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赖建诚:用经济学思考和抉择

  今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多数国家在疫情严重时全面开启“隔离”,面对疫情和它引起的经济影响,很多人感到焦虑和担忧。5月5日,传灯人线上分享会第三期,台湾著名经济史学者赖建诚和读者分享“我们生活中的经济学”,用经济学视角剖析疫情下的社会现象,分析当下我们应如何应对和抉择,如何守望相助、共度难关。
  本期分享会采用对谈和问答的形式与读者交流,以下是对本期分享内容的整理。
\
 
赖建诚
 
  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荣誉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慕尼黑大学经济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人,巴黎高等社会科学院博士。
 
  我的人生六愿
  主持人:赖先生您好,我们的活动预告中提到您《人生三愿》这篇文章,这篇文章广为流传,还选入了语文教材中,您当时是怎么写下人生三愿的呢?
  赖先生:这篇《人生三愿》曾发表在报纸的副刊上,后被收录至河北省语文教科书中。我的小孩上小学二年级时,有个功课叫他当小记者采访爸爸,其中的一个题目便是“爸爸的梦想是什么”,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我在40多岁时碰到所谓的“中年危机”,工作出现一些困难让我很彷徨,状态非常不好,食之无味,所以有了这三个愿望。
  如今已20多年过去,随着年纪渐增,我又多了三个愿望。当健康慢慢衰退,“拉得出来”比“吃得下饭”更重要;“醒得过来”比“睡得着觉”更重要;因为人生最重要的事便是把自己的人生任务完成,所以“含笑九泉”比“笑得出来”更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的人生三愿已经变成了人生六愿。
 
  学习如何从失败中站起来
  主持人:赖先生曾写过《经济史的趣味》、《经济思想史的趣味》两本普及经济学知识的书,书中通过对日常现象的分析让我们明白其中的经济学原理,比如,为什么国际标准轨宽是143.5厘米?扩大内需是日本经济增长的关键吗?为什么英国会衰落美国会兴起?等等。那么这次疫情,为什么低生产门槛和低技术含量的口罩却成了全球稀缺物品呢?
  赖先生:这两本书是我教学的副产品,它实际上是科普书。我把专业论文故事化,让读者更有兴趣,经济分析其实是谈论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这次疫情,口罩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面对疫情最有效的两个办法就是常洗手、戴口罩。通过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人生的过程中想不到的事情才重要,想得到的反而次要了。
  从我将近70年的人生经历看,主动跟被动要转折的大事,基本上都是没有想到的事情。我总觉得我们人是要努力,但不要太执着,因为人算不如天算,无常才是正常。这次疫情,口罩就属于无法预料又有严重影响的好例子。这样的例子非常之多,我们普通人怎么办?我觉得德国就是一个好榜样,长期做好基础性的准备工作,面对突发情况才不会自乱阵脚。学校和社会总是教我们如何成功,但如何从失败里站起来,才是更重要的。学习失败后如何重新站立才是我们教育最大的目的。
 
  主持人:口罩的稀缺让很多人有了囤积行为。当发生疫情的时候,个人最好的应对策略应该怎么选择呢?
  赖先生:这次疫情,各国都有囤积粮食、日用品的人。我没去做类似应变的事情,我家附近的卖场货源都很充足,除了排队买点口罩之外,也没有做什么激动的事。相比之下,学校变冷清了,餐厅生意下滑了,旅游航空业受了很大影响。今年经济不太好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在短时间内没有什么特殊方法可以立刻扭转。
  从个人来说,真正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不给社会和医疗系统添乱;从社会角度来讲,我们需要做的是:少说话、多捐钱,尽力配合不添乱,这就是最好的策略。
  今年的经济下滑是因为隔离造成的,就像在医院里抽血,手臂上要绑一条带子才方便抽血,带子一解血液又流通起来。疫情造成的隔离只要一松开,社会就会运转起来,经济也就运转起来了,这不是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只是需要时间,不要太担心。
 
  主持人:这次疫情会导致全球化发生转变吗?一直以来,经济学用劳动分工和规模经济解释全球化的好处是什么,很少讲全球化不好的方面。
  赖先生:很多人认为这次疫情是1929年世界大萧条后影响最深最广的事,也有人认为这次疫情比2008年的金融海啸更严重,我完全不同意。
  这次经济困难是因为病毒迅速蔓延对全球很多行业产生的影响,这是一个单一事件,和1929年世界大萧条有几项本质上的区别:第一,1930年大萧条,物价跌了35%~40%,现在还没有这个现象;第二,大萧条失业率在美国达到25%,我们与这条距离还很远;第三,大萧条时期,生产极度减少。而我们只是因隔离造成需求降低,疫情有所控制后会有所谓的报复性反弹,我认为下半年会逐渐恢复正常需求。这次疫情是事件性的,不是结构性崩溃,所以在经济上我持乐观的态度。
  整体来说,这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1929年大萧条差了好几个数量级。但有一点与大萧条时期是一样的,就是恐慌,恐慌比病毒更有杀伤力。
  
