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中国经济学研究哪家强?

基于 Econlit 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大陆籍经济学者是谁?经济学研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大陆高校是哪一所?

何为Econlit?

对经济学者以及经济学研究机构的影响力、研究质量和效率的评估,始于美国。最初的方法较为简单,主要是基于美国各机构在美国经济学会的年会上发表的论文(Fusfeld,1956)。随后的评估方法主要是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发展:

第一,从指标判断上看,根据不同的评价需要,采用了论文发表数量(Scott,1996)、论文被引用的次数(Davis and Papanek,1984)或者是两者的综合。

第二,从文章发表的范围来看,逐步扩大到以Econlit 数据库中收录的期刊(Bairam,1996,1997)或者是SSCI 中收录的期刊(Mueller,1999; Grijalva,2008)为考核对象,或者是同时以两大数据库为对象(Cardoso ,2010; Lee,2010)。由于Econlit 数据库具有明确的经济类文献分类标识码(JEL Classification System Code),更易于辨别和统计论文的研究内容,因此,Econlit数据库逐渐成为主流的文献计量研究的首要选择(Dolado,2003; Cainelli, G, 2006;Macri,2006,2010;Lu,2006;Cokgezen,2006)。

Econlit 数据库是由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Economic Association,AEA)创办的电子数据库,是经济学研究领域最主要的引文和文摘来源;因坚持严控质量而受到《经济文献杂志》(JEL)订阅者的长期认可。该数据库提供经济学所有领域的全文文章,包括资本市场、国家研究、计量经济学、经济预测、环境经济学、政府管理、劳动经济学、货币理论、城市经济学以及其他很多内容。Econlit 使用JEL 分类系统并提供六种文献类型:期刊文章,图书,精选文集,博士论文,工作论文和来自《经济文献杂志》的书评。这些资源总计在该数据库中有超过110 万条记录。EconLit全文库除收录有上述文献外,还有近600 本期刊的全文收录。

Econlit 数据库权威性一方面在于其收录文献质量高、代表性强;另一方面在于其创办单位的权威性。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AEA)成立于1885 年,最初是纽约州萨拉托加的一次会议上由一小部分对经济学感兴趣的人组织起来,之后于1923 年2 月3 日正式成立。美国经济学会不偏向任何派系观点,也不会授意该学会成员关于现实经济问题采取某一特定立场;这些宗旨一直被学会所坚持。

最初,学会的成员主要由大专院校的经济学教师组成。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经济学的普遍关注,该学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来自商业和专业群体的人士加入。迄今,该学会会员数约为18000 人;美国经济学会可以说是目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会。美国经济学会创办了《美国经济评论》等全球最重要、影响最大的经济理论刊物;AEA 最著名的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Economic Perspectives均授权Econlit 独家收录(其他商业数据库仅收录部分年份期刊);从而进一步提升了Econlit 行业领导者地位。

衡量中国经济学的影响力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以EconLit 数据库作为文献计量研究的基础,来衡量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影响力。本文试图从较大而广泛的角度来衡量中国经济学的影响力,因而采用论文发表数量作为判断指标,同时,将期刊考核的范围界定在数据库全文收录的期刊(Econlit with Full Text)。本文检索了Econlit 数据库全文收录的由中国经济学者撰写的文章,时间跨度为自有记录以来到2012 年12月(由于数据库的更新和实际的刊物出版之间存在滞差,部分期刊2012 年的文献没有进入数据库,因此在个别统计中,数据仅统计到2011 年12 月),文献类别设定为期刊文章(Journal Articles)。

通过对这些文章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当今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能近似地反映中国经济学研究机构和经济学者的研究水平。

高校情况:北大居首,各校差别明显

以各个高校名称为“作者单位”为检索条件,检索得到各高校学者发表论文的情况。为了更清楚的呈现高校发表论文的情况,在此,将100 所高校进行了归类,并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析。

第一档高校是指发表的全部论文在200篇以上的学校,分别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总体和近六年各项指标中位居第一,自该库有记录以来到2012 年总共发表论文526 篇,2000-2012 年以来总共发表论文495 篇,2007-2012 年平均每年发表论文58 篇。清华大学位居第二,自该库有记录以来到2012 年总共发表论文370 篇,2000-2012 年以来总共发表论文368 篇,2007-2012 年来平均每年发表论文49 篇。科研院所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情况和清华大学相仿,自该库有记录以来到2012 年总共发表论文365 篇,2000-2012 年以来总共发表论文349 篇,2007-2012 年来平均每年发表论文45 篇。

第二档高校是指自Econlit 数据库有记录以来到2012年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量在100-200篇之间的学校。共有8 所,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189 篇),复旦大学(185 篇),中央财经大学(184 篇),上海财经大学(181 篇),上海交通大学(146 篇),浙江大学(138 篇),厦门大学(134 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00 篇)。

第三档高校是指自Econlit 数据库有记录以来到2012 年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量在50-100 篇之间的学校。共有10 所,分别为:南京大学(95 篇),南开大学(93 篇),西安交通大学(86 篇),中山大学(84 篇),武汉大学(84 篇),华中科技大学(77 篇),北京师范大学(75 篇),西南财经大学(66 篇),湖南大学(51 篇),同济大学(50 篇)。

