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寻求竞争力:对中国增长政策设计的启示

1.引言

        过去数十年间,发达国家的政府普遍将国内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但全球化的到来已经驱动这些政府逐 步把注意力转移到国内经济的竞争力方面。也就是一个国家能够将它的产品出口到国外的程度,从而可以用其较为充裕的商品和服务来交换它所短缺的商品和服务(Altomonte et al,2012)。(①Philippe Aghion,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新经济增长理论领军人物,法国总统奥朗德唯一经济顾问。本文由作者在2013年12月18—19日“财新峰会:经济发展与中国改革研讨会”上的演讲修改而成。感谢《比较》特邀编辑李一南对译稿的校定。①最近,通过引入CICE(Credit d Impot Competitivite)所致的法国财政贬值,引发了需求导向型政策的拥护者和主张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学者之间的热烈讨论。)

       同时,针对如何提高竞争力,贸易经济学家的看法也在变化。就像伯纳德等人(Bernard et al,2011)所解释的,过去的国际贸易理论常常强调产业间贸易,从而国际竞争力主要是指每个国家在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进行竞争,而最新的理论则强调世界范围内企业层面的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阿托蒙第等人(Altomonte et al,2012)也指出,实际上并不是国家而是企业在交换商品和服务。根据这一观点,让一个国家变得有竞争力主要是要让这个国家内的单个企业具有竞争力。

        能够让单个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企业的生产率,二是企业的规模。在这方面,梅利兹(Melitz,2003)进行的开创性研究,提出了一个异质性企业的企业内贸易模型。该模型指出,只有具备足够生产能力的企业才能成为出口企业,因为生产能力强的企业可以通过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来负担出口的固定成本。(①在实践中,信贷约束、劳动力管制和其他类型的市场不完善都可能阻止更有生产力的企业成长为出口者所必须具备的足够规模。)

        这一模型的预测得到了跨国企业层面证据的支持(可以参见Altomonte et al,2012),并且它在如何提升国内经济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特别是,“纵向”或者“自上而下”的政策往往强调基于国家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新的理论则呼吁针对国家中单个企业生产率增长和规模增长的横向政策。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2部分概述最新贸易文献中关于企业层面实现竞争力的主要观点。第3部分将企业层面的竞争力和生产率联系起来。第4部分将讨论企业层面的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潜在决定因素。第5部分考虑企业规模增长的潜在障碍。第6部分重新审视纵向目标政策(或者部门政策)的作用。第7部分基于我们的讨论,就中国的新增长战略给出一些建议。第8部分进行总结。最后,在附录中,我们提出了一个贸易自由化促进生产率增长的简单模型。

...

下载:寻求竞争力:对中国增长政策设计的启示.docx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