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谢林辞世 享年95岁

\

2016年12月13日,诺贝尔奖得主,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辞世,享年95岁。
 
自1990年起,托马斯·谢林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和经济系担任教授,除讲授经济学理论外,还涉及外交、国家安全、核战略以及军控等多方面的课程。 他于1951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作为政治经济学教授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迪学院任教20年,并获得名誉退休教授的称号。
 
2005年,谢林与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的罗伯特·奥曼(Robert J.Aumann)因“通过博弈论分析,促进了人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两位学者的研究促进了非合作博弈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并触及了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些主要问题。最重要的是,谢林指出,许多人们所熟知的社会交互作用可以从非合作博弈的角度来加以理解。诺贝尔评奖委员对他评价道:“这位自称‘周游不定的经济学家’,被证明是一位非常杰出、具有开创性的探险者。” 
 
\

与主流的博弈理论在研究方法和侧重点不同,谢林的博弈理论建立在对新古典经济理论分析方法突破的基础之上。如果说约翰·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对于博弈论的贡献在于其“非合作博弈论”为博弈论带来重大理论突破的话,谢林则是将博弈论真正推向了应用和大众的视野。谢林获诺奖的次日,《金融时报》在回顾这位经济学家的贡献时也评论道,他的成功秘诀在于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中别人没能总结出来的方法或思路,展示如何利用它们说明当时最重大的问题,并用最绚丽的笔法加以详尽阐述。
 
谢林主张超越传统经济学的经济理性假设,突破经济学理论数学表示的传统方法。 他开创并发展了“非数理博弈理论”,即参与人在选择博弈策略时,不仅有数学上的考虑,也有创造声誉、沿袭传统、建立自信、显示大度等许多非数学因素。该理论将博弈论运用到了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及国际关系等不同领域之中,从而形成了社会科学的经典理论。

在其经典著作《冲突的战略》(1960年出版)一书中,谢林首次定义并阐明了威慑、强制性威胁与承诺、战略移动等概念。他开始把关于博弈论的洞察力作为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来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并对讨价还价和冲突管理理论作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完美均衡概念中的不可置信威胁就源自谢林提出的可行均衡概念。他的主要著作还包括:《战略与军控》(与摩尔顿·哈尔佩林合著,1961年出版)、《武器的影响力》(1966年出版)和《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1978年出版),其最新著作为2006年出版的《承诺的战略及其他文论》。
 
\

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院长罗伯特•奥尔(Robert C. Orr)称谢林为“一个出类拔萃的人,为学院和校园留下了独特的宝贵遗产。”他在给学生们的留言中写道,“人们大多是因为诺贝尔奖而认识托马斯,而对我们来说,他曾是良师、领导者和深受爱戴的成员;同事们都非常珍惜有他相伴的时光、以及他的智慧及协作精神。他和心爱的学生们关系亲密,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有一年的马里兰日,学生们集体食用托马斯最爱的三明治——花生酱果冻三明治,以庆祝托马斯的伟大成就。”

 (本文根据中外相关报道综合整理;编译:媛媛,琦琦; )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了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