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学之于我的几个片断

林毅夫有一句话铭记于心,他说:“张五常(杨小凯出名之前被誉为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经济学家)之所以有成就,是因为阿尔奇安是他的老师,尔我们则只能看着他(阿氏)的书。”这句话后来成为为决意出国学习经济学的原动力。

后来看经济学杂志,倾倒于每秒的数学公式,后来渐渐明白,问一句“so what”,科斯定理的模型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厂商、居民的讨价还价模型,张五常的《卖橘者言》通篇少用数学公式,波斯纳的《法律经济学》用最基本的经济学模型诠释法于经济学的关系,而像斯蒂格利茨、萨谬尔森的书,要比高鸿业的简单N倍,却又一版再版,后来考GRE,一边准备一边想,美国的经济学家就凭这么点数学知识搞经济学?后来恍然醒悟,中国的经济学家没有原创思维,去国外学习原创思维远比深奥的数学模型的建立重要,当然高深的数学素养也必不可少。

再后来,和同学聊起张培刚老先生,读过他的发展经济学,觉得一般,后来从同学那里知道,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在哈佛留学的时候,他的论文就成为被哈佛永久收藏的第一篇亚洲人写的经济学论文,其最后有一句话:“一些事情我还没有考虑清楚,等为回国后再写出来。”后来,张培刚的理论在发展中国家得到了普遍的推广,智利学者为了指导张培刚所说的当时还没有考虑清楚的一些事情,来中国找他,却发现张培刚被发配到武汉大学工地当工头,此中落差,可以想见,但张的一句话应当为所以学经济学的人所共勉:我之所以学习发展经济学,是因为为来自中国的农村,为要用经济学改变中国农村的贫穷。现在的张,已是古稀之年,中国却再也没有出过一位有如此理想,而又深受西方国家经济学真传的人。


参见: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10&ID=77603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