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第16届国际经济学大会在京召开

  国际经济学会第16届全球大会7月4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召开,来自全球的数百位经济学家与专业人士对经济学界最新学术成果、当前全球经济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会议由国际经济学会(IEA)、中国比较经济学研究会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财新传媒与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提供媒体支持。吴敬琏(专栏)、青木昌彦(Masahiko Aok)、斯蒂格利茨(Joeseph Stiglitz)等知名经济学家分别主持开幕仪式或作出主旨演讲。

  芝加哥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宣布大会开幕。IEA主席、斯坦福大学教授青木昌彦发表题为《经济发展五阶段与中日制度演化》的演讲,通过比较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大东亚经济体的发展历史,指出中国经济未来所享有的优势及挑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则以《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崛起》为题,回顾了自建国以来中国经济的改革历程,指出当前的中国仍是具有“明显缺陷的”市场经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会场内外,许多学者将各国经济发展做出对比。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现状与日本崛起过程和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有很大的相似度。他们期望通过对日本的实证研究,为中国经济提供借鉴。

  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星岳熊(Takeo Hoshi)就指出,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状况与宏观经济政策,与中国当前的局面十分相似;而中国也在经历人口快速老龄化。日本当初错误地极力压低日元汇率以促进出口,成为后来房地产市场泡沫积累和破灭的一大诱因。

  另一大议题则是危机后重建国际经济、货币体系,其中不少学者认为,新兴经济体应当争取发展的权利,也要承担大国责任。

  斯蒂格利茨在接受财新传媒专访时表示,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权重稳步上升,人民币迟早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但眼下,中国的第一要务仍是维持货币及经济“稳定”,不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可自由兑换及资本账户完全放开,“不可为国际化而国际化。”

  将来,无论是美元独大还是包含人民币在内的多种国际储备货币并存,都不是全球货币体系的最佳选择。在他看来,世界需要类似于国际货币基金(IMF)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由一揽子货币构成的“超主权”货币。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