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海闻: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走势




12月12日晚上7点,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主题报告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139会议室进行,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顾国达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会。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海闻教授做了精彩发言。

2009年12月12日晚19:00——21:30,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作为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为浙大学子做了题为“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主题报告。海闻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反响。海闻教授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讲述了他对中国经济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增长的看法。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波动。海闻说:观察经济就像跟“观察病人”一样。经济增长(GDP)、物价稳定(CPI)、充分就业(失业率)、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账户)就是经济这个“病人”的四个指标。同时他引用了国外学者对经济增长的阶段划分论来说明处于不同阶段的国家的不同数量指标。
其一,对于GDP的衡量。人类发展的阶段的划分可以分成:首先是传统经济,也就是寻求生存,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然后是经济起飞阶段,以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为特征。其次是满足物质生活阶段。最后是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内含增长率。在传统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它们的增长率可能是0-4%,代表分别是中东非石油输出国家、非洲部分国家和美欧发达国家。对于经济起飞阶段的国家来说,8-12%的增长率是比较合适的。12%以上经济的显得过热了。对于这些国家,如果增长率低于8%就相当于处于第四阶段的国家低于0%。当然,以上的都是经验数据。其二,对于CPI的衡量。CPI不应该低于零,低于零的话对于企业就会产生冲击,一般的经验数据是1-3%。所以在07年出现4.8%的增速的时候,CPI就成了经济的主要调控目标。其三,对于失业问题的判断。自然失业率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美国的跳槽现象很普遍,在经济最景气的时候美国的自然失业率也达到4%。同时,海闻教授指出,中国统计局关于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指导意义并不大,美国有98%的人口都是城镇居民,所以他们的这个指标就比较准确,而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时期,农民在不断的进城,但是他们仍然是非居民,从工作上讲他们是工人,身份却还是农民。海闻教授使用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将未回城的农民工和回到城市依然失业的人数相加,以此计算出11%的失业率。其四,对于国际收支账户的衡量。对于进出口最近的低迷,海闻教授认为这是在金融危机之下,与银行贷款的紧缩相联系的。因为国外的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用于进口的融资,造成了进口需求萎靡进而影响了目前我们国内出口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在以上论述基础之上,海闻教授解释了中国经济近期波动的原因。他认为可以从外因和内因进行考虑。外因主要是国际金融危机下,我国资本与货币投资贸易的减少和金融行业本身需求的下降以及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对中国进口需求的减少。当然,我们并不能从本次金融危机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错误的认为我国出国产业过于低端是造成我国经济受损的原因。以2009年1-9月中国出口的重点商品情况为例,在对中国进口需求减少的行业中,下降最多的是科技含量高的机电产品,下降最少的是劳动密集型的鞋业。所以,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是在于生产高档商品还是低档商品的问题上。而内因则在于过度的和不恰当的宏观紧缩政策、运动式的“产业升级”和超前的劳工标准。海闻教授强调,产业升级应该是企业自己的事情,当企业在一个行业认为盈利能力出现问题的时候,自然会转到盈利率较高的行业,这不应该是政府指导的行为。而超前的劳工标准则剥夺了企业自由的解聘工人的权利,同时也破坏了非正式的劳工市场。我们并不是不需要劳工标准,而是对于劳工的保护应该由政府来承担,政府通过失业保险,实际上可以向企业转嫁这个压力。


