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少出口多进口


紧缩过度不仅导致内需不足,而且影响国际经济景气,反过来再抑制自己的出口,不过,一个伴随的情况是贸易条件改善 

 
  过去几个月,宏观经济波动最剧烈的方面是对外贸易。11月季度调整后的出口额比10月下降了10.7%,进口额下降了20.8%。在目前能看到的月度数据中,这样的变化是没有先例的,连相近的例子都没有。现在还不清楚11月的剧烈变化是否有一些不可比因素的影响,但是,进出口大幅度下跌的趋势已经在此前的其他相关指标中表现出来了。
  进出口额剧烈变化的一个结果是顺差额更猛烈地变化。上半年的贸易顺差同比下降了11.8%,到11月变成上升52.4%。由下降11.8%变成上升 52.4%,使11月的顺差相对多出了168.8亿美元,实际达到400.9亿美元。按照季度调整后的数据推算,在这168.8亿美元中,约有100亿美元是由进出口价格的变化(主要是进口价格下降)引起的。
  在过去几个月里,石油等大宗进口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剧烈下降,其中,原油价格从最高价位到现在下跌了约700美元/吨。按目前每月进口1500万吨的数量计算,仅石油进口一项,一个月就能省出100多亿美元。当然,石油的最高价只是维持了短暂的时间,中国实际月进口的平均价远没有达到那么高,但是,铁矿石和铜等大宗商品的进口也节省了很多资金。
  由于出口价格也有小的变化,综合的效果要看贸易条件(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例)的变化。在贸易基本平衡的情况下,贸易条件就可以完全说明问题了。在贸易有较大盈余的情况下,盈余部分的价值取决于未来的进口价格和期间的收益率。未来的进口价格越低,外汇储备的价值就越高。今年前半年,进口价格猛升,以前增加的外汇储备贬值了。如果保持这样的趋势,外汇储备就会大幅度贬值。现在,这方面的情况发生了有利的变化。综合起来看,进出口价格变化带来的效益现在已经超过了每月100亿美元。
  国际经济景气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中国自身的景气状况。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的宏观调控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到国际经济的景气和商品价格。经济过高增长,不仅自身通货膨胀率上升,而且通过进口过快增长,引起国际商品价格上升,导致自己的贸易条件恶化。反过来,紧缩过度不仅导致内需不足,而且影响国际经济景气,反过来再抑制自己的出口,不过,一个伴随的情况是贸易条件改善。
  这样的情况对大国是普遍存在的,只是中国目前的相对优势在于重工业中的制造业,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大,而原材料价格对需求的变化更敏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政策对国际价格的影响。
  在过去几年,特别是2007年,中国总需求扩张导致进口增加是国际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考虑到贸易条件的恶化,这样的结果对中国的损害非常大。2008年三季度以来的紧缩过度,也是目前国际经济急剧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中国自身的损害也非常大。如果不考虑贸易条件变化的话,似乎目前的损害更大。考虑到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则不完全是这样的。
  现在,国际经济非常不景气,商品价格尤其大宗商品的价格比较低,很多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增加货币供给,未来通货膨胀的风险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政策倾向应当是鼓励少出口、多进口来花外汇,而不应当是增加外汇储备,到下一波商品价格涨高了再去花外汇。花外汇是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增加下一步进口,而鼓励出口的政策就是反向操作了。
  考虑到出口价格下降的情况和增加出口的难度,现在努力增加出口的代价太大。对于出口不景气引起的失业,最好的办法是直接补贴。如果是补贴出口,一部分补给了出口企业和工人,一部分补到了国外,还有一部分变成了不需要的生产成本。这样的情况一直都存在,只是在目前的国际需求情况下,可能是补贴给国外的更多。国际市场不景气,须得使劲降价才能增加出口。直接补贴存在操作上的困难,但是,考虑到间接补贴的坏处,还是想尽办法直补好一些。用贬值这样的间接补贴的办法,操作很简单,而且不走财政的账,对管理部门或许有诱惑力。但是,越是采取这样的办法,问题越大,亏了都算不清楚亏了多少。
  现在,支出一部分失业补贴和其他补贴,可以更迅速、更顺畅地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减轻对出口的依赖程度,减轻未来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的压力。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这些补贴是报酬率很不错的投资。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