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刘遵义: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原动力

         12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与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经济学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与改革创新发展”的主题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下为中投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在主旨演讲中的文字实录:

        谢谢,海闻院长、唐杰市长、樊纲教授,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也很荣幸,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在这里一聚,研究讨论中国发展的问题。我准备用英语讲,因为我普通话可以,但是讲这个专题的演讲还是不太行。

        大家看一下中间这个部分,从1978年之后,中国的GDP一直在非常快速的增长,现在中国的GDP占到美国GDP的一半左右,但是中国还是稍显落后。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GDP的增长体量,中国在发展了如此长的时间之后,仍然处于这样的情况。

        我们再来看一下人均GDP,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在1978年的时候,美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中国的18倍多。这个数字是非常的大,就像深圳,像深圳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快的,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事实上这个增速中美之间的人均GDP的差异已经缩到8倍以内,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美国在中国的经济发展,美国的经济发展也在继续。那么现在,中国的人均GDP在7000美元以下左右,所以中国要想追上美国还有一段时间仍然任重道远。

        下面我想跟大家谈一下贸易,在1978年初始的时候,中国的贸易开始增长,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贸易大国。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贸易发展非常的快,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增速更加快了。

        但是每一个人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看一下经济发展的全球脉络,事实上我们看到每一种经济发展的方式,最后都会放慢脚步。美国在经济发展最快的时候,事实上是在1970—1990年代之间,这是美国经济发展最快的一段时间。日本是在1950年左右,也就是1950—1975年之间,这是日本经济发展特别快的时候,特别是1990年之后,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极具的下降。

我们也可以预测到中国在经过了那么快经济增速之后,终究会放缓下来。但是我想说,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我们不需要过多的考虑中国的收入差距,因为接下来几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为什么我会如此自信?首先我们看一下中国的经济基础。

        我们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基于像人工、劳力等经济投入,但是中国人均积蓄量是最高的,我们可以看PPT,红色的部分是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人均储蓄,在GDP当中的占比,从1970年开始,这个数字就已经超过了30%,甚至超过了40%,有时候超过了50%。蓝线表示的是中国在GDP当中投资的占比,大概占到了45%,也是世界排名第一。这样的信息告诉我们什么?

        第一、中国的可见资产的发展会非常的快,那么也是可见资本不断的发展。

        第二、中国的发展事实上是不借助于外力的作用,也不借助于外来的资源,因为中国有很大基础的经济体量,所以我们不需要依靠、外汇、外币以及外资,所以一般来讲中国是不太依赖于外资的,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所以中国是完全相对于独立于世界其他经济体之外的经济体,看一下日本、美国、拉丁美洲,可能在接下来5—10年之间的增速会非常的快,但是如果投资者退出投资,拿走钱的话,事实上就很快会出现金融危机,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因为比较少的依赖外资,所以中国的经济受外资波动的影响会比较小一些。

        那么这里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红色的部分是中国,这是中国的储蓄率,已经比很多国家高了,绿色的这根线是新加坡,当然新加坡目前还是比较高的储蓄率。事实上在世界各地,包括在亚太地区,中国人均的储蓄率仍然是非常高。

        下面来看一下,劳动力。这张图向大家展示的是我们在不同的细分领域,从1952年开始以后中国GDP的占比。分别表示1、2、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蓝色的部分代表的是农业。

        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这些比较基础的领域,事实上在1950年的占比不足50%到现在占比不足20%,对于服务产业来说,已经占到了46%,过去是44%。这是根据不同产业的GDP的占比。

        我们看一下中国劳力的雇佣关系,从1952年开始的区分图来看,在1952年的时候,有80%左右都是农业雇佣劳动力,但是到现在为止,农业雇佣劳动力的数量已经不足30%。像制造行业、采矿业以及建筑业,现在已经占到了整体雇佣的30%。像服务行业事实上占到了40%—45%之间,这些信息向我们展示着什么?事实上也就是说,在农业领域还有很多的富余劳动力,也就是说像农业行业我们有30%的人都是在从事农业领域,但是农业领域占到整体GDP的占比只占到10%,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多的待转移劳动力,可以从传统的初级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改革开放进行了35年,这35年也指引着传统的农业产业从原有超过70%的GDP占比,到了现在不足30%的占比。所以我认为,从这样的一个比例来看,我们还会有20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保证初级领域产业,也就是像农业领域产业的雇佣占到总体雇佣率的10%以下,我相信可能农业在GDP总体上占比可能会不足5%,现在农业毕竟在美国整体经济增长当中只占2%,所以我认为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仍然会有充足的劳动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当然在接下来的十年当中,是肯定可以的。

