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EKC之我见

EKC(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是Kuznets Curves在资源环境的一项新应用,当然这种新应用也有了20多年的历史,如果从Grossman开始推出这种inversed U算起的话,要是从有人提出这种经济增长和环境压力的此消彼长来说,就有了40年的历史(IPAT),我们讨论的主题不是对EKC的歌功颂德,不是它在中国的应用和研究多么热烈,而是要讨论EKC到到现在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影响在哪里?它的blackbox是不是依旧封闭?它现在的讨论是不是仅仅为了迎合上层的口味,它的拐点是不是仅仅是一种假象,而并不代表趋势,EKC不是自然趋势而是狐狸尾巴,是数字游戏是我的俄主要看法。

EKC的诞生当然是Simon Kuznets 的不公平性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延续,倘若不公平性和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也有着很大的争论,从不公平性也就是资本积累的剥夺式占有是发展初创经济的必要手段(以lewis(1954)的二元经济分析为代表,庞大的剩余劳动力是低工资的保障,低工资的出现为发展工业生产提供低成本,低成本带来高利润,纸本积累的过程如此循环,可以解释穷困陷阱,但是拐点的出现需要公会的努力和制度的压力,这不免要加入对人本情怀的关注),也就是说假如二元经济可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高增长和高的不公平性,但是对于拐点的出现并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可以解决的,至少是model本身不能解决的,随后的讨论包括Fei&Renis(1964)关于二元经济的实证检验,以当时台湾为例,结论却是大相径庭,这些讨论我们姑且不论,这是1964年,且继续看随后的讨论,不没有看到更新颖的提法来解释这种现象,不外乎在人本情怀和歧视是发展的必要成本见轮换,到了1977年,学界关于理论基础的讨论得不出服人的结论的情况下,Kuznets本人提出对这个现象仍要谨慎看待,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人们不在对现有数据做KC的拟合,而更多的关注这些自变量的轻重缓急,注意一点是,在于理论基础同步发展的是计量检验,当理论得不出结果的时候,人们又转向了计量,也就是“撞数”,且这一撞就是40年,至今没有停止,简单的检索一下,拟合的计量文章层出不穷,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可是对于理论基础的研究却看不到新的东西,倘若理论来自于实践,计量是实践,故理论可以来自计量,40年过去了,我们却什么也没看到,但是空套的理论却在另一个领域茂密的成长,真是不该来都来了,该来的一个也没出现。

KC的发展是这个样子,EKC又好到哪里去呢?我只能说更荒谬,EKC的基础更加薄弱,关于EKC的理论基础文字少之又少,Chimeli and Braden (2005) 和Neha Khanna, Florenz Plassmann(2007)算是比较新的了,C&B的模型很有意思,延续一种Ramecy的动态模型为基础,但是不管是目标函数还是状态方程,控制方程都太简单,EKC没有考虑到区际交易和区际转嫁始终备受诟病,不知是那种原因,这种局限在一个地区的模型显然很难服人,而多区域的结构模型可能不容易做吧,并没有看到,也许做出来了也拟合不了EKC,这个有待商榷。

EKC的计量检验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可以讲和KC一样,不外乎是吧time series的新理论,计量的新方法罗列,搞出一个奇怪的东西出来,这个看一看实例就好了,我们主要希望能够讨论EKC的理论基础而不是计量检验,应该扭转这种空洞的数字游戏,它不代表趋势,也不代表未来,它的扭转必然需要其他因素的参与,既然需要参与,那还要EKC干什么呢?我没有搞明白,经济研究3月份又搞出一篇EKC拟合来,结论却是加强环保监管和投入,这和EKC的曲线有屁关系,荒谬,理论基础不解决,所有的拟合都是游戏,都没有价值。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http://bbs.efnchina.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75&ID=409531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