第四档高校是指自Econlit 数据库有记录以来到2012 年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量在10-50 篇之间的学校。共有29 所,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49 篇),山东大学(47 篇),暨南大学(43 篇),南京农业大学(36 篇),华南科技大学(30 篇),四川大学(28 篇),东南大学(26 篇),北京交通大学(25 篇),北京理工大学(22 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2 篇),江西财经大学(21 篇),上海大学(20 篇),上海理工大学(19 篇),南京航天航空大学(18),华南师范大学(16 篇),云南财经大学(16 篇),中南大学(16 篇)兰州大学(15 篇),苏州大学(14 篇),吉林大学(13篇),东北财经大学(12 篇),南京财经大学(12 篇),浙江工商大学(12 篇),北京工商大学(12篇),中国地质大学(12 篇),西南交通大学(12 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0 篇),华东科技大学(10 篇)。

以上自该库有记录以来到2012 年总共发表论文大于等于10 篇的高校共有49 所,占总共统计的100 所高校的49%。共发表论文3544 篇,占总数的83.13%。

第五档高校是指自Econlit 数据库有记录以来到2012 年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量在1-10 篇之间的学校,共有51 所,占列入统计范围的100 所高校的51%。

第二档和第三档的各个高校基本上从2008 年开始,发表的篇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07-2012 年,中国人民大学平均每年发表论文31 篇,对外经贸大学15 篇。南京大学14 篇,同济大学8 篇。第四档的各高校2007-2012 年论文发表篇数增减不稳定。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平均每年表8篇,华东科技大学1 篇。第五档的各高校2007-2012 年论文发表篇数很少,而且论文发表呈现间断性特征,部分年份没有论文发表。

从地域上来说,第一档和第二档高校高度集中在北京,表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位于北京。以上数据基本反映了国内高校的基本情况,根据同一方法检索,哈佛大学自该库有记录以来到2012 年总共发表论文5263 篇,整整是北大的10 倍;2000-2012 年总共发表论文3566 篇,与北大发表的篇数比已差不多是7:1;2007-2011 年五年间平均每年发表论文314 篇,与北大平均每年发表的篇数比是5.4:1。芝加哥大学自该库有记录以来到2012 年总共发表论文3503 篇,也接近清华的10 倍;2000-2012 年以来总共发表论文2280 篇,与清华发表的篇数比差不多是6:1;2007-2011 年五年间平均每年发表论文207 篇,与清华平均每年发表的篇数比是4.2:1。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所高校在总量上都超过了中国前二十位高校发表论文的总和。由此可见与外国高校相比(对比组选取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和乔治城大学),中国高校的文献发表数量不管是总量还是逐年量都有极大差距,这种数量级的差距诚然与中国学者有很多学术成果用中文发表有关,但中国高校研究水平急待提高也是不争的事实。

学者情况:知名学者有较强国际影响力

对中国大陆籍经济学者的统计表明,自该库有记录以来到2012 年,中国经济学者中发表论文总数超过30 篇的有4 人,分别为邹恒甫(39 篇),林毅夫(37 篇),钱颖一(32 篇)和蔡昉(32篇)。在20 篇到30 篇之间的有3 人,分别是白重恩(25 篇),李稻葵(22 篇)和龚六堂(20 篇)。在10 篇到20 篇之间的有5 人,为王一江(18 篇),黄海洲(15 篇),樊纲(11 篇),金碚(10篇)和朱玲(10 篇)。以上共12 人,占统计范围内的28 位经济学者的42%。其余的经济学者发表论文数量在10 篇以下。

2007-2012 年近6 年来,在统计范围内的中国经济学者发表论文最多的为蔡昉,共发表18 篇,其次为龚六堂(12 篇),邹恒甫(11 篇),金碚(9 篇),林毅夫、白重恩和朱玲各发表8 篇,裴长洪和黄群慧各发表了6 篇,樊纲发表了5 篇。其余经济学者发表论文数量均小于5 篇,其中有两位经济学者在过去六年中未发表论文。当然,要特别说明的是,选取这个名单的目的只是一般地考察经济学家作为个体研究人员的国际影响力,而不是一个全面和系统的监测。基于以上理由,这种罗列并不具有比较和排序的现实意义,而仅仅具有文献计量学的学术意义。

与国外知名经济学者相比,中国学者的论文发表状况从整体上看仍然有较大差距,但是近年来中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提升状况则让人欣喜。例如,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在Econlit 数据库中共有208 篇文章被收录,其中2007-2012 年就有16 篇; 201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尔文·罗斯,在Econlit 数据库中共有80 篇文章被收录,其中2007-2012 年为16 篇。

由此可见,个别中国经济学者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数量逐年保持稳定,显示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李钢、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梁泳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刘畅所撰《中国经济学的学术国际影响力——基于对 Econlit 数据库的统计分析》一文编辑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邮箱:shengxch@efnchina.com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