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读书笔记]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原文:

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26&ID=84899

第二部分说明为什么鲁宾逊世界仅仅是一种虚构。
第三部分用供求理论分析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说明了制度不均衡的原因,并讨论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动力学。
第四部分提出了一种国家理论,着重强调了为什么政府通常不能成功地建立有效的制度安排。第五部分是结束语。


制度的功能

制度需求

所谓理性,经济学家指的是当个人在交换中面对现实的选择时,他将挑选“较多”而不是“较少”。

光有有界理性并不构成制度不可或缺的充分条件。一方面,个人的生命周期、健康和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以及自然灾害;另一方面,技术规模、经济效益和外部效果也都是制度存在的必要条件。

制度的经济学研究

制度安排的定义是管束特定行动模型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

经济学家用“制度”这个术语时,一般情况下指的是制度安排。第二个概念是制度结构,它被定义为一个社会中正式的和不正式的制度安排的总和。

意识形态的制度性作用

意识形态是减少提供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费用的最重要的制度安排。

正如诺斯简洁的概括那样,意识形态具有三个特征:
1、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它以“世界观”的形式出现从而使决策过程简化;
2、意识形态是与个人对其所领会的关于世界公平的道德和伦理判定纠缠在一起的;
3、当个人的经验与他的意识形态不一致时,他会改变意识形态上的看法。

成功的意识形态也必须能克服搭便车问题。因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节约认识世界的费用的工具,所以为了使意识形态有效率,它必须相当好地合乎个人对世界的经验。

意识形态最初的功能因而可视作节约信息费用的一种工具。

关于意识形态的人力资本理论具有如下内容:
1、较大的意识形态拥有量(ideological endowment)能减少消费虔诚的影子价格,因此个人搭便车或违犯规则的可能性较小,而他对周围的制度安排及制度结构是合乎道德的意识形态信念较强;
2、个人的意识形态是相对稳定的。
3、如果发生永久性变迁,青年人会比老年人更快地投资来获得新的意识形态(即使他们的偏好相同),原因如下:第一,一般来说老年人具有较多要剥除的意识形态资本,这需要时间和努力;第二,他们在投资方面的激励较少,因为剩下来积聚报酬的年数相对较少;
4、对现行制度安排的合乎义理性(Legitimacy)的意识形态信念,能淡化机会主义行为。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生产费用;在选择制度安排费用中还包括组织费用、维持费用以及强制执行这种特殊制度安排所包含的规则的费用;第二种范畴的费用指的是交易费用。
撇开国家的作用,很容易从理论上认为,在生产和交易费用给定的情况下,能提供较多服务的制度安排是较有效的制度安排。
影响制度安排效率的因素有两种。第一种因素影响生产效率。另一种因素包括那些决定交易效率的因素。
因此,挑出某个特定的制度安排并绝对地讨论它的效率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研究制度安排需要具有对历史时间及地区的专门知识,并需要专门了解该制度安排在制度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如何。
制度变迁的方向和规模不是随机的:可以对它们进行严密的经济学分析。为此,比较有益的做法是研究一种新制度安排为什么被创新以及如何被采用。
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制度不均衡的原因

从某个起始均衡点开始,有四种原因能引起制度不均衡:①制度选择集合改变;②技术改变;③制度服务的需求改变;④其他制度安排改变。
1、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
提供特定制度服务的可行性制度安排集合,也取决于我们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
正如与其他经济接触能增大适用性技术选择集合一样,与其他经济接触能扩大制度选择集合。
最后,制度选择集合还可能因政府政策的改变而扩大或缩小。

2.技术的改变
马克思认为,社会制度结构基本上以技术为条件。
技术变化除了在制度结构方面起决定性作用之外,它还能改变特定制度安排的相对效率并使某些其他的制度安排不再起作用。技术变化的影响可以从它对生产和交易的作用来进行分析。
技术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交易费用并使得原先不起作用的某些制度安排起作用。

3、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4、其他制度安排的变迁
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可能引起对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

诱致性制度变迁动力学

正式的制度安排指的是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规则的变动或修改,需要得到其行为受这一制度安排管束的一群(个)人的准许。
非正式制度安排指的是另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规则的变动和修改纯粹由个人完成,它用不着也不可能由群体行动完成。
非正式制度安排创新不包含群体行动,所以尽管它还有外部效果问题,但却没有“搭便车”问题。
由于害怕受到社会的耻辱和排斥,尽管得自违犯非正式制度安排的收益看起来非常之大,个人还是不情愿违犯非正式制度安排。正因为这个缘故,非正式制度安排显示出一种比正式制度安排更难以变迁的趋势。即使有政府行动,发生这种变迁也不容易。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政治经济学

国家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几种研究国家决策的分析方法。第一种分析方法把国家看作一个有组织的主体。
第二种由布肯南和托拉克提出的分析方法走了另一个极端。这种分析方法把国家想象为一种实现集体行动的工具。它仅仅是一种加工工具、一部机器,个人可以用它来满足他的某些欲望。
第三种分析方法是当斯在研究政府过程中提出来的(1957年)。
政策失败的原因
维持一种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和国家不能采取行动来消除制度不均衡,这二者都属于政策失败。
1.统治者的偏好和有界理性
2.意识形态刚性
3.官僚机构问题
4.集团利益冲突
4.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性

结束语
有两个问题尚需说明,一个是文化素质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另一个是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问题。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26&ID=84899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