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我受到恰当的激励了吗?:《学会生存》读后

上个世纪70年代早期的有关教育的调查,对于我们现代的生活、对于我们的思想、观念还会有哪些新鲜的营养呢?我带着这样的好奇心——即要求理解、认识和发现的欲望这一人类本性中最大的驱策力(P10)——阅读着这本新版的老书。
在粗粗看了一遍后,我对于该书的整体的不十分清晰的印象大约是:在那个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映了一种对整个人类世界发展的普遍担心,而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每一个人解决其个人问题,做出决策和肩负起应该的责任,但是不管是农业社会还是伴随着工业化形成的教育模式都具有双重性——教育传递新知识,又倾向于重复过去、形式化和公式化(P4)可能消解这一使命。
所以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强调两个基本的观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P16)。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了我们一直在讲的这两个词原来源出于此。我也因此有了这样一种感觉,即当时这个委员会从某种程度更相信个人在知识创新、演进中的主导,从而营造一个在知识领域中的市场机制——正如亚当•斯密所言,让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资源的最优利用——使得知识得到最优化提高而符合整体人类世界发展——达到人类和谐(呵呵,人类大同的和谐社会)。
这本书以简洁的笔法快描了教育发展的历史。虽然我对其中的有些观点持有异议,但无伤对整体理解的大雅。比如,对于传播媒介——书写等我更倾向于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的观点。
师生关系是一个我感兴趣的话题,书中所提的现实和教师的职责也困扰着当前的我们。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P108)。读到此,我更加认识到作为教师的辛苦,这种教育中师生关系的转型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啊。
本书中关于教育中的区域的、国家的、人的等的不平等问题,使我联想起后来由阿玛提亚•森主持的联合国项目《人类发展报告》中贯穿其中的森的思想:以自由看待发展。比起本书中所倡导的“民主”的概念更具有行动性、可操作性,而非笼统的一般的言说。这也让我树立起对联合国的尊敬之心,从而也更关心联合国目前面临的改革,关心它未来的发展,其实也是关心人或者是人类的未来发展。呵呵,似乎我也具有了普世的味道。
教育学:古代的艺术与现代科学,虽然没有使我对了解更多的信息,但也使我有了对“艺术和科学之间”的问题意识,突然意识到:这本书的文笔之间就流露出其贯穿于教育中的思想——激励思考!而“起点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过渡”的观点不正反观了我们目前对高招中学校等级的划分,一本、二本、三本,职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这种教育体系的非现代性吗?
对于书中隐约提到的激励,倒使我看到了这个词的演进历史,激励一词,现在常常被提起,但是一直以来是个模糊的概念,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恰当的激励”的选择是个很重要的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育即解放这个词是我所喜欢的,但我的理解不同于本书的观念也不同于人们的普遍理解,我所认为的教育即解放或洞开人的心智,放开束缚的思想和成见,这些必须通过教育而获得。
因为联合国肩负着引导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使命,所以对于它所提倡的教育观念要步步实施,就需要具体的操作,要有实践意义的可行性,所以本书的后半部分我就草草的放过了。
到了1996年联合国出版了《学习:内在的财富》,认为教育虽非为“仙丹”但是“可以促进人类更深入、更和谐发展,减少贫困、排斥、无知、压迫和战争的主要途径之一”。从而又从某种意义上讲补充了《学会生存》中对“传播知识”的些许误解——“一定不要把祖先留下的遗产丢掉:里面隐藏着宝贝”。
1960到1990年,全球经历了教育的爆炸,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经济学的经验研究表明:几乎没有甚至根本没有。所以伊斯特利认为:教育是另一个人们寄予厚望但却又让人们失望的经济增长药方。

参见: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27&ID=73050&replyID=73050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