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商品价格上升的一些情况

按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2003年的GDP名义额比上年增长了11.4%,其中4季度的同比增长率可能超过了13.0%。这与1998-1999年的5.0%左右的增长率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实际上,走出通货紧缩的趋势在2002年就已经非常明显。不过按早先公布的数据,2002年GDP的名义增长率只有6.7%,后来调整为9.2%。

这些数据中隐含了很重要的信息。比如说,2002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就已经相当高,消费的增长率也不低,从这些方面来看经济的名义增长率应当是比较高的。原来公布的6.7%的增长率,明显与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即支出法GDP)方面的数据不合,表现为生产法GDP与支出法GDP两者之间的一个很大的差别。我原来倾向于折中的看法,认为两个数一个偏低一点,一个偏高一点(这里指增长率)。就支出法GDP来说,最可怀疑的是投资高估。就具体项目来说,投资资金的使用中包含了购买土地的支出,这是转移支付而不是社会投资。在统计定义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统计中或许会因此而高估投资。

从现在的数据来看,大致上可以认为投资数据方面的偏差不是很大。一个理由是上面提到的统计数据调整,另一个也许更重要的理由是一些重要产品产量和消费量的高速增长,电力和钢材等金属材料是很明显的例子。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长率达到了26.7%;考虑到价格上升的情况,实际增长率在20%左右。这与钢材电力等重要产品的高增长互相印证。

由此来看,金属材料等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上升有很强的当期需求的支持。这不光是中国国内价格在上升,全球的价格都在猛烈上升,铜价的上升可以说是让人头晕,连美国的钢材价格也在最近大涨起来。比较起来,还是通货膨胀比通货紧缩更厉害,几年的价格下降几个月就能涨回来。

大商品价格变化的一个著名现象是价格走势的"钉子"现象,意思是价格曲线上有时候出现象钉子一样的形状,钉头是向上的。对此的解释是,如果需求出现了突然变化,因为存货的原因,价格的反应在向上和向下的方向上不对称。如果是需求突然增大,现在的存货不多,在供给显著增加之前,价格可以猛涨。如果是需求突然下降,可以用增加存货的办法来平滑当前的供求。这背后的一个理由是,不管存货有多多,总是可以再增加的,但是没有负存货,不能说存货总是可以减少的。在做存货模型的时候,只好加上一个非负约束,是一个挺不好对付的问题。

在期货市场上,远期的价格可以比近期的价格高一些,但是不能高很多,两者差别太大了就会引起套利,因为可以将现在的产品存到将来。但是远期价格可以比近期价格低很多,因为不能将未来的实物拿到现在来。这个情况实际上没有多少观察现象的支持,因为一般商品期货的时限与供给调整的时期比起来都不长。

还有一个情况是短期内供给与需求的可能的反向变化。比如说钢材的需求突然增加了,本来是应当引起供给数量增加的,但是要增加钢材供给就可能要扩大钢材生产能力,而钢厂的修建本身就要用钢材,这可能使钢材的净供给(除产业自用外)在一个短时期内下降。在钢材方面实际上没有这样的现象,因为短期增产的弹性还是比较大的。在那些短期增产弹性很小的生产中就有这样的现象,著名的例子是"牛周期"。如果牛肉的需求突然增加,引起了供给增加的倾向,会引起多留种牛和增加肉牛出场重量的结果,这使短期的净供给下降。能否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取决于一系列技术参数,但是这样的倾向是普遍存在的。

就大商品价格来说,这里提到的只是一些方面的情况,实际价格的变化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事情。就名义价格而言,不管怎么说,货币供给是总管。

名义GDP的变化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率(%)
1996 67885 16.1
1997 74463 9.7
1998 78345 5.2
1999 82068 4.8
2000 89442 9.0
2001 95933.3 7.3
2002 104791(102398*) 9.2 (6.7*)
2003 116694 11.4(14.0*)
*早先公布的数据和按该数据计算的结果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