        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所谓的中国的一些退休法案的一个出台以及修改,因为有些时候对于女士来说,55岁退休已经不再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年纪了,因为大家的寿命都在不断的提升,很多人都活到90—100岁左右,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不用担心劳动力的充分与否的问题,还有第三点我想跟大家谈到的中国市场规模,中国的市场规模非常大,有13.4亿人口。事实上13.4亿人口对于市场的需求量,包括对房地产、服饰对于中国来说,你事实上可以生产所有产品,其效率也可以最高。比如说你建一个汽车厂,你每年可能生产300—400辆汽车,你的功耗非常高。当然了,相当于美国来说,在中国凭借着如此丰富的资源,以及人力资源,你的功效是可以达到最高的。

        还有一点就是创新。如果有任何的新的产品,新的工艺出现的话,初期的一个投入的成本以及研发成本比较高。如果你将这样的新产品新工艺推向中国市场,并且做好品牌活动的话,事实上市场比较大,就可以帮助你不断的降低这样的一个研发初期的成本。所以我们看到中国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中国市场经济体量也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中国市场比较大的优势。

        还有一点,正是由于中国是一个比较大的经济体,同时也相对来说,是比较依赖于内需的,所以在这张图上,我想和大家展示的是中国在GDP当中出口的占比。中国从左向右看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大国,但是对于香港来说事实上出口量是比较大的。还有就是新加坡,如果大家一直朝着右边看,第六个是日本,日本相对来说出口量也比较小,事实上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出口大国,但是日本的出口量在整体的GDP当中占比相对来说是比较小的。所以和其他的一些国家来说,对于外资的需求量,相对来说是比较独立的。还有一点就是进口,事实上在日本来说,进出口业在GDP当中的占比相对小。但是对于中国来说GDP出口占比是相对比较高的,因为对于中国服务行业来说,进出口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那么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大的经济体来说,这样的一个投资以及贸易在GDP当中的占比和日本来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

        我想说,事实上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其他经济体来说是比较稳定的,这里我想和大家展示的是我们的产品出口的增速在亚洲国家当中的发展,那么在1997年的时候,我们出现了亚洲经济危机,在2000年的时候出现了经济泡沫。第三个阶段是在2008年我们所谓的全球经济危机。如果我们把这些所有的数据综合起来看一下,对于中国的出口来说,事实上和其他国家一样,是经过了比较激烈的振荡,事实上每个国家都是同样的情况。但是对于进口来说,也和其他国家一样也出现了比较大的振动。

我们从PPT上可以看到红线,它是比较稳定的,这意味着即便出口、进口波动很大,跟其他经济体一样波动都很大,但是中国GDP的增长它也是受到影响,但是它还是很稳定。但看其他国家的话,它的变化就比较大了,这样让我们有一定的信心,就是说中国的增长主要是以内需为驱动的,所以它也会相对比较稳定,不管世界发生什么它都会比较稳定,并不是说它不会受到影响?当然会受到影响。像广东深圳是一个很大的出口经济它会受到影响,但是总体来说它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可能会问,中国现在的经济基本面非常好,其实1949年—1978年经济基本面也是一样的,储蓄率也很高,经济也很大,当然没有很多的服务业,为什么当时中国经济没有增长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前苏联,苏联资本累计额是非常高的,它也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体,为什么苏联之前也没有很快的增长呢?我想这个答案是因为他们是有中央计划的经济体制,这样它的经济本身效率很低下,时间问题细节就不讲了,但是我想说三点,如果你想做中央规划的话你需要有完整的信息,如果你没有完整信息的话你无法做到完整的规划,无法确定规划的效力。第二点即便你有了完整的信息,精确的信息,你仍然无法对它进行优化,这也是另一个原因,为什么可能这些经济体无法获得他的效力。

        第三点更重要的一点,它缺乏激励。这样规划是缺乏激励的,计划经济缺乏激励。我们都知道这一点。

        我再描述一下,在中央规划之下,所有企业都会分配一个任务,一个目标,如果你是企业的经理的话你就开始思考,我其实是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超过这个目标。但是,我需不需要超过这个目标呢?你会想一下,如果我超过这个目标的话,我其实没有什么别的好处,所以没有奖励,更糟的是,如果超过目标,明年我的目标会更高了,这样的话我明年工作就更困难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达到目标就好了,这里是没有激励的,人们不愿意超越目标,即便他可以人们也不愿意,这就是他的反面效应。这个时候我们不想这么做,你会暴露自己。所以,在所有的这种中央规划的经济体中,大家都喜欢在后面,没有人愿意到前面,大家都比较懒散,如果有懒散的话也就是说有出口盈余可以实现的产出的盈余。

