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日程

通知公告 · 2025-11-25 14:04

作者:

返回

第二十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日程2025年12月5日至12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主旨演讲陈钊陈钊,1973年生,浙江舟山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位分委会委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应用微观)的研究,主要研究兴趣涉及发展经济学、...

第二十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日程

2025年12月5日至12月7日

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

undefined
























主旨演讲


undefined

陈钊



陈钊,1973年生,浙江舟山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位分委会委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中国经济问题(应用微观)的研究,主要研究兴趣涉及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学术论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曾获教育部、上海市优秀科研成果一、二等奖多项,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所授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演讲题目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个体、组织与社会


内容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快速发展并展现广阔前景,其社会影响备受关注。演讲基于实证研究与跨学科框架,系统评估其在个体、组织与社会层面的多重影响。个体层面,生成式AI显著提升常规任务效率,但在复杂任务中存在局限,且会因为使用者AI素养差异而出现分化。对生成式AI的长期使用可能削弱批判性思维并加剧认知依赖。组织层面,该技术有助于小团队协作与企业效率提升,但可能抑制创意多样性并扩大收入差距。社会层面,生成式AI重塑劳动力市场,兼具缩小技能差距与加剧不平等的潜在效应,同时在社会偏见、公共舆论与虚假信息治理中发挥双重作用。综合生成式AI的多重影响,我们认为个人应提升AI素养,平衡效率与独立思考,政策层面则应关注认知主导与社会公平。
























圆桌论坛


论坛主题



如何平衡学术研究与政策影响的关系


主持人

陈斌开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首批青年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等项目。研究兴趣为宏观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World Development、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等国内外一流经济学期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论文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首届中国城市百人论坛“青年学者奖”等多项高质量奖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科基金专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础性研究项目等课题多项。


对话嘉宾

林建浩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岭南学院院长,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宏观金融、数字经济、创新与发展经济学。兼任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与数据科学实验室主任、中山大学数字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担任全国数字经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金融学季刊》副主编、《统计研究》《计量经济学报》《国际金融研究》等期刊编委、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数字广东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

陆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教育部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担任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和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工作于复旦大学,曾作为富布莱特学者工作于美国哈佛大学和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曾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咨询专家。著有专著《大国治理》和《空间的力量》等,以及学术科普著作《大国大城》、《向心城市》。研究领域为中国经济、城乡和区域经济发展、劳动经济学。近年来的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和区域发展政策进行评估,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内市场一体化和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来自空间政治经济学的战略思考。


王鹏飞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界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200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系,获哲学博士学位(Ph.D.)。2007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2013年晋升副教授,2016年晋升教授。2019年加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担任讲席教授、副院长,2021年起担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王鹏飞教授的研究成果丰硕,已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Econometrica、Journal of Finance、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acroeconomics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资产泡沫与金融危机、多重均衡与内生经济波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原创探索计划项目1项、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基础研究项目6项,曾获教育部长江讲座教授和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等荣誉。2024年1月,当选经济学理论促进学会(SAET)会士,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宏观经济学家。


魏楚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吴玉章讲席教授,德国洪堡学者,海淀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经济界》主编、《应用经济学评论》常务副主编。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能源与碳经济。
























海闻讲座


金刻羽



金刻羽是一位全球经济学家,著有《中国新政:超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一书。2009年至2024年,她担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终身经济学教授。金刻羽出生于中国,拥有哈佛大学学士及博士学位。目前,她是香港科技大学金融学教授,并在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地缘经济研究所所长。




讲座题目




地缘经济学与全球新秩序


内容摘要



地缘经济新格局正在形成,我们应如何解读全球经济新秩序?这是全球化的碎片化,还是国际关系的重新连接?各国将在新平衡中寻求什么?中小收入国家又该如何适应这一新现实?



相关阅读

第二十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邀请函(附日程表)

第二十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出版社经济类图书展邀请函

第二十五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博士毕业生“学术新星”评选结果公布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