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诺贝尔基金是怎样投资的?

    在1901年诺贝尔基金成立之初,当时的整个基金资产只有3100万瑞郎,而在此后长达111年中,诺贝尔奖奖金发放总额已远远超出其初始规模——特别是在近几年,每年的奖金支出就在1亿瑞郎以上。

  特别是基金会本身还在表面存在“财政赤字”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诺奖能够坚持到现在,并且资产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正是基金会通过坚持出色的投资管理、在长周期中充分利用复利原理的结果。截至去年,其储备总资产更是高达28.6亿瑞郎——成长率超出9200%。

  诺贝尔基金都做了什么?我们翻开它的档案资料,还是有很惊人之处的。

  本文分析了诺贝尔基金是如何投资的。可以看到诺贝尔基金的投资风格经历过几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时期。

  1、初衷:投资”安全的证券”

  早期,根据诺贝尔本人的初衷,以及1901年瑞典国王批准通过的评奖规则,诺贝尔基金应投资在“安全的证券”上。而在当时的市场看来,安全证券应该 就是“国债与贷款”,也就是以固定的财产作抵押,中央或地方政府作担保,能支付固定利息的国债或贷款。所以,诺贝尔基金早期的投资主要是国债和贷款两个方 面,而股票市场是坚决不碰的。

  有意思的是,按照当年诺贝尔的要求,基金当中的3100万瑞典克朗必须投资在低风险证券上,其所得将用作每年的奖金。而这一部分一直保持到现在。

  2、1953年:试水股市和不动产

  转折点在1953年。

  美国在1953年发布的新规,规定53年起诺贝尔基金会在美国所进行的投资活动一律享受免税待遇。就在同年,瑞典政府开闸诺贝尔基金的独立投资——这意味着,原有的投资股市和不动产的束缚没有了,而且投资回报可以最大程度地作为诺贝尔基金运作。

  从这之后,诺贝尔基金开始试水股市和不动产投资。

  这个时期的比例的增长是非常惊人的,现在诺奖基金中接近七成的部分被用来投资股票,且大半都投在了美国。而且其年收益的10%都必须被用来进行再投资,这一比例还会不断放大。

  就在80年代之前,全球有过一轮超规模的牛市,诺贝尔基金的成功秘诀就在于此。它已经吃饱了。

  3、躲过瑞典90年代初金融危机

  这个时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85年不动产税提高的背景下,诺贝尔基金被迫将自己所拥有的不动产转到了一家名为“招募人”的新成立的上市公司名下。而又在80年代末全部转让了所有“招募人”的股票份额——这一举动刚好让诺贝尔基金躲过了瑞典90年代初的金融危机。

  显然,在投资方面,诺贝尔基金会也可以得个诺贝尔奖了。当然,不包括这几年。

  4、最近几年在缩水

  最近几年,诺贝尔奖金一再缩水,估计基金会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市场萎缩的影响。2009年,时任诺贝尔基金会执行长萧曼就曾透露,在2008年金融海 啸最严重的时候,诺贝尔基金已经损失了近五分之一的投资额,可见即使代表着全球最尖端思维的基金群体仍然无法摆脱全球性的系统性风险。

  在这种趋势下,去年,诺奖奖金从1000万瑞郎缩水至800万瑞郎,再加上全球范围的通胀影响,导致莫言的文学奖奖金还不够北京市区一套房的价格。

  总结来看,诺贝尔基金会总体上非常成功,时至今日,诺贝尔奖的资产配比仍然维持50%股票、20%低风险收益的模式。但这种模式如果不改革改革的话,诺贝尔基金总有一天会出现点问题的。

  5、诺贝尔基金会PK先锋投资

  跟当前的一些新式基金来比的话,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模式肯定是过于偏保守和学院派了。以现在的什么慈善基金、校产基金等大型基金会来看,它们的投资理念早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觉得最为代表的是执掌耶鲁校产基金的大卫?史文森所倡导的“先锋投资”理念。

  先锋投资,其实就是尽可能投资非传统的投资类别,在千军万马挤股市债市独木桥的前提下,另辟蹊径,既可以规避股市萎靡的负面影响,又可以降低总体投资的风险。

  以诺贝尔基金折戟沉沙的2011年为例,当时耶鲁校产基金在美国股市只投资了不到7%的资产,所有股市资产加起来不到资产的16%,而与此相比诺贝 尔基金会却投资了22%的资产在美国股市,所有股市资产达到47%。债市上,耶鲁校产基金投资了4%,而诺贝尔基金会却投资了20%。

  (耶鲁模式延伸阅读:说起耶鲁的投资方式,确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该校190亿美元的捐赠资金几乎大部投向另类资产,比如对冲基金、木材、油气、房地产,以及专注于投资企业收购的私募股权基金。耶鲁认为:作为一家进行长远投资并拥有大量资源的机构,它可以利用另类资产所能贡献的额外收益──因为这些资产不像股票和债券那样便于交易。

  需要指出的是,当时采用这一策略与时机的选择并没有什么关系。1990年,当耶鲁大学首席投资长大卫 斯文森(David Swensen)开始投资另类资产时,耶鲁并未预测到股票和债券市场后来的糟糕表现。确切地说,该校只是认为其投资方式很合理──因为一个庞大的捐赠资金是对非流动性投资进行保有和管理的完美载体。这一策略也确实不负所望:从2000年到2012年,耶鲁大学捐赠资金的年均投资回报率约为12%。

  无论拿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段来看,这一收益表现都是十分可观的。但让耶鲁显得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那段时间美国股票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只有区区2%。与此同时,随着利率水平下降,投资债券所能获得的收益也在缩水。最终,耶鲁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而耶鲁模式也为人们所广泛效仿。当年斯文森几乎是自己一个人占领着另类资产投资领域,但最近的一项调研发现,管理着总计超过1,000亿美元资金的多家机构已把它们资产中的43%转变为另类资产──比如风险资金和对冲基金──与10年前的水平相比,这一比例提升了一倍。

  蜂拥效仿耶鲁模式的不仅仅是庞大的养老基金和大学捐赠资金的职业经理人。据总部设在波士顿的金融研究公司(Financial Research Corp.)的分析师罗伯 马托拉纳(Rob Martorana)估算,自2008年年底以来,共同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对另类资产的投资总额已增加一倍,达到3,140亿美元。另类资产已成为新的主流投资选择之一。)

  这些新式基金主要是大举投资了三类资产:对冲基金、私募股权资产和包括林地、油矿在内的实物资产,三者合计占了总资产的82%。勇于投资另类资产,使得耶鲁校产基金每年资助耶鲁大学运营的资金也从本世纪初的每年2亿美元左右增导至如今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而与之相比,投资理念保守的诺贝尔基金却只能消减诺贝尔奖金。

  分析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模式,实际上也可以看出在过去同样拥有经济学奖项的基金会旗下的投资模式,仍然无法脱离现有的投资蓝本,可能更为保守。这很大程度上也与诺奖经济学奖项的习惯性马后炮有关。

  但我们仍然可以从诺奖的灿烂中,看到未来社会进步的基石所在,这才是奖项真正的意义。(一财网 许一力)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