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如何正确回应 “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说谎还是诚实,这是个问题。

美国前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曾说:“诚实是智慧之书的第一章。”尽管“说实话”在学校里已经流于陈词滥调,但是我们越年长,越往往缺乏诚信意识。不情愿“说实话”,换言之“不诚实”——并非与生俱来,而可以通过后天习得。依据我的经验和观察,所有造成不诚实的祸端中,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是传授错误的罪魁。从始至终,就业指导中心说服最聪明的学生在遇到困难面试问题时说谎,毁掉了他们进入初创公司的机会。

全面披露如下:当我刚开始在一家初创公司工作时,要快速建立一支由具有合适工作技能人选组成的团队。纵观我之前工作过的公司,诚实与自我批评一直是挑选申请者时必不可少的素质,但直到我加入Medallia,才意识到这一素质对初创公司意义尤为重大。Brandon Ballinger有篇著名博客文章,提到他自己和Y Combinator公司Paul Graham的过往,阐述了个中原因。简言之,Graham当面告诉Ballinger,他的初创公司理念糟透了。现在回忆起来,Ballinger的话是良药苦口。照Ballinger自己的话说,在初创公司里,做“具有合作精神的老好人”比做“团队里的恶人”舒服得多。然而真正困难的是,公开承认初创公司目前的战略行不通,不论这么说会多么尴尬或者公司已经投入了多少。

换句话说,对于年轻的公司来讲,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同一屋檐下工作的聪明人互相不够坦诚,会轻易葬送掉他们蒸蒸日上的事业。

20世纪,大学里的就业指导中心依然存在,顶尖的人才被输送到成熟稳定的组织和业界。 人们宁可透露自己的个人净值,也不愿承认弱点,这种文化已形成风气。虽然成熟的公司给员工灌输过“枪打出头鸟”价值,但此态度对于初创公司万万要不得。

虽然如此,在全国很多顶尖大学和学院的就业指导部门,诚实这一简单品质常被忽视。除了简历、推荐信、着装和餐桌礼仪等基本职业指导外,许多学校对于如何回答重要问题,并未提供建议,或提供的建议欠妥当。

这里举一个我经常会问的寻常问题:你个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在一生中,即使你只在一次专业面试中被问及这个问题,但一定会在其他场合遇到其各种不同版本。还记得你是怎样回答的吗?是说自己工作太努力?还是说自己有完美主义倾向?或者是说自己太富有激情?拜托,请诚实点儿吧!

在快速搜索就业指导中心网站之后,我发现的真相是,当学生被问及此类问题时,他们被鼓励杜撰答案。即使是那些鼓励学生诚实作答的网站,也会给出自相矛盾的建议,选择积极地回答。这种风气带来的后果是,给出的答案只反映了巧妙规避问题的技巧,并未解决实际问题和挑战。某校竟然把这个现象称作“天使般的弱点”。如果你被强制要求诚实地回答自己的缺点是什么,几乎每一个就业指导中心给出的最佳答案都是“公开演讲”。

其他的大学会更加直接地给出一些很类似的建议,诸如把缺点变成优点。西北大学告诉毕业生,“把消极面转化为积极面”。波士顿大学建议学生,“化劣势为优势,比如‘因为具有拖延倾向,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下出色工作,最终准时完成了工作’”。
  这是一个很糟糕的建议,并未让我了解申请人如何应对挑战,反而显得特别虚伪。这种回答除了让我觉得他们有圆滑说谎和规避自我批评的能力之外,没有向我展示任何其他创意。也显示他们没有担当,不愿承认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和创业公司需要的素质南辕北辙。 这也是为什么我最近面试都采用了相同的提问模式,由两句话展开:“忘记就业指导中心曾经教你的面试方法,我想听到真实答案和交流,并保证自己也会开诚布公。”申请者大约会思索一分钟,来判断我是否在对他们使诈。 如果他们能直面自己的缺点,并且采纳我的意见,那么交流质量往往大幅提升,我们能够了解真实的彼此。我不关心他们的组织技能是否提升,或者他们在大公司奋斗过,甚至是否领导过大团队。我看重的是,他们是否有自知之明,对自我有正确评价;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敢说真话,特别是在说真话很困难场合。

然而,对于那些不配合的求职申请者,在面试的过程中,我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解读他们所隐藏的信息。结束面试时我还常常在思考: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更糟糕的是,我永远也不会知道你是什么人,因为你永远也不可能得到这份工作。

本文作者:David Reese在Medallia负责人才与企业文化。本译文由译言网网友管纬谦提供。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