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王勇:内生宏观经济政策、技术引进与经济发展(之二)

内生宏观经济政策、技术引进与经济发展(之二)
——基于新近经济学研究的一些理论思考

             王勇[1]

    2007年9月初稿,欢迎评论意见!

      (《浙江社会科学》约稿)

                

四、技术引进与经济发展

 

粗略的说,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引进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知识技术或者人力资本的正外部性而通过贸易交流,学习培训等渠道自然地实现生产力的提高[13]。另一种是有意识地采纳选择新的生产管理技术。在这里我们只讨论第二种情况中与政治经济过程有关的假说。

 

Parente and Prescott(2000)认为很多落后国家之所以没有采用更有效率的生产技术,是因为这些国家原有的企业,或者叫在位者,为了维持其原有技术的经济垄断利润而阻挠新技术的采纳。但是Acemoglu等人(2006)提出:如果在位者有足够强的政治力量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允许别人采用新的技术,从而生产更多的产品,然后只要对其征税就可以了。所以在位者不吸收新技术的根本原因不是为了避免经济垄断力受到威胁,而是避免政治垄断力受到威胁。他们进而讨论民主制度和威权制度对于先进技术的采纳的阻力大小。Krusell and Rios-Rull (1996) 构造了一个有限期的动态政治经济学模型,指出有些人之所以抵制新技术的采纳是因为他们不想让他们以前所积累的人力资本过时。还有些专门研究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一些生产力与技术也都很成熟的国家,经济学家们发现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分布使得工业革命在英国最为可行。另外,Acemoglu, Antras, and Helpman(2007)证明如果一个发展中经济中的契约制度不完备,则它倾向于吸收低端的技术。

 

林毅夫(2007)认为很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经济效率低下,问题不是因为采纳的技术太落后了,恰恰相反,而是太“先进”了!比如,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和尼赫鲁领导下的印度都认为富国强兵的要务在于尽快发展重工业,因为他们观察到最发达的西方国家都具有庞大的重工业,但是这种与要素禀赋结构不相称的重工业企业是不具备自生能力的,所以这些劳动力丰富而资本稀缺的发展中国家就只好通过政府行政干预的方式将经济中的剩余尽量地往重工业转移。这种赶超型发展战略必然导致承担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而信息不对称又导致了“预算软约束”,从而形成了一系列严重的价格扭曲,经济管制,和国有银行呆坏账。因此,他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遵循比较优势,采用与经济禀赋结构相一致的生产技术,先生产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才能通过出口等各种方式最有效率地积累资本并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14]。 

 

回到中国和印度的FDI问题。 数据研究表明1994年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TFP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也就是中国吸收FDI最多的部门;而印度TFP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服务业,也就是印度吸收FDI最多的部门。这些证据都支持FDI对于中印两国TFP的促进作用。我们在第三节中所讨论的数学模型中,吸收FDI就意味着本国可以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原来不能生产的产品,因此该模型完全可以看成是关于发展中国家技术引进问题的一个政治经济学模型,该模型突出了科层式政府在吸收国外技术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五、几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学模型简介

 

作为本文的结束,我们将扼要地介绍三个关于内生经济政策分析的经济学模型。笔者认为它们是具有工具性意义的分析范式,也许有助于读者了解经济学家们如何将政治学和社会学那里所获得的支援意识(subsidiary awareness)作正式的经济学表达。

1.       公共代理人(Common agency)模型. 这个模型将政府作为公共代理人,而影响政府决策的有数个利益集团(special interest group)。这些利益集团相当于多个委托人(multiple principals)。不同利益集团之间常常会有不同的政策偏好和利益冲突。每一个利益集团都同时向政府递交一份政治献金的计划表,承诺在不同政策组合下给予政府的献金数量。当然,最符合该集团利益的政策组合则对应着最多的献金以诱使政府采纳他们最偏好的政策。然后政府根据收集上来的政治献金计划表,选择一个最大化其目标函数的政策组合,该目标函数通常不仅包括得到的总献金收入,还包括其他独立的政治目标,比如社会福利。这种模型本质上属于菜单拍卖(menu auction),这方面的系统性介绍和讨论,特别是关于贸易政策的方面的应用,可以参见Grossman and Helpman (2003), 以及Dixit (1996)等。虽然这个模型在现有文献中主要应用于像美国这样的发达民主社会,但是笔者认为,这个模型框架也比较适用于像中国这种具有强势政府的威权的发展中国家,因为不需要考虑选举问题。而政治献金计划表可以理解为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各种隐性或者显性的讨价还价。在第三节所讨论的模型中,我们就运用了公共代理人模型。

 

