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新晋“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人大汉青院李勇

 导读

2016年1月11日,教育部人事司正式公布了201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建议人选名单,本次共产生418名2015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和青年学者建议人选。中国人民大学入围人数为11人,其中,特聘教授5人,青年学者6人。

今年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次设立了青年学者,重点支持高校面向海内外培养引进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恪守学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每年遴选200名左右。人大汉青研究院金融系李勇教授,凭借严谨的学术态度,突出的创新能力,崇高的职业道德,入围了首届“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2013年的元旦新年,李勇老师告别了任教5年的中山大学,来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的三尺讲台,一肩挑起了该院金融系主任的重担。“想走路的人多,愿铺路的人少。”对于这样的选择,李勇老师常常笑谈道,“为了促进中国经济学的教育改革,更好的培养学生,铺一铺路也是值得的。”

“面对挫折,坚持信念,往往能达到螺旋式上升。”

李老师出生于南京市江浦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以此常常以“放牛人”自称。回顾漫漫求学之路,李老师从田间牛背走向了香港中文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的学术殿堂。个中经历,可谓一波三折。

作为村中第一名大学生,李老师从江苏教育学院数学系毕业后,并未如愿考上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而是被分配到江浦县辖区的一个小镇的中学担任数学系教师。虽然这一工作在那时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已是备受羡慕, 但不愿与理想擦肩而过的他毅然放弃了这一“铁饭碗”。顶着家里人所施加的巨大压力,忍受着其他人不解甚至嘲笑的目光,李老师只身留在南京,一边做家教,一边勤奋备考,最终顺利考入南京东南大学的金融统计专业,迈出了金融研究之路的第一步。硕士期间,9.11事件的不期而至,令李老师孜孜追求的美国深造之梦戛然而止。面对命运的捉弄,李老师依旧选择坚持自己的金融学术研究理想,走上了“曲线救国”之路。从香港中文大学的统计学博士,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的讲师,然后到新加坡管理大学沈基文金融研究院的金融学博士后,再到人大汉青研究院金融系做教授,七年间,李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勤勉治学,最终积跬步而达千里。时至今日,李老师已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了多篇优秀的论文,在金融计量的研究领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在金融计量经济学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Econometrics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了三篇文章,还有数篇文章在顶级期刊评审。

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剖析和思考,从一个普通学校毕业生到国内顶级名校中国人民大学做教授,李老师,对学生的寄语是在求学之路上能多一份坚持,少一份骄躁。“过于希望目标能一蹴而就,往往难免碰壁。面对挫折,坚持信念,往往能达到螺旋式上升。”李老师如是说。

“学以致用,学术与实践相互促进。”

作为一名教师,李老师对自己教学风格的定位是“学以致用,学术与实践相互促进”。李老师负责教授高级计量经济学和高级计量专题研究的课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李教授也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对MATLAB等统计软件的介绍和应用。每一年,他都会开设由其学生构成的“量化投资研讨班”。尽管学院管理事务十分繁忙,李老师从不缺席每周一次的研讨活动。同学们通过参加研讨班能学习股指期货、技术分析等内容,并能通过与李老师的深入交流了解到当下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和业界实务情况。归功于李老师对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及战略性目光,在汉青研究院的领导支持下,汉青研究院成功开设了全国首创性的,具有汉青特色的量化金融高端专业硕士项目。

作为一名金融方面的学术研究者,李老师的清醒和笃定让我们敬佩不已。李老师将自己的科研之路划分了两个目标——一方面坚持自我学习,继续提高科研能力,创作出高水准的论文;另一方面则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希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或参考作用。李老师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有:运用DSGE模型等建模方法度量货币政策的效果;量化投资研究,侧重培养量化投资的高级实务人才。这些规划无一不体现着他“学以致用,学术与实践相互促进”的准则。

“虚实”相生,亦师亦友

在汉青的一方舞台上,李老师全力以赴地扮演这两个角色:一方面,他是真抓实干的院长助理,主管全院的学生管理和就业工作,“务实”地推进着学院的各项改革;另一方面,他作为学院的教师一员,也是能与学生谈笑风生的“勇哥”,“务虚”地关怀着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发展。

在学院改革方面,李老师强调“务实”精神,积极推动国外先进理念和国内实际问题的融合。作为曾在国内外三地治学的研究者,李老师对国外的学术环境和学生培养有着自己的理解和体悟。在他看来,国外学院的学术环境确有值得借鉴之处。一方面,国外学院定位清晰,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各司其职”。学生的志向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就业创业,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与支持。另一方面,国外学院机制健全,教师心无旁骛,“定心”研究,无杂事打扰,从而维持了较好的学术氛围。不过,他也强调,国外学院在重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同时,也减弱了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与联系。在与国外学院的比较之上,李老师对汉青的定位是发挥师生间密切交流和深厚情谊的独有优势,借鉴国外学院定位清晰的优秀经验,建立起院内行政人员、教师团队和学生群体“各司其职”的清晰构架,确保汉青的高效发展。因此,李老师在2013年正式入职后,作为主管学生工作的“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牵头合并汉青金融系、数量经济系的两个系研究生会为汉青院研究生会,并解决研会与汉青同学会在功能上的重叠和职责不清的问题。在汉青学院的制度建设上,李老师原则性非常强,对于对汉青发展有利的政策他坚持贯彻,即使该过程会伴随着个人的牺牲和同事的不解。

在关怀学生方面,李老师注重“务虚”,不但重视学生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等实际问题,更关注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质的培养。例如,在整合院研究生会的过程中,李老师特别强调研究生会举办文体活动的重要性,指出不仅要让学生身心健康,还要让学生身心愉悦。同时,他也强调学生自行组织的模拟招聘对于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李老师十分重视与学生的交流,经常与学生聊天,了解学生近况,以此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树立信心。对于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同学,李老师建议同学们要保持对学术持之以恒的兴趣。他很赞同杨振宁先生的观点,做学术研究离不开三个基本要素:Perception(眼光),Persistence(坚持),Power(能力)。他建议同学们可以从以上三点考虑自己适不适合走学术道路。此外,李老师建议我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课外阅读,汲取别人的思想,勤思考。对他的人生而言,影响最大的思想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文学作品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

一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很多关键时刻,面临很多抉择。重要的不是选择“看上去”最好的那条道路,而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同学们应该在不断成长,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李老师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并不是做一名老师,但教师这个职业是他平衡自己各方面后所选择的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虽然现在同学们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但是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抽出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想要的未来,如何达到“致良知”的人生境界。

任职将近三年,学院的各种行政事务、学术科研的压力和培养学生的任务,让李老师忙得应接不暇,办公室的灯火往往深夜不熄。对于肩上的重担,李老师坦然处之并乐在其中。“汉青有中国最优秀的学生和海归教师团队,汉青的未来可以更美好。”他常说,“在人大扎根三十年后,能看到满园桃李成长起来,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这也算是“致良知”的一个重要体现吧“。

人物名片

李勇,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汉青研究院金融系系主任,现为汉青研究院院长助理,金融专业项目主任,量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青年优秀人才。2000年在南京师范大学取得学士学位,2004年在东南大学取得硕士学位,200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1-2012年在新加坡管理大学沈基文金融研究院做金融学博士后研究。目前他主要从事贝叶斯金融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研究兴趣主要为:(1)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贝叶斯统计推断方法研究(2)收益和波动率的贝叶斯预测方法研究 (3)各种复杂期权的贝叶斯定价方法研究。他在Journalof Econometrics (3篇)、《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优秀杂志上发表了近三十篇学术论文,其中SSCI/SCI收录22篇,主持多项国际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基金项目。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