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再谈一点对规划的感受

(qimans,浙大经济学博士)

近来,断断续续地参加了关于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空间规划和中心城规划的几次评审或征求意见会。听闻之间再累积了一点感受。

一是如何确定规划的服务对象,规划的内容及目标的问题。在上个月参加省发改委的一次规划研讨班上,省规划院的一位同志专题介绍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一些工作步骤,让我感到当前的规划在前期准备工作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当前的规划大多为政府部门的阶段性工作思路的汇总,而政府工作的最终服务对象则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所以认真调查和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意愿,才能完成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规划。也只有通过科学的问卷调查或访谈等大量的扎实工作,才能更加准确地摸清规划的服务对象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设计规划的目标体系和主体内容,才能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该项新农村建设规划正在这方面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让人耳目一新。但我们的很多规划是乎更多地是为首长服务的,主要领导的想法和思路往往决定了规划的主体内容,而规划的编制者也更加乐意于分析领导的意图、上级的精神,而忘记了规划真正的服务对象。当然,在规划最后的审定权仍绝对地取决于主要领导是否认可的体制下,对规划编制者而言,更关注领导的意图,完全是一种理性的行为。也正是这样一种依附于首长负责制的行政体制下的规划程序,让规划很容易失去其客观性、公正性和可执行力,说到底当规划失去其公众基础时,也就沦为了一种领导或部门现示其政绩的装饰品。

二是如何解决规划目标与现实基础之间的矛盾。一般的空间规划,首先要求明确该城镇或该区片将要达到什么样的功能定位,再根据功能定位来列出具体的规划目标蓝图,并依照现实基础和总结出的一些经验性或规律性的规则来论证实现该目标蓝图的可行性、科学性。在很多规划工作中,最花精力、也最不容易确定的就是功能定位和目标蓝图,而且一项规划最吸引人的也是这幅目标蓝图是否足够新颖、足够现代。但是对这样的蓝图能否实现,目标与现实有多大的差距,从现实向目标前进的具体途径、动力机制和中间状态的论证分析,却是关心的最少的。一项城镇空间规划,也许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功能清晰、布局现代的美丽画卷,但对如何从现有的空间结构跃进到充满美感的现代都市蓝图,却论之甚少,也没有一个系统完整的分析逻辑,顶多是对专项领域(如用地、供水、路网、电力等)会有一些较为基本的测算和分析,但给人的感觉仍然是机械的线性的外推,并没有考虑到人口变化、要素流动和区域竞争所带来的内生性影响,更没有考虑到不同领域的相互影响和配合的问题,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局面。也许对我而言,这种从现实到目标的动态过程,才是最让人为之着迷的,而不仅仅是那幅美丽得有些虚幻的未来画面。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27&ID=107265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