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政府干预与创业精神并非总是对立

人们通常认为,高社会福利与经济活力是一对社会矛盾体,而“大政府、小社会”的结构往往是创业精神的敌人,乃至抑制技术创新与就业发展。

研究数据表明,一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与该国的创业热情呈反比,但世界银行近期发表的论文对此问题提出了新鲜观点:财政支出的不同方式会导致不同结果。

很明显,公共支出在不同的地方,会对创新起到不同的作用,例如:在学术研究领域的投入将刺激创新,而为迟暮企业的补贴投入只能起到反效果。

从这个角度出发,该论文对于财政支出在企业补贴与其他领域的效果之不同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很难找到直接相关的数据,研究者采取了这样一种方式:针对政府补贴或财政支出较多的行业(农业、林业、捕猎、捕鱼、自然保护、能源燃料、制造业、采矿业、国防业),将各个行业补贴比重与行业内人员的创业意愿进行对比与统计分析。

该论文假定如下逻辑:投向私营企业的政府补贴会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因而压抑创业精神,而且企业补贴会对教育等更有意义的财政支出种类形成挤出效应。

”很多农业、工业类的补贴均投向了私营部门(private sector)“Asif Islam,该研究论文的作者说道, “而且很难找到足够多的市场失效案例来证明政府干预的正当性。”

为了对政策制定者最关注的创业领域进行精确研究,该论文主要对成长型初创企业进行了研究。(指在未来五年内能够创造10个以上工作岗位的企业,这种方式可有效过滤掉自雇型企业及其他对就业和生产率贡献度较低的微型企业)。

研究结果不出意料,不同行业的创业现象与政府补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更有趣的是,当研究者把给这些行业的政府补贴排除之后,政府的总开支水平和创业之间不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负相关关系。(该论文也考虑到了其他因素,包括不同国家的发展程度以及其政府企业机构的管理水平)换句话说,对于行业的直接补贴会抑制该行业内的创业情况,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财政支出则无类似影响。

Islam起初的假设是“私营部门的财政补贴会对创业产生挤出效应”,但“经济活力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非简单若一“这一观点同样重要。

常识上讲,不同财政支出会有不同的效果,但这种意识形态类的争论实际意义不大。总之,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经济并不能简单归结为”只要政府放手不管就行“。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