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如何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不靠名人靠青年。”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海闻在2014年中国经济学年会新闻发布会期间介绍论文评审时说,“我们选论文的时候不看你的名气,完全根据你的学术水平来筛选。”目前,海闻教授担任着中国最具国际化特征的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院长,他的话代表了中国经济学界正在发生的变化。提倡的是:中国的经济学者们要脚踏实地,从一些经济现实中一些微小的但同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出发,真正加强对中国经济现实的理解。特别是年轻的一辈,更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而不要急于进行选题与研究。

“期刊论坛”现场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吸收之后,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正走向规范化和国际化,年轻一代逐渐成为该进程中的主力军。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掌握一套规范的研究方法与工具,并在顶级刊物发表真知灼见。2014年12月13日晚,两百多位青年经济学者齐聚2014年中国经济学年会“期刊论坛”,倾听中国顶级刊物负责人的建议。参加2014年中国经济学年会期刊论坛的嘉宾主要包括: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主编田国强、China Economic Journal主编黄益平、《管理世界》副总编尚增健、《经济学》(季刊)副主编汪浩、《经济科学》副主编于小东和Springer大中华区编辑柴宁。

顶级刊物的倾向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逐渐强调学术研究的规范化,倡导与西方研究范式接轨,随之实证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逐步广泛应用。现如今,发表在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China Economic Journal、《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经济科学》等刊物上的重要研究,无一不是在现代经济学基本框架的基础之上,运用具体方法研究中国现实问题。

除了理论框架与工具等普遍偏好之外,中国顶级刊物还有各自不同的倾向和定位。

《管理世界》副总编尚增健

《管理世界》是中国经济管理类定期刊物,其特点是着眼于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超前性分析的研究,对中国经济改革、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管理世界》副总编尚增健说,该杂志的落脚点是中国问题研究,不会考虑纯理论或者国外的研究;即便是国际研究,也必须是比较研究,且最终落到中国。

《经济学》(季刊)副主编汪浩

《经济学》(季刊)是中国新兴的学术刊物,它试图用国际规范的方法,研究中国的本土经济现象。“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之时,研究中国经济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是世界级的成就。”正如该刊发刊词中写的。据《经济学》(季刊)副主编汪浩介绍,季刊不存在任何风格上和主题上的偏好与导向。不过,以该刊过往的发表记录看,发表重大中国经济问题或经济学理论的文章居多,较少发表某一学科的具体研究。

FEC主编田国强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是一本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与上海财经大学合作的英文学术刊物,田国强担任该刊主编,另有一位执行主编和四位共同主编。该刊主要刊载中国经济问题、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相关的文章。在过去的几年里,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的发表记录显示,70%的文章来自中国学者,30%的文章来自美国等西方世界的学者。

《经济科学》副主编于小东

《经济科学》是改革开放初期,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杂志,该杂志主要刊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践,研究和探索经济理论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经济学基础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研究等方面。《经济科学》副主编于小东说,这并不意味着杂志会偏向生搬硬套的借鉴类文章,反而是那些基于历史资料和数据,并对历史语境下的经济史做出解读和分析的文章更容易被接收。

China Economic Journal主编黄益平

China Economic Journal是由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Routledge Journals向全球发行的英文学术期刊。该杂志旨在向英文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度观察和专业分析。发表论文定位于采用规范和严谨的经济学方法考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注意避免过于理论性和技术性的推导和处理过程,以便更为广大英文读者群分享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专业研究成果。

顶级刊物为何收投稿费?

12月初,《经济学》(季刊)发布消息称,该刊参照国际国内的学术刊物的做法,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对来稿收取投稿费。《经济学》(季刊)的收费标准分为两种:稿件作者为在校学生,单篇200元;稿件作者包含非在校学生,单篇500元。《经济学》(季刊)成为中国经济学杂志中首家收取投稿费的杂志。

消息发布后,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讨论。学者们对收费的原因和方式有疑惑,有人问:交了投稿费,但是论文过不了初审或最终没能发表,投稿费能不能退还?《经济学》(季刊)副主编汪浩对这些问题一一作了回应。他说,《经济学》(季刊)收取投稿费,是因为每年数量众多的投稿使编辑部和审稿团队不堪重负,希望通过收取投稿费,以便提高投稿门槛,减轻审稿人的压力。汪浩还透露,已经交的投稿费,不会退还给投稿人。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主编田国强介绍了国际学术期刊如何处理审稿人压力过大的问题。他说,为了减轻审稿人的压力,国际上一些期刊都有不同的措施限制投稿数量。SSCI经济学顶级期刊大部分收费,还有一些主要通过会员投稿条件限制投稿数量,比如《美国经济评论》是投稿收费,而《计量经济学杂志》需要会员身份才能投稿。

