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如何评价 MIT 经济学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 (Daron Acemoğlu)?

1967年9月3日,Acemoglu (鉴于译名是阿西莫格鲁,我们后文称小鲁吧)出生于一个土耳其亚美尼亚裔中产家庭,父亲克沃克是一名法学教授,后来改行当了律师;母亲艾尔玛则是一名中校校长。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对政治、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来看,小鲁的家庭还算殷实,家庭还算幸福。

但当时的土耳其国内动荡、经济低迷、物价飞涨,大量农村贫民涌入城市谋生,时不时还会发生恐怖袭击。1980年,土耳其发生军事政变,军政府统治全国。在这样的环境中,胸怀大志的小鲁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相反,他常常在想为什么土耳其会是这样,为什么土耳其会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1986年,19岁的小鲁不负众望,从诞生了无数土耳其高官名流的土耳其顶级高中之一——Galatasaray高中毕业。在他看来,当时的土耳其大专院校充斥着政治与官僚,并不适合做学术。此时,对国内环境失望的他把目光转向了离土耳其不远,但学术积累深厚的英国。

同年,他来到了约克大学,一所位于英格兰的英国著名高等学府。在那里,他开始学习政治学。然而,政治学似乎并不是小鲁的兴趣所在,于是他转到经济系开始系统学习经济学。在大学期间,小鲁学习成绩优异,奖学金是经常的事。在大学最后一年,他还获得了Adam Smith Memorial Prize 和 Head of Department's Special Prize。随后,他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牛校——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可惜的是,MIT 并没有给他提供奖学金。但小鲁毕竟是个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他进入另一个牛校——伦敦政经。 小鲁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靠着奖学金,他疯狂地汲取着经济学这片大海中的每一滴知识。三年后,他拿到了博士学位。当时,作为他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之一,现任教于牛津大学的 James Malcomson 教授给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评价:整部论文的七个章节论证翔实,每个章节都可以形成一篇质量极高的论文。就算拿出其中三个最薄弱的章节我认为都足够他拿到博士学位了。毕业后,小鲁留校任教,成为了一名“青椒”(青年教师)。

到这里,优等生小鲁的求学、就业之路似乎非常顺利,但背后的心酸谁能知道呢:1988年,父亲克沃克去世;三年后,母亲艾尔玛也去世了。

从一个动荡的国度到一个富饶安定的资本主义国家,留学留校似乎是现在已孤身一人的小鲁最好的选择。

但这个世界注定不是安稳的。1992年9月16日,刚过25岁的讲师小鲁像往常一样在办公室读paper。这一天,他的师兄,曾经和他一样从东欧国家匈牙利千里迢迢到伦敦政经求学,在美国风生水起的金融大鳄索罗斯,向英镑发起了进攻。英格兰银行祭出270亿英镑的大招救市仍然落败,不得已只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这一天在多年后的今天被称为“黑色星期三”。或许是童年对于动乱的阴影再次浮上青年小鲁的心头,不同的是,这次他没有父母、家庭的陪伴,只能孤身一人来面对这一切。

这时,曾让他向往不已的麻省理工再次纳入了他的视野。很快,麻省理工给了他一份助理教授的工作,毕业一年后优等生小鲁从英国来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利坚。

美利坚是一个大牛遍地的地方,默默无闻的小鲁开始拿着工作签证和广大来自第二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群众开始了自己的美国梦。但小鲁毕竟是个不一般的学霸,来到牛人遍地的 MIT 不久,治学严谨博学多闻的他就给同僚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到后来,MIT 的学生也开始纷纷慕名前来在他办公室门口排起长龙,目的只有一个:寻求建议。纽约大学斯隆商学院教授 Simon Johnson 精准地评价了小鲁的能力:他之所以能成为出色的建议者是因为他总有办法帮助别人打磨并完善点子,而这一切,他之前从未遇到过这样的人。

三对于小鲁来说是个略显奇妙的数字,无论是他用三年时间分别获得本科和博士学位,还是他接下来实现的这个小成就。美国梦的第三年,也就是1996年,辛勤耕耘的小鲁获得了一个小奖,他众多论文中的一篇被评为1996年度Economic Journal杂志最佳论文。同年,小鲁获得美国国籍,第一次在顶级期刊 QJE 上发表了论文。这一年,他29岁。

至此,鲁三,啊不,小鲁终于安定下来了。当然,优等生小鲁后来遇到了同样是优等生的 Asuman Ozdaglar,一位聪明漂亮的 MIT 博士高材生……

后来发生了什么?请参考知乎无节操问题之一:学霸的性生活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吗?

再后来小鲁的事迹就比较广为人知了。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他是一个高产的经济学家,早期发表的杂志也许不那么入大家法眼,但是从29岁起,他开始了能亮瞎所有人的论文发表之路。在官方CV中,小鲁的著作足足可以打印12页A4纸。

你们知道学霸小鲁有多努力吗?由于他的论文实在太多,我们这里只做一个小统计。

2010年来他发表论文39篇,在排名前5的顶级期刊上共计20篇,包括American Economic Review(AER),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JP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QJE) 和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REStud)。而剩余期刊也基本在前20左右的水平。对比同龄经济学家,大家都在努力刷顶级刷存在感,但他的速度和效率绝对是让同龄经济学家难以望其项背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 MIT 12年后,2005年,38岁的小鲁拿到了克拉克奖,一个只颁发给40岁以下并有出色贡献的经济学家的奖。值得一提的是,克拉克奖得主中有40%在平均22年后获得诺贝尔奖。一年后,小鲁当选为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做个类比:胡适、李政道、丁肇中、钱学森都是该院院士或外籍院士,清华施一公教授(有趣的是,他和小鲁同岁)去年当选该院外籍院士和中科院院士。

2012年,打小拿奖拿到手软的小鲁又获得了另一个重要的奖:Nemmers Prize,通常翻译为欧文-普莱恩经济学奖。该奖自1994年设立以来,只颁发给未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有趣的是,在过去的11位得奖者中,有6位在后来都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

去年,学霸小鲁写了一本畅销书,Why Nations Fail,介绍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写到这里,小鲁的事迹就告一段落了。

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小鲁就是那种既比你聪明,又比你努力的人。

综合来看,他绝对是一个ambitious economist。他现在的成就也许还够不上诺奖的标准,但照聪慧勤奋如小鲁般继续在制度经济学上研究下去,很难想象他拿不到诺贝尔奖。

全文根据公开可得资料和采访完成,增添一些细节增加流畅度。

更多讨论请参考: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10&ID=426861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