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追求真理尊重科学注重创新-社科院重点学科宏观经济学研究

    宏观经济学是适应现实经济迫切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学科特色体现在,它与现实经济发展及政策选择关联密切,处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沿,研究的问题为学术界及社会各界所关注。改革以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以往理论难以解释的新变化,宏观政策遇到很多新难题,给宏观经济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宏观经济学的理论进展,对于认识宏观经济新变化,提高宏观经济决策水平,改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宏观经济带来冲击和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和世界各国宏观经济研究面对同样的新问题,加强宏观经济学研究及学科建设,有利于推进中国宏观经济学发展跟上国际宏观经济学发展的步伐。
     建国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学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新中国建立至70年代末,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研究在计划经济体制及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内进行,主要研究社会再生产和综合平衡问题。第二阶段,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理论着重研究经济转型过程中宏观经济的新问题和新机制。80年代,宏观经济理论主要研究需求膨胀、投资膨胀、通货膨胀、经济过热、周期波动等新的宏观经济问题,借鉴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需求分析及比较经济学中的供给分析,获得很大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从过去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转变为经济偏冷、通货紧缩,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难题,如需求减弱、失业加重、增长下滑等等,需要有新的理论支持。通货紧缩是这一时期宏观经济运行变化的集中表现,涉及到宏观经济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以通货紧缩问题为重点的研究,推进了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全面研究。这一时期宏观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政策分析份量很重,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展开的争论和研究,丰富和深化了宏观经济研究内容,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进展。
     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要承担我院宏观经济学研究。研究室的前身为国民经济平衡研究室,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起,改称为现实经济研究室、国民经济研究室、宏观经济研究室,随后衍生出技术经济与数量经济、人口经济、生态经济、资本理论等多个学科、研究所和研究室。50多年来,宏观经济研究室在研究中既坚持宏观经济理论广泛的基础性和严密的理论性特点,又体现经济研究的实践性和时代特色。在我国众多宏观经济研究机构中,不仅历史最为悠久,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特色最为浓厚,比之于政策研究部门更注重理论,比之于高等院校更贴近经济现实,始终站在宏观经济重大问题研究的前列。正如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所说,研究室多年来追求真理,尊重科学,不拘教条,注重创新,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该室人才辈出,杨坚白、刘国光、董辅礽、乌家培、杨圣明、田江海、刘树成等数代学人不懈奋斗,取得相当一批学术成果,产生了重大社会效应,如《宏观经济调控与政策》、《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体制变革中的宏观稳定》等著作,既反映出经济运行与社会发展对经济理论的需求,体现了国家政策变动调整过程,又映射出经济社会关注专家学者的成长发展、学术特色和学术倾向。
     据袁钢明介绍,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12名,其中取得正研职称的4人,80%以上具有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专业分布在投资、消费、金融、财政、就业、分配、外资、外贸、区域、产业等。他们具有扎实的东西方宏观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掌握宏观经济的现代数理方法;他们的独立研究和集体合作能力较强,每个人都有长期坚持研究的专题领域,形成深厚的专业积累;他们注重跟踪国内外经济理论的最新发展,知识结构更新较快,对新问题、新题目的研究进入速度较快。
     研究室近年来承担的院重大课题有:刘树成主持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理论追踪研究”,袁钢明主持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变化与宏观政策选择”,赵志君主持的“向量回归与卡尔曼滤波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王诚主持的“就业优先的宏观调控目标体系研究”;承担的所重大课题有:袁钢明主持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承担的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有王诚主持的“核心就业扩展与中国就业模式转型”。研究室自1996~2000年承担宏观经济学学科建设课题以来,在《经济研究》上连续发表论文,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室合著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第1集、第2集,《市场化与宏观经济稳定》、《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等专著于2001~2002年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对90年代中期以来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及政策效果作了理论上的深度分析,得到同行的较高评价;研究室研究人员发表了一批宏观经济研究成果,如赵志君的《资本流动与经济增长》,常欣的《规模型竞争论———中国基础部门竞争问题》等专著,袁钢明《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从财政投资转向社会保障》等研究报告,在理论界、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产生较大影响;此外,该室研究人员在《财经研究》、《数量技术经济研究》、《人民日报》、《中国证券报》等刊物上发表的数十篇宏观经济论文,既贴近现实,又有理论深度,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特色,对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产生较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室在长期持续的宏观经济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除了对公用图书馆藏书及资料熟练运用之外,还积累了一批数据资料,建立了自己的宏观经济数据库,并与统计信息部门、有关管理部门建立了密切关系,连续多年订阅、购买、索取数据及有关资料,在同类研究的数据分析中表现出少有的连续性及丰富性。此外,研究室部分研究人员能够运用较为先进复杂的运算软件及现代数学方法进行难度很高的数据处理,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达到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研究。据介绍,研究室规划建立两个学术资料项目:2007年,拟建成“宏观经济数据库”和“宏观经济专题资料库”。
     据介绍,研究室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市场化进展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在宏观经济研究室为主体于80年代及90年代初出版的《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体制变革中的经济稳定增长》和90年代中期以后出版的《体制改革与宏观稳定》、《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的理论专著基础上,筹划写作新的宏观经济理论专著。在对宏观经济各个专题取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努力推进宏观经济理论体系建设,写出有体系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专著。研究室将学科发展定位在,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学学科的发展水平,保持热门学科已有特点,追踪宏观经济新变化,不断有新的研究热点和新的进展,同时向深度化、国际化、体系化方向发展;注重理论的深度分析,重视采用国际通用的研究方法、理论模型、理论语言,达到与国际同行对接交流的水平,同时努力探索运用适合于中国经济转轨时期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方法,尝试建立有学科边界、特有结构框架及内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谈到近两年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袁钢明指出,最大的热点问题是由原来的如何应对通货紧缩转变为如何应对通货膨胀。此外,由阻止经济下滑变成防止经济过热,经济是否过热,货币增长速度是否过快,人民币汇率是否需调整,积极财政政策是否要改变等问题也是近两年的几大热点问题。一些现阶段仍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消费的平缓问题、就业问题、农民收入问题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一些涉及到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问题:宏观经济如何调控,如何更好地运用宏观政策(宏观调控工具)进行调控等问题则可作为热点外的热点。
     袁钢明说,当前宏观经济研究讨论提出了很多尖锐问题,但理论深度和细度不够。有些判断可能是正确的,但缺少深入细致、证据充分的分析。有些问题对政策选择影响很大,但分歧严重,亟需通过争论和有力度的研究取得共识。宏观经济研究主要采用论文专题研究的方式,比以前那种争创体系、全而不专的研究更为踏实、更有价值,在目前阶段具有合理性,但却缺少与当前宏观经济现实急速变化相适应的成体系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专著。宏观经济学科建设需要能够对当前宏观经济现实做出有说服力解释的新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今后研究室的研究将更兼顾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保持紧密跟踪分析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特点的同时,不断向深度化、体系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向建立新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推进。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