据汪浩透露,《经济学》(季刊)从明年开始会加快审稿速度,并改善服务。比如,自2015年1月1日起,《经济学》(季刊)授权北京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网(PKU-OAJ)刊载全文,并在法律框架的支持下,提供开放获取的全文。他也希望通过收费制度,使《经济学》(季刊)的投稿量保持在一个合理且稳定的范围内。客观上来说,《经济学》(季刊)收费,高质量文章将会分流,审稿人的压力也将得到部分缓解。

学者们的一个担忧是,《经济学》(季刊)开了投稿收费的先河,可能引起其他杂志的模仿。不过,参加13日期刊论坛的期刊代表称,《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China Economic Journal目前暂不效仿。

审稿周期为何那么长?

文章进了编辑部,学者们最关心的就是审稿流程和审稿周期了。学术期刊杂志一般会经过两轮以上的审稿。各杂志在审稿流程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章的初审阶段。据参加期刊论坛的嘉宾介绍,《经济学》(季刊)和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的初审是由主编和副主编的工作,主编和副主编初审通过的文章再送审稿人匿名评审。与前两份刊物不同的是,《管理世界》的初审是编辑部集体讨论决定,《经济科学》是由编辑负责稿件初审,China Economic Journal则采取公开评论的方式审稿。

文章到了二审环节,流程上基本非常相似。参加期刊论坛的杂志,除了China Economic Journal,全部采用匿名审稿制度。所谓匿名审稿制度就是由期刊编辑部将稿件隐去作者姓名、职任、服务机构、通讯地址等个人资讯,行文中亦尽量注意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词语。然后送交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审稿、评价、修订。在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下,审稿人不知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也不会知道审稿人是谁。各杂志之间的二审差异,最主要表现在审稿队伍的差异上。

有多少稿件最终发表在杂志上呢?《经济科学》的采用率为6%,这意味着一百篇投稿文章中,最终只有6篇会发表刊登。《经济学》(季刊)总接受率为6%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经济科学》无法在线投稿,还保持邮局邮寄的投稿方式。

一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需要多长时间?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在6周左右会给出一审意见。《经济学》(季刊)的主编,2-3周集中处理一次投稿论文。不过,收费之后,季刊会提高初审效率。但总体周期,还要看外部审稿人的审稿速度。

Springer大中华区编辑柴宁

Springer大中华区编辑柴宁介绍了Springer出版的一百多本杂志的审稿周期。他说,一般在国外,一篇论文从投递出去到发表,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这期间要经历过多次审稿。每一次审稿,都会让作者修改。

请勿触碰一稿多投的红线

论文写作规范和学术规范是审稿过程中最值得注意的两个问题。《经济科学》副主编于晓东老师说,大多数中国学者不知道文献综述在文章中发挥什么作用,结果是大量的文献堆砌在一起,没有逻辑上的铺垫。“不能堆积文献,文献要为你的文章做好铺垫。

“文章的结构,需要从一个中国问题入手,通过理论模型与实证抽丝剥茧,然后回到经济学的一般理论问题。”《管理世界》副总编辑尚增健说。这种文章结构安排,因为遵循一套成熟的模块,而被中国学者戏称为“洋八股”。尚增健认为,中国学术和中国学人要融入世界,就必须老老实实学会洋八股,先去了解和掌握主流的学术规范和工具,然后用主流理论和工具,与主流学者展开对话。

“期刊论坛”现场互动

另外,来访的杂志主编们还对一稿多投的情况发表了简介。不管一稿多投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的,都会构成学术规范上的不端行为。目前,几乎每个杂志都建立了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作者一稿多投,会列入名单,在一定期限内不录用该作者的文章。

Springer大中华区编辑柴宁介绍了国外的情况。他说,在Springer的期刊,一旦文章在进入审稿时间被发现一稿多投,投稿人会被列入黑名单。除此之外,Springer还会将该名单向同行推送。一旦杂志进入印刷阶段,杂志会公开刊登一稿多投的声明。在学术界,这将极大地损害学者的声誉。

(本文由经济金融网原创,转载请注明!)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