  主持人:最近有一篇文章《时代的一粒灰》,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作者讲述了自己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因业务受疫情影响,最后被裁失业的事,以及作者的思考:失业后如何开始新的生活。普通人如何应对可能的失业和经济衰退呢?
  赖先生:我们普通人碰到这种事,其实很难做什么或者改变什么。“人各有命”,很难一概而论说我们应该怎么办?航空业员工、旅游酒店业员工最多撑半年。很多家庭因此难受苦,也有很多悲惨的个案,我看了很难受。
  天灾人祸,人一辈子总会碰到好几次。这种事情会让社会重新洗牌,某些行业衰落,某些行业就会兴起。这是大自然跟生物界按“物竞天择”的规律在运作,谁也没办法避免。普通人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先健康地活下来。“留得青山在,自然有柴烧”,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不要太悲观。
 
  迅速和解,共享繁荣
  主持人:从宏观层面来讲,刺激经济增长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赖先生:我分成几个方面讲。第一个如何让经济在刺激增长回来?用财政补贴刺激经济活力。第二个政府出具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凯恩斯在《通论》这本书衍生出来的这两招对1930年大萧条很有效,所以影响了很多国家包括美国都在走这一条路。
  除了《通论》这本宏观经济的著作,凯恩斯还有一部成名作《<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我认为此议题的重要性比《通论》重要许多倍,《凡尔赛和约》的历史教训,对我们这次疫情经济衰退有更重要的启发。
  它讲的是一战德国战败,法国为了报复上次在普法战争战败的失利,向德国讨回从前巨额的赔偿,还出兵占领莱茵河高地和鲁尔工业区。这样一来德国面临巨大赔款压力,民间粮食不足,物价飙涨,还出现了饥荒。
  凯恩斯便主张让德国适度赔偿,因为他明白德国是欧洲的工业中心,德国自己的经济不好,欧洲的经济也不可能好,他希望德国经济复苏起来。法国与其他国家拒不让步,因此德国产生了仇恨的情绪,推出希特勒走了极端的路线,播下了二战的种子。凯恩斯的真正见解是:战争是人类的常态,打完仗第一个要迅速和解,第二个要共享繁荣。
  二战后,人们就想到了凯恩斯在一战后提出的建议,盟军对德国和日本完全不要求赔款,主张的是恢复他们的生产力,废除他们的军队。这个建议,回头看来是非常成功的,二战后,德国跟日本不必负担军事上的开支,也不用负担赔款。他们的工业基础还在,所以德国的工业跟日本的工业很快就带动欧洲跟亚洲的经济繁荣。整个世界因为凯恩斯的这种见解才会有1960年代的黄金时代。
  这次疫情,世界各国都受到很大的经济打击,我们应该学习凯恩斯的精神,在疫情结束后做到“迅速和解,共享繁荣”。大家有饭吃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凯恩斯在这件事上的见解比他在经济学上的任何建议都重要。
 
  我推荐的经济学读物
  主持人:说到凯恩斯,人们通常会想到都是《通论》和积极财政政策,赖先生今天讲了凯恩斯“迅速和解,共享繁荣”这个观点,让我对他有了新的认知。您能介绍下您最近的研究和著作吗?
  赖先生:相较经济学,凯恩斯更关心人类的问题,拯救文明才是他更重要的事。我最近在写一本书《牛顿与英国的货币政策》,牛顿跟货币有什么关系?大家肯定都觉得疑惑。四五十岁时的牛顿在科学界功成名就,但他此时却精神抑郁,他的一个学生任职财政部长,就介绍他去当铸币局总监这个闲职。任职后牛顿把自己的科学精神花在铸造钱币上,几年后牛顿升任为英国铸币厂的厂长(类似央行总裁),他要对英国货币做很多决策。
  牛顿对英国货币政策的研究有些人写过,而我想把它写成一本完整的书。我在60岁时收集好资料写了三分之一,退休后因为身体原因中间停写了很多年。我现在又重新翻看旧档案,开始慢慢写,我想这件事我总要了结,我才能安心地走,70岁以前我一定要把牛顿这本书做完。后面大概就会写经济学科普,介绍西洋经济思想史。我觉得这是华语世界长期被冷落的一个重要领域,我想力所能及地做一点推广性的事。
  