2.中间投票者模型(median-voter theorem). 这个模型主要用于分析民主选举中遵循简单多数法则的政策制定过程.在宏观经济学上的一个经典应用是关于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问题。Benabou(1996)对此做出了十分精彩的阐述。社会上投票者的收入分布一方面影响再分配政策,另一方面也被再分配政策所影响。如果是一个精英化的或者右倾的社会,则中间投票者是富人或者支持富人的人,所以导致政治均衡中的资本与收入所得税比较低,而失业保险金等也比较低,因此投资率和就业率都比较高,经济增长比较快。与之相反,如果是一个像法国这样左倾色彩比较浓重的国家,中间投票者可能是穷人或者同情穷人的人,因此资本与收入所得税以及失业保险金都比较高,所以投资率和失业率也比较高,经济增长就相对比较缓慢。当然,中间投票者模型只是众多投票模型中最为常用和简单的一个,对于其他投票理论的经济学介绍可参见Myerson(1997), Grossman and Helpman(2001),在宏观经济学上的应用可参见Persson and Tabellini (2001)。

 

3. 社会冲突模型(social conflict).前面两种模型都是有秩序的政策决定过程。但是对于制度相对混乱的特别是私人产权保障不力的社会,各集团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掠夺的方式控制资源分配。一个精彩的模型是Benhabib and Rutsuchini(1996),在纳什-马尔可夫均衡中,由于公共地悲剧造成过度消费和投资不足,导致低经济增长率[15]。这个模型与宏观经济学中近年来广为应用的单边或者双边无约束力的动态契约(dynamic contract lack of one-sided or both-sided commitment)理论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Acemoglu等人(2006,2007) 也构建了精英与普通大众的两阶层冲突模型,讨论了内生的产权保护制度,因承诺问题(commitment)而引起的选举权利制度化,以及民主与非民主制度之间的切换等一系列制度与内生经济政策问题。

 

参考文献:

Acemoglu, Daron, and James Robinson, 2006, Economic Origins of Dictatorship and Democ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________, 2007, Persistence of Powers, Elites and Institut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

Acemoglu, Daron, Simon Johnson, and James A. Robinson, 2005, "Institutions as the Fundamental Causes of Long-run Growth", Handbook of Economic Growth (Philippe Aghion and Stephen Durlauf, eds., North Holland)

_________, and Pierre Yared, 2007, Income and Democra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forthcoming

Aghion, Philippe, Alberto Alesina, and Francesco Trebbi, 2004, "Endogenous Political Institution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9: 565-612

Alesina, Alberto, and Rodrik Dani, 1994, “ Distributive Politics and Economic Grow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9 (2): 465-490

Barro, Robert, 1996, “Democracy and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Vol. 1 (March): 1-27

Becker, Gary, 1983, "A Theory of Competition Among Pressure Groups for Political Influe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98(3) : 371-400;

Benabou, Roland, 1996, “ Inequality and Growth,” in Ben S Bernanke and Julio Rotemberg, NBER Macroeconomics Annual 1996, Cambridge, MA: MIT Press, 11-74

Benhabib, Jess and Rustichini, Aldo, 1996, “Social Conflict and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1,125-142

Borensztein E., J. De Gregorio, and J-W Lee, 1998, "How Does FDI Affect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45: 115--135

Bosworth, Barry and Susan Collins, 2007, "Accounting for Growth: Comparing China and India", NBER Working Paper 12934

Dixit, Avinash, 1996, The Making of Economic Policy: A Transaction-Cost Politics Perspective, Cambridge, MIT Press.

Djankov, Simeon; Edward Glaeser, 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 Andrei Shleifer, 2003,  “The New Comparative Economic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1(4): 595-619

Grossman, Gene and Elhanan Helpman, 2001, Special Interest Politics, Cambridge: MIT Press
    

________, 2002, Interest Groups and Trade Polic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all, Robert, and Charles Jones, 1999, "Why Do Some Countries Produce So Much More Output Per Worker Than Other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14:83-116

Huang, Yasheng, 2003, Selling Chin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uring the Reform Er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Klenow, Peter J., and Andres Rodriguez-Clare, 2004, " Externality and Growth", NBER working paper 11009;

Knack, Stephen, and Philip Keefer, 1995, “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ross-Country Tests Using Alternative Institutional Measures”, Economics and Politics, 7, 207-227

Krusell, Per and J.V. Rios-Rull, 1996, “ Vested Interests in a Positive Theory of Stagnation and Growth,”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3: 301-329

Lin, Justin Yifu, 2007, Marshall Lectures, Introduction, manuscript, CCER Peking University

Lucas, Robert E, 2001, Lectures on Economic Growth,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urphy, Kevin M.; Andrei Shleifer; and Robert W. Vishny, 1992,"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Pitfalls of Partial Refor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7(3): 889-906

