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海闻:中国的新城市建设

  11月15日上午9点,第八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在重庆大学主教学楼三楼综合报告厅隆重开幕。开幕式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刘星教授主持了此次年会的首场主题发言。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兼秘书长海闻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新城市的建设”的主题发言。以下是报告实录(根据现场速记内容整理,未经过本人审核):

  我认为在经济学的教育上确实要加强经济史的学习,很多经济问题历史上都发生过,比如今年上半年的经济通胀,实际上也有很多的理论和解决办法,正确的方法应该主要是减税,而不是收紧银根,如果多从别的国家吸取一些经验,我们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我的题目是新城市建设。可能有人要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主题都在农村,那你为什么要谈城市?是否有点别出新裁?

  其实,新城市建设这个问题我已经想了有几年了,但是由于前一段时间政府和理论界都非常关注新农村建设,我觉得就不要去抢风头,或者去违背这个主流,但是到了现在这个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我们要想未来20年的事情,我认为可以谈谈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什么说非常重要,我觉得有两个基本原因:第一,这是解决农村问题的、“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三农”问题,可是不能够就三农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而必须从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即从城市化这个角度彻底解决农村的问题;第二,我认为要正确的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十七届三中全会发了一个关于农村问题的重要文件,我那天正好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我当时也对此发表了评论。现在农业的发展是“以工带农,以城促乡,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个口号,或者这个方针实际上隐含的意思非常深。另外,与此相关的土地流转问题,所以这次十七届三种全会关于农村的改革,实际上意味着要从根本上来解决“三农”问题。所以我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当然今天的问题也是为了抛砖引玉,也就是说要把我们的注意力从就农村而研究农村,移到另外一个角度来解决农村问题。

  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道路。二是城市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三是要谈中国城市化中的具体问题。

  首先,为什么城市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从我们的恩格尔法则就可以知道,因为农产品消费比重越来越低,也就意味这他的生产在经济当中的比重越来越低,你看发展国家农业比重越来越低,不是农业不重要,但是为什么人家国家人口这么少,消费比例越来越低?是因为其他产业的发展使农业产业的比重越来越低。与此相适应,不可能农业产出只占到5%,农村人口也只占到5%,另外技术进步也会使得不但的增加人口,那么制造业随着劳动生产的提高,需要的人口也会逐渐减少,这意味这对社会越来越重要的服务业的发展。那么服务业与农业有什么关系呢?服务业需要人口的集中,这是服务业发展成熟的必由之路。另一个角度从人们消费的角度来讲,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除了满足基本的生活的物质产品外,消费越来越多投入在服务业上,这是一个社会的发展趋势。

  从经济学理论上也可以看到这一趋势。发展经济学的前辈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等对经济发展都已经有过很多的论述。从历史的数据来看,任何一个国家在多元化的时候城市化发展都是很快的,所谓一个国家的经济起飞。美国一个经济学家专门描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前是一个传统社会,传统社会这个国家变化不大,像中国几千年,然后有一个起飞,任何国家都有一个起飞点,起飞以后就变成一个成熟的,最后变成一个追求生活质量的。就像人的发育阶段一样有一个10到20年这样一个高速增长的这么一个阶段。

  中国正在进入这么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工业化。我们可以回顾英国、日本这些国家城市化的速度。我们亚洲的许多国家、地区在工业化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大的社会变化。比如台湾地区,台湾农村人口不到6%,韩国也大致如此。战后在这些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农村人口急剧下降。所以这是一个规律,中国也不例外,不要认为中国有这个特殊,那个特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会超过10%,或者反过来讲如果中国始终要保持7亿农民的话,中国永远不可能发达。

  第二,城市化是解决中国“三农”的一个基本途径。其实,任何国家经济发展当中都有这么一个规律,农民的收入也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提高。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方式,在传统经济或者在工业化以前,农民收入的提高主要是靠农业技术,你可以看到中国在建设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之前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提高农产,但这种方式是有极限的。那么在工业化阶段,当一个国家正在经济起飞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农民收入要靠什么来提高?是靠大量人口的转移。

  一方面城里的工作机会很多,工业发展了,然后农民到城里去打工。前年与吴仪副总理一块开会时,有一个学者谈到广东加工出口工业的情况,讲了很长,说我们一双鞋大概只赚了多少钱,觉得这个不值得。可是后来吴仪副总理说那为什么他们还干呢?城里由于工业化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使一部分农民得以进城打工,并成为提高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不要以城里人眼光来看农民打工。
  另外,还留在土地上这部分农民情况也会发生变化。当然这个有条件——那就是土地是需要逐渐的集中的。比方说本来是100个人种100亩地,那么1亩地人均收入1块钱,走掉10个人,同样100亩地100块钱就有90个人来分,走掉90个人,在这漫长的30-50年过程当中,农民从100个农民种100亩地,变成10个农民种100亩地,粮食产量不用提高,他的收入就增加了10倍,这个是农民和走出农村的农民提高收入的主要方法。