  主持人:牛顿,我一直只知道他是天才物理学家,很期待您写牛顿任英国铸币厂厂长的故事和研究。您能给读者朋友们推荐一些经济学的读物吗?
  赖先生:我想介绍两本我参与的作品。上海格致出版社出版的《美第奇银行的兴衰》,美第奇银行是意大利最早、最成功的国际金融机构,它是国际金融史上一个标志性的跨国银行体系。作者雷蒙·德鲁弗花了十几年将它在各地分行留下的账本重新构建出来,对当时的业务纠纷、政治经济等状况重新做了很好的整理。这本书是国际金融史上的经典,虽然是一本很老的书,但现在阅读仍能得到很重要的讯息,也许未来50年也没有经济学书能超出他的成就。
  另外一本《萨缪尔森自述》要到今年6月才能出版,我给这本书写了序。萨缪尔森是美国第一位得到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写了很多短篇文章,放在他的论文集里,这些论文短篇很有用,他的各种经历,他对事情的见解等等。我们从中找出最能反映他当时情况的25篇文章翻译出来,我和翻译作者还有出版社都投入很大的精力,6月份大家就能在书店买到这本书。萨缪尔森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这本书是很好的入门参考。
 
  答读者问
  问:有“史无前例”这种事吗?
  答:“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要读历史?都是从前早已发生的事只是我们忽略了,但不代表它不存在。读历史是最便宜的老师,它是最好的资料库和数据库。如果眼界开阔一点,本质都是一样的。资本主义能变的花样就是那几招,对于“史无前例”的说法,我认为历史其实早就有了。
 
  “人生三愿”是自己本身的想法还是神来之笔?
  答:我是有切身之痛的,是我人到中年明确的感觉。正好小孩的老师出了这个问题,这是我确实发生的事,不是神来之笔。不同年龄阶段的愿望会有所不同,70岁便觉得拉得出来,醒来过来,含笑九泉更重要。人生的梦想,我想大概做一半就好了吧,要不然你下次投胎来做什么事呢?
 
  这次受疫情影响最大的是哪国?
  答:尘埃落定后才知道,同样的癌症对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一样。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次疫情后,整个格局都会慢慢改变,重新洗牌。不管怎么变,我们总是希望整个人类会更好。也没必要用对抗性的观点说趁机做一些打倒其他国家的事,就像凯恩斯的主张,把德国打垮对英国也没什么好处。从人类的观点讲,这次疫情后“迅速和解,共享繁荣”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事。世界局势不是主观能改变或预期的,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智,做出有效的策略才是有用的。
 
  国家之间互相指责会不会增加变数?
  我比较不担心这个事情。怎样实施凯恩斯主张的"搁置成见,共享繁荣"是政治人物的智慧所在。《三国演义》告诉我们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等大家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一定会倾向同舟共济。
  经济学通过“人类的经济活动”解释社会现象,研究者为了证明它的科学性用了很多复杂的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太过科学化了,靠直觉就能明白的事没必要复杂化。我认为与其关注复杂的符号不如去关心真正发生在我们生活里的具体事情,从中提炼有用的概念,反而是经济学比较好的做法。
 
  经济学应该走宋江的路
  如今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都要做模型了,这看起来很科学。年轻人为了出名必须写做计量、模型,但越高层次的人等他得了诺贝尔奖之后,他们就知道数学有功能,但也很有限度。比如武侠小说里面真正的高手,手里都是拿一把纸扇,因为他对一切了然于心,相较之下,拿刀拿棍这也太糟糕了。真正的高手用心法,因为真正的重点在见解。又比如水浒传里武功最差的宋江成了领头人,而统领十万禁军的林教头不能,宋江讲义气,义气就是洞悉人情,有手腕有胸怀,他能看穿事情的本质,动刀动枪反而把事情弄坏。经济学的贡献绝不是在模型和计量上,而是在真正核心的概念上有贡献。我认为经济学应该是走宋江的路,而不是走林冲的路。
 
  前人已经给出答案
  有人说我们现在大量灌输凯恩斯的经济刺激方式,凯恩派的刺激方式就好像是第一线的“抗生素”,可抗生素也有它的极限。如此我们要如何寻找另一种“抗生素”呢?也许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史里翻一翻能找出新的方法来。所以我们碰到的经济问题,前人已经给出答案,只是我们忘记了前人得到的教训而已。
  凯恩斯主张的方式里最重要的就是有效需求论,有效需求论的灵感便是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得到。因此凯恩斯在他写的十位经济学家传记里对马尔萨斯写了两篇,他认为马尔萨斯经济学是对自己启发最大的。如此聪明的凯恩斯都从马尔萨斯处取经,我觉得人类在经济思想的资料库足以解决现在人类经济上的大问题,所以最简单的建议是读经济思想史。例如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这也是从中国的医药古书里得到青蒿,把青蒿素改成今天的配方。
  人类过去的历史经验绝对不要浪费,如丘吉尔所说,我们绝对不要浪费一个好的危机,因为危机是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求生存的最重要的刺激。如果你看不到好的解法,回去问你的老祖宗,他们一定有话要跟你讲。
 
  来源:“寻麓书馆”微信公众号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