        我们看一下中国,在1978年的时候好像这种产出的盈余是得到了利用。我们再看一下前苏联,也是这样的。应该是在1989年的时候,应该是有可以利用的产出盈余,但是我们看一下它的结果是怎样的?其实它的变化是从计划经济到到市场经济,他们两个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是这样的。前苏联是属于另一个结果,我这里给大家看的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真实GDP的增长率,1989年的时候所有的增长率都是负增长,只有几年之后才开始出现正的增长,有些经济体很多年之后才出现正的增长,红线是苏联,1989年的时候是很低到1997年才出现正增长,所以真实GDP一直是在下降,几乎是下降了十年之长久这是真实GDP的增长率。

        不光是苏联出现这种情况,几乎对所有其他的前苏联,还有东欧的经济体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的通胀,这是16000%的通胀,跟其他国家相比其他国家都很小了,所以它的通胀率非常高在所有的经济体当中。

         这是人均GDP,你看一下红线,可以看到俄罗斯还没有恢复到人均1989年GDP的情况下,到2007年也没有达到这个情况,这是8年之后了,你看一下俄罗斯很糟糕,因为人均GDP,18年一直在下降,18年之后才达到18年前的水准。在这段时间之内,收入分配在俄罗斯变得更糟糕,如果你真的是中低阶层的话,这是非常重大的苦难。

        比较一下,我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看一下中国的过渡,它非常好。即便中国出现了1989年的事件,我们的变化还是很稳定的,这是GDP的增长和人均GDP的增长,它一直在持续增长。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中国能够平稳过渡?而前苏联和东欧无法平稳过渡?我想这和中国采取的政策有关,就是没有输家的改革,有过一些论文证实,基本的论点很简单,也就是中国没有采取大爆炸的短期的策略,中国采用的是双轨系统,计划经济还是存在的,但是你会说,一旦他达到了你的目标的时候,你还是有自己的权利来做自己所做的事情,你可以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你的产品,所以是双轨的。同时,你有计划经济体系,同时也有市场经济体系,并且我们给大家看的是,双轨系统需要改善,这样让大家变得更好。第二点,它也可以达到效率。但我们今天可能没时间讲那么多,确实事实就是如此,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能够平稳过渡的原因。

        上世纪末的时候,计划经济部分,对于总经济体量相对比较少了,而市场经济体比例占比越来越大。所以上世纪末中央的一些企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最后,中国所做的正确的一件事情,“新人新办法,旧人旧办法”,这就是你怎么能推动改革?同时尽量减少人们对它的反对。所以如果中国要改变退休制度的话,他们应该做出一些选择。你可以选择你退休,可以在60岁退休。但是你也可以选择不在60岁退休。或者让老人有选择。那么新的这种青壮年劳力他们没有选择,他们必须要退休晚一点,这也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就是说你的祖父他们得到了保障,但是你这个体系又可以向前推进。

        我想讲一下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原动力,在过去36年来自于三点;

        1.之前体系的松散,也就是说它有潜在的,可以实现的多余的生产力;

        2.有形资产和劳动力的增长,因为储蓄率很高,所以它在资本市场增长很快。另外劳动力的增长也很高,因为有农业人口进入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3.规模经济效应在很多国家是没有的,如果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话增长就会更快。这种规模经济效应它有什么好处?首先所有的资本和劳动力都增长10%的话,如果有规模经济效应中国的增长会超过10%的增长。如果增长更高的话,它会超过10%。时间越来越长的话差别就更大了。复合利率,也就是说你每年增长1%的话,36年之后它远超过36%的回报,这是很大的一块。这就是我们增长的来源。

         另外一个我们可以看的东西就是,雁型模式,这是日本经济学家提出的经济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工业增长的情况。

         日本的工业化,随着日本的工资越来越高的时候,并且他们在美国有一些进口,它的工业变化就有一些转移,在50年代转移到香港,60年代转移到了台湾,之后又去了南韩,然后又到了东南亚。之后是中国开放,这些制造业就来到了广东、江苏、上海、浙江,这也就是日本产业的转移。所有其他经济体都成了发达国家。

         我想讲一下中国,中国规模足够大,工业化也可以在中国国内扩散,就像市长刚刚讲的,深圳之前的增长率是45%,现在减缓了。但其他市场可以增长,这就是中国所发生的事实。因为有行业的变化,不是说从国家到国家转移,而是从国家的地区域之间转移,和省之间转移,这样可以让中国能够保持其总体相对比较高的增长率。这也就是雁型模式的一个洞察力。