  到第三个阶段,等到农业几乎完成了这种转变,这时候政府应该开始启用扶持农民的政策。历史上所有发达国家对农民都是进行补贴的,补贴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农业人口必须很少,这样多数人补少数人是现实的,比方说在美国或者欧洲,95个人补5个人,对于社会来讲是可行的,每个人拿出1块钱,那5个人每人得能够拿到10几块钱。但是中国目前要搞农业补贴是不现实的。你要让农民得到19块钱的补贴,意味着每个城里人都要拿出19块钱。所以这个也是一个规律,只有当一个行业处在少数人的时候,他才开始需要或者能够使用明确的措施。

  当然,现在很多发达国家是农业生产国,但是农产品又是一个特殊行业。现在很多学者动不动就拿发达国家来说事,人家补贴我们也应补贴,其实情况是很不一样的。在每一个社会的阶段,对农业的政策重点也不一样,不能照搬一些国家不同阶段的政策来应用到中国。

  那为什么要谈新城市建设?我首先讲一下中国的城市化状况,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有50%以上的人口定位在农村,中国的城市化速度比任何国家都要慢,英国在200年前就是现在的社会结构,可是我们的社会结构跟巴西跟日本和韩国都差得很远。中国现在的城市化程度跟经济发展的状况是不匹配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观念上的问题,谈到中国发展城市化,人们往往认为我们都已经到城里了,还有就是担心未来的就业问题,说我们还有几亿农民要去城里找工作,这些工作哪儿来?理念上还认为中国要以农业为本,但是农业为本并不以为这么多人要从事农业。还有给农民福利,这个实际上对农民并不是一件好事,短期你好象觉得农民生活改善了,让农村生活很好,但长期而言,这实际上对他的长期发展,对他下一代的发展并不好。包括这次地震的问题,地震以后到底如何重建?当初我给中央汇报时的建议就说,应该跟中国城市化的趋势结合起来,不要老抱着一个重建家园。重建家园是一个感情的理想,但是我们从经济发展的更理性的角度来看,可以纳入到城市化的角度来考虑。

  第三,谈谈中国城市化中的具体问题。这里有一个体制问题。中国的体制和政策是特有的,既有城市里现在农民进城的各种制度障碍,也有农村来拖住农民让农民不舍得进城的制度障碍。比如,土地制度。农民拥有使用权,但是不能转让,也不能出售,这样造成什么结果呢?第一是农民有退路,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特色,是好事。可我不认为这样,我看到美国的学者专门研究中国的农村移民,他说中国的农村人口流动是双向的,年轻的时候到城里,老了回农村养老,这个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实际上对农民是一个更大的不公平,他把青春给了城市,最后老了还得回农村。当然这也有些深层次的问题,就是城市里的人不希望更多的农民到城里来。还有一个是失业的问题,如果这些人进城了,如果不是农民工而转化为真正的城市人口的话,一旦经济衰退失业压力会很大,比如现在广东等地目前出现的一些情况就很不稳定,但是政府目前失业率并没有将农民工算进去,没有了工作就回去吧,就回农村的家。但是这样长远来看是不行的。

  中国跟别的国家不一样,其他国家的城市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中国因为有政府设计的制度约束,所以我们必须要政府去消除这些制度障碍,要消除歧视,进行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改革。

  同时,要更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不一定非要搞北京那样的搞几环摊大饼,这也会出现许多大都市的问题,国外有很多好的经验可以学。比如,搞城市镇,在美国的洛杉矶和圣地亚哥,那到处是一片一片的中小城市,这些城市既有规模,但是又透气,当然包括城市里面交通等等。还有就是政府投资,现在中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主要还是往农村投资,但我觉得现在更需要投资的是城市,而不是仅仅在农村投资盖房子。城市里农民工有大量的住房需要,应发展面向农民工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来解决这些需求。还有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农村的希望小学现在不是主要问题,而是需要在城市里为更多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就学条件和环境。

  所以我说的新城市建设的所谓新,并不是普通的城市建设,而是一个整体规划,是中国从来没有做过的城市规划。说到这里,我也讲一下自己对土地流转的理解。有人说,现在农村是“3861”部队,就是以妇女和儿童为主,每家的青壮年都出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就是妇女儿童了。但土地流转权实施以后,就不会每家人农村留一部分,城里留一部分,这些问题从制度上最终都要进行改变。

  总之,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真正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不是就农村而农村,因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这是一个特殊阶段,所以这个时候的主要建设重点是城市,而需要在城市吸纳更多的农村移民来解决农民问题。这是我的一个抛砖引玉的一个观点,我希望大家今后也能够围绕这方面有更多的探讨。谢谢大家!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