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四评《企业的性质》:概念与方法论

一、概念不清:

  “企业的性质”,固名思义,应该重在说明企业的性质是什么,但读过该文,我们可以发现,科斯在其文章中并未明确告诉我们什么是企业的性质,也未明确交待什么是企业,或者企业的定义是什么。科斯在文章中只不过是论述了:“组织为什么存在?”,“我们的任务试图发现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研究决定企业规模的力量是否可能。”等等。但如果仔细品味品味,正是对上述问题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科斯严重混淆了企业的性质、产生、存在以及企业规模边界确定的概念,或者说科斯并未严格区分这几个不同的概念。

  要谈企业的性质,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性质,《辞海》谓之为事物所具有的特质。考察其日常应用,任何事物在其存在和运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属性我们均可称之为性质。任何事物的性质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是多种多样,其物理性质又可具体表现为聚集状态、密度、沸点、熔点、电导率等等,化学性质其具体也可以包括酸碱性、化学稳定性等等。同样,企业的性质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产生、存在、运行的本质属性、状态属性、组织属性、结构属性、规模属性、目的属性等等都是企业的性质。科斯此处的企业的性质似乎应该指企业的本质属性,或正如篇首所谓“对‘企业’这个词给出明确的定义”的那一种性质。

  而企业的本质属性,是企业一个质的界定,应该回答企业是什么,其并不等同于企业的产生与存在的性质,更不应该等同于企业规模边界决定的性质。企业的产生是出于人们为获得更大利益或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利用集体力或协作力组织起来的结果;而企业的存在,则是指企业产生以后,如何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概括地讲,主要决定于企业的实力,企业实力强,在竞争中能够战胜对手,其就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企业规模边界的确定则主要决定于产业的性质或生产能力,如手工业组织的大小与航天事业的组织的大小的不同,刺绣业的规模什么时候能够和轮船制造业的规模相比呢?而生产能力包括资本、生产工具、管理组织能力,也是企业规模大小的另一重要决定因素,比如农业产业的规模重在生产工具的提升使个人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的结果,而同行业的企业有大有小则多在于个人的资本、管理组织能力等。而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缩小是否必需则是市场需要的结果。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产生、存在与规模的大小其概念是不相同的,应该区别对待。而科斯本文的分析是比较笼统的,并未对其做出明确的区分,这是严重违犯逻辑规律的。

二、方法错误:

  科斯除概念混乱,逻辑错误外,还存在着严重的方法论错误。如:

  第一:“在主流经济理论中企业曾经常被描述为一个‘黑箱’,现在也是如此。”传统经济学对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分析,如斯密、马克思对企业内部分工协作的分析;潘罗斯的企业知识积累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与梅奥的霍桑实验等等,怎么就看不出“黑箱”在什么地方。科斯批判传统研究是一种黑箱研究,而科斯在本文中是怎样打开黑箱的呢?输出交易费用,输入交易费用就等于打开了黑箱。

  第二:认为传统经济学“被研究的东西是经济学家心目中的、而不是现实中的体系。我曾称之为‘黑板经济学’。……”,而称自己的为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其实,近期关注现实、政策的经济学不用说,斯密的《国富论》,马克思的庞大经济体系,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等等无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强烈关注。传统经济学家研究的无不是现实世界的经济问题,只不过不像科斯把别人的都称为黑板经济学,而称自己的为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自己的经济学果真是真实世界的经济学吗?企业的存在在于节约交易费用吗?问一问企业家,有一个这样回答的吗?

  第三:说传统经济学认为交易费用为零,纯粹是无稽之谈。传统并不认为零交易费用,传统经济学并没有忽视成本,交易成本已包含在成本里面了。运输费用、订合同的费用无不在成本中显示。传统经济学强调成本更强调效益,而不如科斯的“盲人摸象”,抓住了“市场是有费用的”就认为掌握了企业的全部。人们生活在有摩擦力的世界,但克服摩擦力绝不会是人们行为的对象和目的,也不是人们行为的必要条件,太空中的摩擦力几乎为零,可人们仍还要上太空遨游。

  很显然,以上几个问题只不过是凭着科斯的胆量作出的结论,对传统的批判缺乏举证,对自己的观点既没有统计分析,也缺乏严格的逻辑推理,纯属贴签的命题方式。

三、逻辑混乱:

  科斯的逻辑混乱首先表现为概念混淆,上述对概念的混淆,从本质论向手段论的转向等等,再如科斯为了说明的便利,举了几个例子,如兰开夏的企业,雇主与雇员的契约,兰开夏的租赁是企业形式吗?雇主与雇员的存在都是企业形式吗?这显然太随便了。张五常擦皮鞋、拉纤的分析,铺地板的分析,哈特建房屋的分析等,显然都取决于科斯的误导。其次表现为推理不严格,例举如下:

  企业与市场的替代:科斯得出企业替代市场的结论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只是从简单的类比中就轻率地得出了结论。“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在经济理论的一个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这个鸿沟出现在这样两个假设之间:一个假设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另一个假设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如果一个工人从部门Y流向部门X,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决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在企业之内,市场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家所替代,企业家指挥生产。显然,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就这样都替代了,过于简单了吧!

  对企业的性质的分析:"当存在企业时,契约……大大减少了。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不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如果签订一个较长期的契约以替代若干个较短期的契约,那么,签订每一个契约的部分费用就将被节省下来"。这是科斯企业节约交易成本的主要论据之一。一系列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能否说明企业就能节约交易费用,"或者,由于人们注重避免风险,他们可能宁愿签订长期契约而不是短期契约",这也能成为企业产生的根据,论据充分吗?另一个根据更可笑:"另一个应该注意的因素是,有管制力量的政府或其他机构常常对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同样的交易区别对待。如果我们考察一下销售税的课征就会看到,显然,它是一种有关市场交易而不是在企业内部组织的同样交易的税收……那么这样的政府管制便会导致企业的存在,不然企业的存在就没有任何理由和目的。这为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企业的出现提供了一个理由。"

  企业规模扩张的同义反复:“这种初具轮廓的观念看来会有助于对企业规模扩大或缩小的含义作出科学的解释。当追加的交易由企业家来组织时,企业就变大;当企业家放弃对这些交易的组织时,企业就变小。”“当先前由两个或更多个企业家组织的交易变成由一个企业家组织时,便出现了联合。当所涉及的先前由企业家之间在市场上完成的交易被组织起来时这便是一体化。企业能以这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或同时以这两种方式进行扩张。”这还用说吗?

四、结论:

  通过对科斯《企业的性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本质论,还是手段论,其都存在着严重的错误。科斯对企业的本质及企业产生、存在和规模扩张的条件缺乏严格的符合逻辑的思考和推理。他只不过是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中汲取了那么一点,政府计划或曰权威能够解决市场的无政府状态与个人生产的肓目性的矛盾,也就是说能够减少市场的交易费用,就大肆发展,其实他把它放错了地方。正如我在“一评《企业的性质》”中所说的,企业权威与政府权威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无法做政府所做的工作。

选自: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57&ID=39576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