Myerson, Roger, 1991, Game Theory: Analysis of Conflict.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______, 1997, "Economic Analysis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 Introduction", in Advances in Economic Theory and Econometrics, eds. By D. Kreps and K. Walli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rente, Stephen and Edward Prescott, 2000, Barriers to Riches, Cambridge: MIT Press

Persson, Torsten and Guido Tabellini, 2002, Political Economics: Explaining Economic Policy, Cambridge: MIT Press

_______, 2003,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Constitution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Qian, Yingyi, 2003, "How Reform Worked in China?" in Dani Rodrik, editor, In Search of Prosperity: Analytic Narratives on Economic Growth,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oland, Gerard, 2000, Transition and Economics: Politics, Market and Firms, Cambridge: MIT Press

Sachs, Jeffrey D., Andrew Warner, Anders Aslund, and Stanley Fischer, 1995,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Process of Global Integration",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118

Wang, Yong, 2007a,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olitical Competition, and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Mimeo, University of Chicago

_______, 2007b, A Theory of Social Infrastructur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imeo, University of Chicago

______, 2006, Institutional Barrier, Learning Externality, and Catching Up, Mimeo, University of Chicago

培顿·扬[美],《个人理性与社会结构:一个制度演化的博弈理论》,(中译本)王勇译,韦森校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加利·米勒[美],《管理的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中译本)王勇 等译, 韦森校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鞠建东、林毅夫,与王勇,要素禀赋、专业化、贸易的理论与实证——兼与杨晓凯先生商榷,《经济学季刊》,第一期,2005年

韦森,《社会制序的经济分析导论》,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王勇,内生性联盟、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世界经济文汇》,第四期,2004年

王勇与楚天舒,不确定性下的创新、技术传递、人口政策与经济增长: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经济科学》,第五期,2002年

 

--------------------------------------------------------------------------------

[1]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候选人。通讯地址: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Chicago, IL 60637, USA. 电话: 1-773-401-0382. 个人主页:home.uchicago.edu/~wangyong Email Address: wangyong@uchicago.edu
     

[2] 对于中印两国1994年以后的宏观增长比较分析,可参见Bosworth and Collins( 2007)。

[3] 印度FDI的统计方法与国际通用的IMF方法不太一致,有低估的倾向,但是即便经过调整以后,印度的FDI仍然大大地少于中国。

[4] 对于资本绕道回流问题的讨论,还可以参见Huang(2003)。

[5] 关于这方面的精彩综述与详细介绍,可参见Grossman and Helpman(2002)和Dixit(1996)。

[6] 这方面的具体讨论可参见Roland(2000); Lin (2007); Qian(2003); Murphy, Shleifer and Vishny(1992), Sachs, Warner, Aslund, and Fischer(1995 ), 等。

[7] 可参见Hall and Jones(1999); Parente and Prescott( 2000) ; Krussell and Rios-Rull(1996); Acemoglu, et al (2005, 2007) , 等。

[8] 这方面的精彩论述包括Persson and Tabellini(2001, 2003); Alesina and Rodrik, 1994; Benabou, 1996; Myerson(1997), Alesina and Glaeser, 2004) , 等。

[9] 可参见Acemoglu, et al (2006, 2007); Glaeser and Shleifer, et al (2003); Barro(1996); Knack and Keefer(1995); 培顿·扬(2004), 等。

[10] 其他社会学科对经济学的“帝国主义”曾有不少的批评。但在笔者看来,很多情况下经济学家是不知不觉地被所研究的经济问题和好奇心“诱拐”到其他学科范畴的,“帝国主义者”有时真的也很无奈!

[11] 与苏联那种以部门为单位的U型政治管理构架相比, 中国的以地方为单位的M型政治管理构架要比前更有利于促进有效的政治竞争与考核,而且还有利于推行地方性的政策试验,使渐进式改革也更为可行。见Maskin, Qian, Xu(2002), etc.

[12] 当然,投资者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产业组织方式,比如与国内企业合资等等,来规避政治风险,降低实际的产权的私人保护成本。最近的文献主要是集中在不完全契约理论框架下的讨论。限于篇幅,我们不做深入讨论。

[13] 可参见Lucas(2001), Klenow and Rodriguez-Clare (2004), Wang (2006), 王勇与楚天舒(2002), 等。

[14]鞠建东、林毅夫和王勇(2005)回顾了最近的关于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的文献,发现比较优势仍然是决定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15]王勇(2004)将该模型推广至更高维,从而可以分析发展中国家社会各阶层的内生性联盟(endogenous coalition)等问题,后来又着重分析了异质性社会集团的生产率分布和政治力量分布对于这个内生性联盟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Wang, 2007b)。

来源: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30&ID=389051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