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跟索罗斯飞奔(我读《金融炼金术》)

  我忍不住了,抛下书立即写就这段文字。事实是我在用吞进吐出,边跑边读的方式阅读这本《金融炼金术》。没办法,书中充斥着隐涩难懂的术语和特有名词,而索罗斯先生又以一种超常的哲学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对于我这个需要理解性阅读的人来说,尝试用一年来看完或抱着它呼呼入睡才是不错的选择:)
  
  但其中有些思想深深的吸引着我,处处透着别有洞天的思维。又鉴于索同学自己说他这本书隐涩难懂,而且很多部分来源于他尚不完善的金融哲学。由此我推断此书就象“乾坤大挪移”心法,前七阶经过实践检验,而后三段则来源于作者的臆想。于是我决定不求甚解,先通读遍,解偶之能解即可。
  
  通读也困难。譬如在舍弃一些段落时,我表现出大无畏的慷慨精神。不时的翻页甚至提供了夏日所需的阵阵凉意。直到那一段,我放慢了步伐,掏出红笔把重要的划下来,划呀划呀,发现我能跳跃的仅仅是些连接词。这一段思维之新,之独,之紧凑。。。。。。让我如一步踏进大观园的刘姥,看左右,上下处处显着新奇,穿过新奇,又见锦绣,紧挨着锦绣,团团簇簇,是雅致有度。
  
  我不写感悟,因为我还未领悟。我只把这些许打字出来,复习,感受,并送给我的朋友们。


  第293页。。。。。。自然规律的运做与人们对它的理解无关,人类影响自然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并应用这些规律,这就是自然科学如日中天而炼金术却销声匿迹的原因。
  
  然而社会现象却有所不同:介入其中的参与者能够进行思维,事件的进程也并不遵循那种独立于任何人思维的自然规律。相反,参与者的思想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客观研究对象所不可或缺的成分,这就为不见容于自然科学领域的炼金术打开了大门。即使不掌握科学的知识,也一样有可能取得操作上的成功。处于同样的原因,自然科学在这个领域却显的力不从心,处处捉襟见肘,陷入了炼金术在试图改变自然界物质属性时的那种窘境。。。。。。
  
  历时实验证明,我的方法应用在金融市场,比在现实世界中要成功的多。原因很明显,金融市场本身作为现实世界运行机制的预测者,其功能并不完善。实际发生的过程总要同普遍的预期有些歧异,金融市场上的成功秘诀在于具备能够预见到普遍预期心理的超凡能力,至于对现实世界的精确预言则并非必须。但是,还应该注意到,即令在分析金融市场的未来趋势时,我的方法也极少给出确定的预测结论,它的作用只限于在过程的展开中提供进行理解的框架。。。。。。可以这样理解,市场自身也在设计着各式各样的假定并将它们付诸实际过程的考验。那些通过了考验的假说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那些不合格的则淘汰出局。我的方法同市场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市场致力于反复实验以寻求出路。大多数参与者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我则完全是有意为之,大概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能够比市场做的更好的原因。
  
  如果上面的观点能够成立,金融市场变化过程同科学活动之间就出现了一种奇妙的类同,两者都涉及对假说的检验。但恰恰在这一点上却潜伏着根本的差异。在科学中,检验的目的在于确立真理;而在金融市场中,唯一的标准就是操作上的成功。同自然科学中的情况截然不同,这两个标准此刻并不一致。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市场价格总是代表着一种普遍的倾向,而自然科学却建立在客观的标准之上。科学原理依事实而定,金融市场中决策的评价则取决于参与者们的歪曲的见解。金融市场拒绝了科学方法,却包容了炼金术。
  
  。。。。。。请尝试给出一个未经精心构造的假说,它只会引导漫无目的的投资,相反,如果你精心地构造自己的假说,你将能够始终不断地取得超出市场平均水平的成就——即使你的独到见解并非过分地偏离市场。将市场看成检验假说的机制,这似乎是个有效的假说,它所给出的结果比之随机操作还是要好一些。
  