       中国现在成为一个顺差经济,我们知道社会资本,资本的盈余,我们在很多行业之内,还有很多的盈余。高铁、水泥、玻璃、造船、铝这些过剩的生产率,冶金包括光伏面板,这些产业都有过剩的生产力。它们平均的生产力的利用率,大概是70%甚至还更低,这意味着一方面这浪费了资源,因为投资过度,另外一方面它意味着中国的GDP,没有说供应的问题,主要是供应过量的问题,如果有需求的话总有供应,因为供应的产量是过剩的。

        这样的话就会出现通货膨胀,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寻找怎样的适合发展的道路?当然靠出口来增长的方式如今来讲是不太可能的。像固定资产、房地产等等之类,已经不再会成为经济的主要引擎了。因为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出现了全面的供大于求的问题,主要是有三大问题。

         第一点,我认为是最关键的是,公共设施的投资。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的交通运输系统,因为我们要不断的鼓励市民使用城市交通系统,而不再是传统的驾私家车。我并不是不鼓励大家买车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搭建起一个城市的公交系统,这是极其重要。

        对于中国来说,现在有100多个城市的人口都超过了200万,那么这些人口都可以使用城市交通系统,不一定是地铁,地上交通也可以,但是这一点也不是说不允许人们驾车,但是要更鼓励人们使用公交系统。

         否则,我们是没有办法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这一点,到2030年中国整体的排污,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要有一个质和量的降低。

        第二点,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事实上现在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互联网的服务,对于中国来说,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点,城市面貌的改造。这些所谓城中村的改造也需要政府来推动相关的工作。但是总的来说,这样的一个比较大的一个政府的公共设施的建设,就像所谓的市场交通以及城市交通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不再仅仅是传统依靠市场,而是适当依靠政府。

         第四点,我们所谓的家庭支出,包括像教育、日常支出等等,还有所谓的健康教育,以及健康领域的投资。事实上像政府,最主要的职责是要向人们供应干净、安全的水、空气。但是,如果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一个健康生态系统的话,事实上是非常难的,否则没有办法惠及所有的老百姓。如果我们只是改变了传统的领域,是没用的。我们必须要从根本的角度来对健康的生态系统进行更改,这样的话才能够满足中国不断发展的人口需求。事实上像西方媒体,一直都在指责中国的能耗,但实际上中国的节能效果还是非常明显,但是我想说中国现在收入率占到整体GDP的比重还是低于50%。我想对其他的西方媒体说的是,我们不可能期待这种传统的家庭支出会成为中国GDP增长的一个引擎。

        下面还有几点我要跟大家提到:

        事实上产品可以推动GDP的发展,但是产品的发展一般不是来自于GDP,除非中国开始做绿色GDP。事实上这样环境清洁的结果是不可以以GDP来进行量化的。即使GDP降到原有40%—50%的水平,但是如果北京生存环境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事实上也是非常有益的,对于我们来讲环境优化的后果是没有办法用GDP量化的。

        每一个人都在谈中国经济增速,我想说中国经济相对来说会放慢,也会不稳定,这是中国整体产业附加值的一个发展。我们看到在今年有这样的一个下降趋势,但是总得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这是所谓的新常态。这样的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总体来说比较稳定,固定资产的投入有所下降,但是还是比较稳定的。现在中国不再需要那么多固定资产投资,制造方面可能会需要更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对于服务业来说,固定资产的投资已经在不断的减少。

       像零售行业的贡献占到了整个GDP发展的10%左右。当然了,即使有这样快的零售产业发展,对于整体的需求来说,仍然是任重道远。事实上每一个人对于中国下一步的发展有他们自己的一些预测,有些人说大概是在7%左右,我想其实7%是我们一个可达到的目标,对于很多的西方媒体来说,当他们说中国的经济增速是7.5%,跌到7.2%、7.3%的时候,西方媒体会比较敏感,但是我想说这完全就不是什么比较大的事。我认为,中国经济在接下来几年会在7%左右,而对于美国经济来说我认为也是比较乐观的,可能会有3.5%左右的增速。那么如果我们将这些所有的数据放到2019年,放到2030年去看的话,我想中国的经济体量会差不多跟美国达到同一水平,那么在2030年左右,中国和美国将在经济体量上比肩。当然总的来说美国的人均GDP仍然会比中国要高出4倍。我想在2060年左右的时候,很有可能中国的人均GDP会赶上美国的人均GDP的水平,但是到那个时候,我们谈到的就不再是1000多美元的人均GDP,我相信数字可能会更大,这就是我今天的演讲,非常感谢各位。

       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