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举行

  4月21日上午,以“和谐·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社科联主席满运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和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宋贵伦分别致辞表示祝贺。开幕式由市社科联副主席、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公室主任陈之昌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政府研究部门的“百人工程”学者和高校师生代表近四百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开幕式。

  程天权书记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本次论坛的隆重开幕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70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高扬人文社会科学旗帜,逐步形成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鲜明特色和办学定位,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镇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这一办学特色和定位,决定了社科理论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队伍建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所具有的战略性、根本性意义。为此,中国人民大学高度重视包括中青年学者在内的理论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工作,特别是随着北京市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的推出,我校将理论人才培养工作放在了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   

  程天权书记指出,为配合北京市社科理论中青年人才“百人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国人民大学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些富有特色的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方法:一是以课题规划和出版资助为主要手段,为“百人工程”入选者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不断加大对中青年理论学者的支持力度;二是通过创新项目申报和立项方法,形成“捕捉问题—学术沙龙—跨学科预研—跨学科立项”的四段式管理法,为包括“百人工程”入选者在内的专家学者联合攻关提供了新途径;三是通过提供大量的专业交流和研修考察机会,开阔“百人工程”入选者的研究视野,大力营造中青年理论人才迅速成长的学术环境。通过这一系列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在“百人工程”学者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大批中青年理论专家和学者脱颖而出,其中,有的获得了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的“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有的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有的成为学校高层管理人员,更多的则成为所在单位院系领导和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骨干与学科带头人。   

  北京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是北京市委为培养造就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中青年社科理论拔尖人才而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的组织和领导下,该项目自1995年实施以来,培养了数百名中青年学者,其中一大批脱颖而出,成为相关学科研究领域的骨干力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北京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项目,培养和造就更多高水平的社科理论专家学者,扩大这项“百人工程”的社会影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决定从今年起,联合主办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重镇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地,先后有90余人(次)入选北京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占“百人工程”入选学者总数的20%左右,居北京市各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首。本次论坛开幕式、主论坛及法学、社会学两个分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承办。 

  主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郑水泉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五位学者分别作主题发言,从各自研究的学科视角阐述了对“和谐·创新·发展”主题的理解和思考。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教授从民生角度分析了和谐社会的人本思想,特别强调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对于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教授以《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为题,深入探讨了新时代下民族精神的内涵,尤其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发扬理性、自觉、开放的精神;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宁向东教授从中国科技企业持续竞争力问题出发,分析了世界经济竞争格局中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前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所长房宁研究员总结了从“以德治国”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演进历程;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文斌研究员从宏观战略角度,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即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新的重要战略思想。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洪大用教授分别对上述专家学者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陈雨露教授从微观层面和国家层面阐述了和谐以及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后指出,和谐、创新、发展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中青年最重要的主题词,同时也为我们这些年轻的“百人工程”学者们提供了巨大的思想飞扬的空间。洪大用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了自己对这个主题的看法,认为作主题演讲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把“和谐·创新·发展”这个主题烘托得更加清楚,也进一步深化了这个主题。

  主论坛结束后,法学、社会学、哲学、经济·管理学、综合(文学、艺术、新闻、教育等)等五个分论坛于当日下午分别在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政治学和历史学分论坛则于4月22日在北京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分别举行。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促进学术创新和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进一步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进而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链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51844/51850/82367/index.html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