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女经济学者专场讨论会于2015年11月21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228教室举行。该场讨论会的主持人是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晓华老师。共有8位论文作者作报告。报告紧密围绕“家庭、农村、女性等经济问题”的分主题热烈开展,以论文宣讲与学术研讨形式相结合,这也是本届经济年会的特色之一。
研讨会正式开始于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袁晓燕的讲演。她的论文《中国户籍制度与婚姻稳定性的实证研究》开启了学者们讨论的话题。论文主要研究我国城乡户籍差异和户籍偏好对夫妻婚姻满意度的影响。作者首先对我国户籍种类及婚姻满意度进行了界定,随后通过建模、变量控制讨论等工作对做出的假设进行检验。最后论文作者得出结论,同质的户籍更能提高婚姻满意度,而更高的满意度来源于对城市户籍的偏好。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张川川评论表示,对户籍与婚姻稳定性的研究选题很好,但在实证方法和内容上还可以有所完善。
会场上半场中,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宁满秀带来的论文中讲到新农保对农村劳动参与率与劳动供给的影响,演讲人表示养老金可能对农村劳动供给率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易红梅提到了农村儿童的阅读能力问题。她表示,我国农村儿童阅读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这对儿童日后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国家政府应该加大对儿童教育、阅读方面的投资。
研讨会下半场中,由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杜凤莲带来的讲演引起了大家热烈反响。杜教授分析了祖父母参与儿童照料对中国城镇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评论员评论其模型运用严谨,数据选择具有可靠性,但在估计方法上也有可以改善的地方。
接下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吕林杰博士带来了他与导师顾和军合作的论文《转轨期女性生育、劳动参与和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以中国城镇为例》。论文从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和生育对女性劳动参与行为影响两个方面展开,对生育和工作之间的权衡取舍导致经济效应进行评述,指出既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而在此前一篇论文分享中,中央财经大学的刘靖博士提到了年轻妈妈如何分配她们的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刘靖表示,自己也是年轻妈妈中的一位,对这个研究问题非常感兴趣。
会议最后的自由提问阶段,学者们的思想碰撞更为激烈地。评论员说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制度变迁中,女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中国的女性主义经济研究目前还是初级阶段,因此,迅速开展女性主义经济研究显得尤为迫切。而且,中国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制度环境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通过把性别分析引入经济理论,女性主义经济学重新解释了妇女在家庭、劳动力市场和教育等领域中受到的不平等对待等问题,它不仅对基本经济理论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它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提供了新的视野。在过去10年中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和扩张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今在我国,也同样将成为影响国家社会发展的值得重视的一个话题。在座的一位学者表示,此次专题讨论,为自己带来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
文 杨曼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