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分会场专题四十一:劳动、人口经济学(三)

第十七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劳动、人口经济学(三)讨论专场于2017年10月15日上午在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进行。来自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以及闽江学院的三位经济学学者就其研究的相关领域进行了精彩的论文报告。本场讨论会由清华大学的王丽莉博士主持,评论人分别为清华大学的王丽莉博士、闽江学院的郭念枝学者以及西南财经大学的文强学者。

第一位报告人是闽江学院的郭念枝学者,其报告的论文是与高伟舜、赵狄合作完成的《人口老龄化、金融可得性与中国房价波动》。文章在相关已有文献的理论基础上,运用1999-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尝试为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房价影响机制提供新的解释。研究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对房价的作用效果取决于金融可得性水平,随着金融可得性水平的提升,老年人口抚养比对房价的影响从正向转为负向。具体表现为,在较低的金融可得性条件下“利他”型居民无法有效地配置金融资产,为实现财富跨代转移而大量购置房产,导致其价格上涨;反之会减少房产需求,抑制其价格上涨。

来自清华大学的王丽莉博士与郭老师就论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王丽莉博士认为郭老师的文章是从金融可得性的角度来解释人口老龄化对房价的影响,这是一个新的视角,但同时也存在一个疑问,就是很多的理论都是建立在金融可得性对房价的影响之上,而人口老龄化在这里面的影响和角色不是特别直接,人口老龄化可能体现在人口结构的变化上,所以从她的角度出发最先想到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不同年龄层次对于消费和投资的决策选择会发生变化,比如老年人会有买房养老的动机,这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视角,因此可以更多的考虑人口结构的影响,让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更加突显。

第二位报告人是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文强学者,他报告的论文是与康传坤一起合作完成的《房子还是儿子?——房价与出生性别比》。该论文在已有文献和理论假说的基础上,通过查找数据,确定被解释变量为出生性别比,主要解释变量为房价收入比,然后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结果表明:(1)当房价收入比上升1倍时,城乡总体出生性别比将显著下降0.2%,其中房价上涨会显著降低农村地区的出生性别比,对城镇地区的出生性别比没有显著影响;(2)房价上涨通过降低各胎次出生性别比的“直接”方式,以及通过降低各胎次生育数量的“间接”方式,降低总体出生性别比。 

来自闽江学院的郭念枝老师与文强学者就论文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郭老师提出我国明令禁止不可鉴别胎儿性别,因此该论文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分析的,报告人指出该论文主要是从理论层次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分地区会不会产生不同影响”这个问题,两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最后一位报告人是来自清华大学的王丽莉博士,其报告的论文是《我国人口迁移成本,城市规模与生产率》。该论文基于一个包含人口流动摩擦的多地区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来研究我国的人口迁移成本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城市规模以及经济效率的影响,将模型与2000年到2005年的地级市数据相结合,估计出我国各地区与部门间的迁移成本,同时研究我国城市的劳动力进入壁垒与城市规模的关系,然后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研究。最后结果表明:基于一个包含人口流动摩擦的空间模型,发现我国2000年的人口流动能够带来11%的效率改进,2000年到2005年劳动力迁移成本的降低又带来了额外4%的效率改进,但是我国的劳动力迁移成本仍然很高,进一步改革我国的户籍政策,降低劳动力迁移成本,特别是降低城市的进入壁垒能够极大的改进我国的经济效率。

西南财经大学的文强学者在此次报告的最后对此论文进行了点评,他认为该论文关键的一点就是生产率,对于经济增长来说生产率是最关键的,尤其是在中国城镇化的背景下,降低移民成本会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然后提高生产率会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因此具有很强的政策意义。

(文:赵婕)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