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CCER成功举办“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风险”研讨会

[[image1]]

  3月6日的上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共同举办了“金融创新与宏观经济风险”研讨会,会议议吸引了各方学者和业界人士。许多渴望求知的同学也从北大、清华等附近的学校匆匆赶来。在早春清冷的晨风中,会议室里正萦绕着兴奋而热烈的气氛。

  会场的四周已经拥满了听众,沉浸在思想的激荡之中。会场中心只是一张朴素的圆桌,却集中了中国经济学界最知名和最卓越的一批人:吴敬琏,林毅夫,张维迎,陈雨露,谢平,陈志武,许小年,王江,汤敏……期间还有远道而来的客人,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教授。
  
  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之一,耶路大学的希勒教授以<<非理性繁荣>>一书为中国知识界所熟悉。作为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希勒教授一直以大胆的创新和思维的前瞻性在金融学领域著称,他曾掀起了二十世纪末期经济学金融学一系列前沿思潮。这一次,恰逢希勒教授的新书,由人大陈雨露教授等翻译的<<金融新秩序>>中文版正式发布,希勒教授因此在一年之内第二次应邀来到中国。在这次研讨会上的演讲中,希勒教授继续阐述其”金融民主化”的理念,表示金融创新的目的和方向在于“使金融资本市场的收益不仅为华尔街的客户所享有,也为沃尔玛超级市场的客户所享有”。针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希勒指出:”有效的金融市场是所有成功国家的共同特征;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市场风险环境的不断变化,金融体系必须不断创新和变革。”他强调中国必须注意经济是否能持续快速增长,更要注意收入不平衡急剧加剧的风险;中国需要有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比如收入不平等保险,负所得税,生计保险等,来防范广泛的收入不平衡对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威胁。
   
  如果说希勒教授一贯的前瞻性考虑,使得我们看到了金融创新充满想象力的前景;那么吴敬琏教授的论述,则让我们回到中国的现实。吴敬琏教授指出:中国处于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农村为主体的社会向城市为主体的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转型时期,无论是从国家风险的角度,还是从一定社会群体风险的角度出发,都必须审慎对待和重新考虑我国现有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吴敬琏教授着重提到了针对国有企业老职工的国家补偿问题,而这也正是两会期间他向温家宝总理做汇报时提到的内容。
 
  “我们只有过好日子,才能想到如何过年。”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林毅夫教授的发言,又一次让听众领略了他逻辑清晰语言干练的风度。他的“发展阶段,风险特征与金融创新”的主题讲话,与吴敬琏教授一样立足于中国问题的现实,强调对金融创新的讨论必须考虑我们当下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人利用金融创新来管理风险,也就会有人利用新的金融手段来制造风险”,林毅夫教授强调:当前我国国家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很高,必须切实而迅速地采取一系列手段,来防止未来可能的金融问题.林毅夫教授提出“迅速充实社保和养老基金,提高资本和股票市场质量,大力变革银行体系”等建议,将会议进一步推向对现实经济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之中。
   
  接下来各位与会专家都有相当精彩的表现。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谢平老师关于反腐败保险和腐败指数的讨论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他关于各省金融风险巨大差异的论述也让人耳目一新。

  许小年,汤敏,王江,陈志武教授等人依次发言。在研讨会的最后阶段,还有听众与和与会知名经济学家们的互动讨论。作为听众的业界人士,与学者们讨论着他们对中国金融业的感受与疑惑;爱好智慧的学子们,则激动地向老师们提出种种锐利的问题……与这些我们平日在各财经类报刊上耳熟能详的知名经济学家齐聚一堂,让听众们兴奋不已。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头脑风暴般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中,我们对中国金融创新的前景有了全新的考虑,对政府与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相对关系也有了确切的认识。

  研讨会速记稿(见文件下载1)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