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讨论】知识专政与共产主义的起源

  古希腊诗人赫希奥德在他所写的诗篇《工作与时令》中热情歌颂宙斯之父克罗诺斯统治下的“黄金时代”,说那时候人们不会被“可耻的贪财好货的欲念”所驱使,去奔走钻营。并且说那时候有丰富的物资,供人人分享,各取所需;人类生活在永久和平之世,不见兵革,社会充满了博爱,人际关系一律平等。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奥维特的诗篇中说有一个时代,“世人都不知道有什么地界,也不知道有什么篱笆、围墙。”

  道德是政治的基础。正义在政治生活中就是“做好自己的事而不干涉他人的事”。苏格拉底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命题是:美德即知识。这一原则为知识规定了可靠不变的标准,就是善。“唯有神真有智慧”,“惟有那位安排和维系着整个宇宙的神,他使宇宙永远保持着完整无损、纯洁无疵、永不衰老、适于为人类服务,宇宙朱雀无误的服从着神的旨意。这位神本身是由于他的伟大作为而显示出来的,但他管理宇宙的形象却是我们看不到的”。神使宇宙服从“善”的原则,善就是自然法,是神意,神代表着最高的理性。因此,一个不信神的人是不可能有德的。换言之,一个品行高尚的信神的人,就达到了善的境界,就掌握了公正、正义的原则,也就是掌握了知识。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掌握治理国家的技艺。人犯罪是因为没有知识,不懂善;因此治国需要有善的知识的人,让他们来引导人民。他相信灵魂不灭,反对民主政体,同时也坚决反对僭主政治和富豪专政;执政者既不靠世袭和选举,也不靠暴力和欺骗,而是靠知识——“知识即权力”。因此,他主张哲人专政。

  柏拉图(前427~347年)在《理想国》中延续了苏格拉底的思想,《理想国》的副标题是“论正义”,通过“助产术”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然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他首先批驳了“说真话还欠债”的传统正义观。他举例说一友人曾把武器寄存与他,后来友人得了疯病,这时,就不能说真话把武器还他了。接着,他批驳了“公道为强者之利益”(强权即公理)的过激正义观。他举了许多例子,医生要把病人治好,教师要把学生教好,由此而类推出统治者要把国家和人民治理好。也就是说:掌强权的统治者就像医生、教师一样,毫无私心地为其治理的对象服务。从逻辑上说:类比推理不具有必然性,只是一种可能性;这就意味着“统治者要把国家和人民治理好”只是一种可能性,统治者还有其它可能性譬如自私残暴等。柏拉图不谈自私残暴的可能性是美化了统治者。最后,柏拉图批驳了“动机好或结果好就是正义”的观点,他主张动机好而且结果好才是正义的。

  柏拉图认为:符合自然就是符合正义,正义是人类有理性的心中“天赋”存在,是每个人心底的渴望,人类美好的未来在于正义之实现。一种社会秩序总要有相当的正义存乎其间,不然,便不能长远的存在;因为,正义是团结社会的水泥。他把正义分为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个人正义在于人们的品德的平衡发展,国家正义在于人们对于等级制度的严格遵守。

  国家的正义是个人正义的道德示范,一个完善的人或国家必须具备“正义”这种美德。一个人的美德包括四个方面,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正义是四德中最后美德和最高境界;没有正义,其他美德就失去了最高的目的。例如:孤立的智慧不会有实际的成效;单纯的勇敢也可能导致邪恶,单纯的节制也仅仅是消极和压抑的。个人正义本质上就是灵魂自身的一种适当状态,即在灵魂的三个部分即理性(理智)、激情(志气)、欲望之间,应以理性来控制激情和欲望。理性有获得知识的能力,表现为知识和智慧;激情有发怒的能力,如果接受理性的支配,便表现为勇敢;欲望倾向于贪婪自私,如果接受理性的支配,则表现为节制。当理性支配激情和欲望时,个人便获得正义的德性。正义就是:人的精神中理性起领导作用、激情辅助理性,两者共同对欲望加以节制和控制。一个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统治灵魂,借助激情抑制欲望,不许灵魂里的各个部分互相干扰;他应当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达到自己主宰自己、自己内部秩序井然;同时,在公共事务方面保持和谐状态,就是正义的境界。

来源: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835&ID=390127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