  这一结论意味着我的方法要优于严格的科学方法。如果我们严格遵循科学的精神,那么只有随机漫步理论才符合这一要求。其他任何待检验的假说都应该置之不理,因为它们不是由事实构成的,最后,留下来的只是一堆偶然的价格波动的数据。。。。。。但是一旦成功的构造了一个确有价值的猜测,那么回报将是极为丰厚的,正如实验的第一阶段所表明的。即令你的感觉被证明是漏洞百出的,就象是我实验的第二阶段里一样,但至少还可以有个辨别是非的标准,即市场表现。。。。。。事实上,如果你相信市场永远正确,那么这个反馈机制将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收益,因为超越市场平均水平已变成一个单纯的几率问题。
 
  古典经济学理论关于市场机制可以保证资源最优配置的主张是极其错误的,市场机制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了参与者由此认识自身观念谬误的标准,不过,同样重要的是应该意识到市场所给出的标准是什么样子的,即绝不可能完全正确,总是同流行着的偏见结合在一起。如果参与者迷惑于市场的一贯正确性,那么他所接受的反馈必定是误导的。实际上,对市场能力的盲目信任将导致市场更加地不稳定,因为一旦参与者们认识到市场总是存在着偏差,修正过程的周期将会缩短。而人们越是相信市场,市场偏偏越是不能发挥效力。
  
  金融市场在预言现实世界发展的方面表现如何?查看一下记录,未能实现的灾难预言其数量之多令人咋舌。金融市场想必也感同身受,否则错误的预期不可能取得如此丰厚的报偿。这意味着一种有趣的可能性,也许市场是在先发制人,因为市场参与了所预言的某些过程,而市场的行为激发了某种反应,最终阻止了这些过程的发生。。。。。。。在最终意识到市场处处占领先机,灾难性预言无法实现之后,我得出结论:现在是预言自我扼杀的时代。
  
  。。。。。。上面的论证展示了一系列富于魅力的前景。我所发现的也许不仅仅是一种金融市场中合理有效的操作方式,它恐怕也是金融市场在现实世界中运行的实际模式。目前广泛应用的模式基于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市场只能昭示进程而不会构造过程,我的方法则揭示出,金融市场同样可以促进或抑制未来的进程。。。。。。金融市场不断预报各种情况的发生,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可是恰恰因为有了预报,所以往往不能实现。。。。。。有一个老掉牙的笑话,说前两次的萧条已经被市场预报过七遍了。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理解事情为什么会这样了。出于同样的原因,金融崩溃总是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突然降临。


  最后这一条不应过分的强调。在人们所预计到的事件中,有许多后来确实发生了。。。。。。反潮流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时髦,不过同公认的预期对着干绝非安全,试回忆一下,在繁荣/萧条模型中,各种事件的发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倾向于加强普遍的预期,只有到了转折点时才会站到对立的立场上去,而转折点的难以把握是众所周知的。鉴于反潮流已经开始成为普遍的倾向,那我就要做一个顽固的反反潮流者。
  
  打完了,我又很好的复习了一遍,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索罗斯说大部分的市场潮流都是错误的,但他总是先投身其中,而在旁人沉湎其中,情况改变时,及早抽身而退。
  
  我会再介绍些他的基本思想,也会把我的领悟告诉大家,共同学习,请等待。
 
  这段说的实质是市场参与者同参与对象的相互影响

  实际上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充满了这种现象
  正如恩格斯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所说:
  “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
  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
  
  这种意志对于客观的影响,已经一如一个*自*然过程一样的
  融入了历史,融入了社会,甚至融入了原始的自然本身
  但这种作用只不过是一种新的自然之力而已
  不过是在现实的自然之上结出的一朵新鲜而艳丽的花朵...
  然而操作的客观却提醒我们不可痴迷于其中
  大众的潮流动向固然可延缓危机的发生
  那也不过是缠在这根长腾上的一个结
  在这根藤子下落的时候,无论是这个结还是与之相对的结
  命运都是一样的
  索同学著书的时候也许并没意识到
  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大众”
  在他们互相攀比,竞争的时候都已经缠在这根藤上了
 
  个人认为,这既是索的眼光独到之处,又是他的局限

  要知道,在一辆高速运行的列车上判断其运行是否安全
  最根本的在于同车外的某个参照物对比
  而不是以同为乘客的“大众”来参照的
  在列车出轨前,最好还是选择离开
  而不是在车上跟他的“大众”玩什么高智力的跷跷板
  
  个人浅见,望各位拍砖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13&id=76484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