二、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海闻教授认为,中国虽然与日本上世纪50—80年代的经济发展很像,但是中国还是区别于过去的日本奇迹或者东亚奇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经历了30年,尽管目前中国经济遇到了很多挑战,但是中国经济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有希望以平均8-10%的速度继续增长,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还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中国是一个大国,他们都是些小国,犹如是大飞机和小飞机,我们的起飞准备时间就比他们长。中国这样一个大飞机完成起飞的标志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海闻教授给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业人口比例变化和中国城市化水平国际、历史比较数据。日本、韩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业人口比例在1950-2005年从60%左右的水平下降到将近6%,其中日本更是下降到了2.9%,而中国在2006年底,仍然有56.1%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国际优势在于中国存在劳动力的长期比较优势以及国内城市化是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比例高、需要长时间的转型都成为国际上我国劳动力长期比较优势的来源。2006年劳动力成本的国际间横向比较分别是中国191.73,日本2518.71,韩国2712.95,墨西哥407.03,新加坡2359.15。包括住房、交通、服务业的继续发展和新城市建设的推进,成为国内未来主要的经济增长点。海闻教授特别提到了新城市建设中的环保和节能建设。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第二个原因在于中国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市场。规模效应可以分为积累的规模效应和即时的规模效应。积累的规模效应可以通过专利制度进行保护。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研发能力差距缩小,技术的模仿能力在提高。海闻教授还解释了为什么美国要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及欧盟的拓展,他们追求深度融合的原因就在于追求规模效应。海闻教授把中国经济大发展比喻成了火箭。前30年相当于火箭的一级推动,这与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比较类似;而未来30年就需要内需这个二级火箭。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第三个原因是中国制度改革将进一步的提高生产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有相当的空间。 


三、中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如下四个方面的挑战:如何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如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如何保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如何避免国际环境的恶化。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海闻教授认为地方政府非完全经济性的推动和中央政府过度的调控构成了中国宏观波动的不平衡的特殊原因。地方政府不应该推行具体的行动来推行其经济主张。对于第二个问题,海闻教授从全球化趋势和中国企业的现状两个方面回答了如何提高企业的全球竞争力的问题。小而全是中国企业的现状,这是与全球化趋势相违背的。以钢铁行业的行业集中程度为例,中国最大的4家钢铁企业占全行业的19%,同时韩国、日本、美国的钢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分别达到了88%、73%、61%。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则从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教育和新城镇建设四个方面展开。海闻教授尤其谈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移民下一代的基础教育问题。海闻教授在第四个问题上,提到了社会、文化、心态等对经济的影响。他说,差别不可能完全被消灭,我们要做的是消灭贫困。


四、应对挑战的努力方向有以下四点:努力之一是税收财政改革。地方政府85%的税来自于生产领域,这就是地方政府不惜一切招商引资的动力,而这样做的后果并不是最优的。努力之二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从理念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两个方面纠正市场失灵。努力之三要调整理念心态。主要是生产经营的小农心态、重商主义、均贫富主义以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悲情主义。努力之四是要妥善处理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促进各项国际合作,使世界各国分享到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最后,海闻教授对他的演讲进行了总结:中国经济虽然短期波动,但是长期来看前景美好。我们年轻一代还可以经历20年到3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也将亲身经历整个转型过程,这是整个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几十年。作为生长在新阶段的中国人,要深刻认清大国在世界经济上的地位,我们要有责任感,不辱使命,为全世界的经济发展与繁荣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虽然时间有限,但是海闻教授还是愿意与学生多多交流和沟通,在演讲结束之后给了同学们提问题的机会。这里挑选了几个问题和简要回答。


问题1:您以上讲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问题,您能不能谈谈经济学科发展的预期和前景。
海闻教授:我国经济学科的发展略落后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这是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我们学习的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还有很多理论需要突破,比如一些理论存在的基础假设和条件是什么,中国是否满足这些条件。所以现代经济学理论怎样可以被很好地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是有突破意义的。


问题2: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吗?
海闻教授:你先不要被各种报道左右自己的思想,人民币升值如果是必然的,升值的危害也是必然的,难道意味着我们无能为力吗?当然不是,这跟美国政府的态度和政策实施有关。


问题3:房价还会涨吗?人们更多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投资买房,这会不会引起新的泡沫?
海闻教授:国家投入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比如国家对一个国有企业进行投入,但是国有企业现在的生产力达不到标准,这部分资金暂时剩余,就会把这些钱用于买土地……所以说现在的房产市场处于一个很特殊的时期。我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接受了记者对于这个问题的提问,本来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可能媒体就把消息扩大化了,就会造成恐慌,这是不必要的。


问题4:低碳经济长期来看对经济有何影响?
海闻教授:低碳经济是一个长期看有意义的经济发展方式,但是我国目前还是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刚刚结束的国家经济会议中我们也意识到要继续发展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任务。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