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年会分会场专题三十一:北大国发院环境经济学专场

第十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环境经济学专场于2017年10月14日下午在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行。来自北京大学的徐晋涛、北京大学的王敏、北京大学的郭巍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的张欣分别在北京的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问题、气候变化对居民死亡率和适应行为影响、污染偷排与环境督察,暴露于空气污染中的性别差异对认知能力的影响这几个领域进行了精彩的论文报告。本次报告的主持人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徐晋涛老师。

第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北京大学的徐晋涛老师,他此次参会论文的题目是《北京: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该论文以对比了2013-2016年北京市空气质量,以及研究在一级北风和三级北风下的北京空气质量数据,对北京市PM2.5来源进行了分析,得出北京市全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72%。而本地污染源中,特别是交通源的贡献可能低估,区域传输的贡献也需要更为科学的评估。紧接着文章提出了在北京市汽车保有量增长及出行方式变化的背景下,研究交通拥堵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并试图回答驾车出行对空气污染的贡献多大?不同拥堵程度对污染水平的动态影响如何?这两个问题。

文章试图通过研究统计学方法研究TCL和CQI非线性关系,并利用OLS的分析结果得到针对污染天气,人们会避免户外旅行减少他们的风险,相应交通拥堵也就会下降。

文章进一步通过对限行政策下汽车牌照号码分布的识别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TCI在汽车尾号限行在“4和9”工作日的排量总是比其他工作日更大,并且利用相应的识别策略辨识了4号和9号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使用工具变量法探究交通拥堵指数(TCI)对AQI的影响,发现在北京,交通拥堵对AQI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47.6% . 对PM2.5, PM10, NO2 和 CO增长的贡献分别达到37.2%, 50.0%, 42.3% 和 55.7%。在北京,PM10 和 CO 比NO2 和 PM2.5 对拥堵程度更为敏感。

文章最后探究了分段回归污染指标与拥堵指数的关系,即在TCI与污染指数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问题,使用NO2和CO作为分析指标,探究当存在非线性关系时,利用转折点可以制定精准的交通管理政策。同时说明了研究内容的政策含义保持拥堵指数低于拐点对控制空气污染有重要意义,同时应该实施灵活的拥堵费率,保证拥堵指数低于拐点数,严格监管晚间大型车排放。

来自北京大学的评论人王敏老师对徐晋涛老师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对文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文章具有深刻的研究价值,并且可以再从交通拥堵的角度进一步地深入分析,就交通拥堵中的时间成本以及健康成本与徐晋涛老师进行了交流。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北京大学的王敏,他此次参会论文的题目是《气候变化对居民死亡率和适应性行为的影响》。文章引出在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极端气候风险加大的环境条件下,气候变化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影响人类福利,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大的全球卫生威胁的背景。文章分析了当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比如公共卫生方法论中,研究结果迟滞性,研究往往集中于几个城市在短时间内小的天气变化等,以及在经济范畴的研究中使用年度或者月度数据往往基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天气情况,对中国的极端气候对居民死亡率的影响研究还为数较少的现象。文章使用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针对空调直接购买行为进行了研究,同时文章研究数据是基于住宅能源消耗数据展开,并且进一步探讨了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适应行为的差异性,进而对中国居民死亡率和适应性行为的研究做出相当程度贡献。文章使用每年死亡率、每日天气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空调使用状况、温度、天气变量等数据来进行分析研究中国的气候变化对居民死亡率和适应性行为的影响。

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每日温度和年死亡率之间的关系利率是u型,极冷或极热温度将导致增加死亡率。影响特别大的数据和过量死亡的数据主要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

这种情况在温暖地区的影响更大。同时,有一些证据表明,居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当地的温度,极冷或极热的天气会增加城市家庭住宅的能源消费,而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耗对温度的反应则不是很敏感。

来自北京大学的评论人徐晋涛老师就文中极端天气中的“暴露”问题与王敏老师进行了探讨。与会者就文章中的天气的数据分析能否精确到每天的数据,以及某一天前一段时间的极端天气的出现对该天死亡率影响的问题与王敏老师进行了进一步地探讨。

第三位报告人是来自北京大学的郭巍老师,她此次参会论文的题目是《污染偷排与环保监察》。该文章关注了中国非法排污在中国普遍存在,并且相应的研究较少,中国政府对于非法排污的治理没有严重的惩罚,且政府检查的动力不足的问题。文章提出非法排污通常发生在夜间且监管部门下班时间越早,排污者激励越大的假设。通过对河南省政府部门调整工作时间表进行研究,证实了企业偷排的存在,且与政府部门的工作时间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紧接着文章论述了政府对企业偷排行为是否知晓以及中央巡视组的环境监察对企业偷排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当监管者结束工作较早或者较迟的时候,观察到的空气污染水平会相应增加40 - 60%,或者下降15 - 25%,同时也证实了非法排污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文章分析在中央巡视组检查下,空气污染的情况得以好转,说明政府并不是不知道非法排污的存在,而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纵容使其对环境造成恶果。最后,文章指出中央巡视组的检查是可以在抵制非法排污方面产生有效的积极作用。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评论人张欣老师对文章进行了评价,并就文章中使用模型时可否综合考虑其截距变化与斜率变化的问题向郭巍老师提出建议。同时与会者在政府时间安排对企业偷排行为的影响程度如何这一问题上与郭巍老师进行了探讨。

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张欣老师,她此次参会论文的题目是《Smog in Our Brains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Impact of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on Cognitive Performance》,该文章提出,在空气污染增加人体健康风险方面已经存在很多文献予以论证,但是在空气污染对于人的认知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面却很少有人去了解。迄今为止,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仅以健康的相关评估为基础,各类文献中确切的空气污染结果低估了潜在的污染成本,因此再这样一个背景下和种种问题的存在之下,需要更多的调查与研究。该论文通过2010、2012 和 2014年CFPS的数据,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认知能力的测试,具体方式是对调查对象进行语文测试和数学测试,另一方面采用了2010-2014年MEP发布的日空气污染指数。最后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在同一时期内,积累的空气污染会同时降低调查对象的语文和数学测试成绩,并且对语文测试成绩的影响要大于对数学测试成绩的影响;2、在相同的空气污染条件下,男性在两个测验中表现得都要比女性更加糟糕;3、从年龄和教育程度上来看,语文和数学的测试结果都表明了性别差异在老年人和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中更加显著。

来自北京大学的郭巍老师对文章进行了评价,并且提出文章提出空气污染对认知能力的直接影响的同时,可以根据空气污染造成诸如“哮喘”此类疾病,也会间接对认知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重叠问题与张欣老师进行了讨论。高度评价了文章的理论成果。

(文:刘宇帆)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