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国际金融中青年学者论坛 在沪顺利召开

2016年7月12-13日,第三届国际金融中青年学者论坛暨上海世界经济学会国际金融专委会成立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与世界宏观经济”,会议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复旦货币金融研究中心(筹)主办。参会嘉宾包括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魏尚进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益平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鞠建东教授、美国Emory大学和亚特兰大联储岳占崴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宋铮和施康教授、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和印第安纳大学田轩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王鹏飞和徐隽翊教授、社科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研究所张斌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潘英丽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林曙教授等数十位国内外国际金融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多位来自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和金融机构的业界专家。
 
 
 
12日上午由四名学者进行发言。黄益平教授首先就经济中的高杠杆问题进行了发言。他指出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会导致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上升,因而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并消除政策支持对于降低国有企业杠杆至关重要。宋铮教授介绍了他对R&D配置效率的研究,发现中国R&D错配现象比较严重。魏尚进教授的研究发现浮动的汇率并不能完全保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资本管制程度有关。另外,宽松和紧缩货币政策的国际传导也存在非对称性。田轩教授回顾了金融与创新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并且汇报了工会对创新的作用。他指出工会的存在会显著的抑制企业创新,可能的渠道包括缩减研发经费、鼓励“偷懒”以及使发明者离职等。
 
 
 
 
下午参会学者对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在“国际宏观与增长”分论坛,岳占崴教授指出主权债务违约通常伴随着该国货币的大幅贬值出现,对于固定汇率制经济体而言,违约也伴随非自愿失业率上升,而在违约期间的贬值主要是为了消除非自愿失业。张斌教授认为资本项目管制环境下,为了稳定名义汇率而采取的持续外汇市场干预不仅带来了外部失衡,也带来了一系列内部经济结构指标的被动变化。梁友莎博士指出在汇改前人民币离岸和在岸市场的波动性来自于离岸市场,但汇改后则来自于人民币在岸市场的突然贬值,汇改明显扩大了人民币在两市场的价差。贾珅博士认为利用“均值回归”预测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追赶型经济体的长期增速,很容易产生巨大的预测偏误,判断中国未来的增长前景,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据中国自身的经验。
在“银行与金融”分论坛,何振宇教授介绍了他对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经营效率以及对不同股份制银行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表现的影响的研究。郭美新教授认为当投资者对不同的资产有专业信息时,企业多元化折价将会出现,且随着这种专业化程度的增加,多元化折价也会增加。叶海春教授描述了在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如何通过FDI而非传统的汇率渠道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认为FDI的存在使得贸易信贷成为国际流动性冲击向东道国传递的新的渠道。
 
在“货币政策”分论坛。肖筱林博士介绍了她们关于公开市场操作模型的最新进展。李杰教授认为发行央行票据不能有效对冲干预外汇市场导致的货币扩张,因为它们同时可以作为银行间信贷的抵押品。董丰教授发现货币扩张可以通过抵押品渠道放大资产泡沫。杨小海博士指出我国在资本开放之前应该先进行结构性改革降低风险。
在“国际贸易与投资”分论坛,余心玎教授介绍了她们新构建的价值链指数,并据此指出近年来国家-行业层面的生产链正在变长。王潇教授指出通过中间品渠道,FDI企业的技术可以溢出到本国企业,效果与企业间距离成反比。史蛟教授发现货币冲击下短期FDI波动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而生产率冲击对FDI影响较小,因此国家应该鼓励长期FDI流入并阻止短期FDI流入。
 
13日上午,论坛进入业界讨论板块,主题是金融和宏观经济。王鹏飞教授介绍了他们主题为“Saving China’s StockMarket”的研究。该项目对去年的政府救市行为做了成本收益分析,并从实证的角度研究政府购买股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陈沁博士介绍了全部用大数据制作、刻画中国经济转型的新经济指数,并讲授了其在地方政府投资、行业投资等实际经济决策及底层数据专题研究中的应用。该指数已经得到李克强总理及国家统计局的认可。来自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界专家也分别作了发言。
 
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十余所高校学者报告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会的老师、同学和业界人士踊跃提问、讨论热烈,达到了预期目的。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