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学的前沿----个人观点

  当我寒假的时候寻找硕士论文的题目,看到Akerlof的诺贝尔就职演说《宏观的行为经济学和行为的宏观经济学》,当时激动万分,如果这真的是又一次革命的话,那我应该尽快参与其中,并且做出自己的贡献,也许就可以成为下一个Lucas或Sargent。经济学的思想从来不是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一代的经济学家回应上一代的挑战,证实或反驳他们的猜测,发扬光大,从而促成经济学范式的演变。垄断竞争和路径依赖在Solow那里只是一个猜测,Krugman则将它扩展成为国际贸易新理论和经济地理学。当年Friedman在美国经济学会上的主席就职演说提出了自然失业率假说,当时的Sargent和Lucas都试图去精确表述Friedman的思想,Sargent写出了适应性预期的模型,而Lucas则写出1972年的《预期和货币中性》,这大概是20世纪最重要的文献之一。从这里生长出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参天大树。

  为了理论推演的方便,新古典经济学家假设了人的理性最大化,可是忽视了人是有感情冲动的,人会犯错误,他把这些留给了心理学家;假设了Walras拍卖者调控完全竞争的市场,而把制度,宗教留给了社会学家;只研究短期的波动和中长期的增长,而把更长期的留给了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而九十年代以来,我看到经济学在向新的范式转换,经济学家开始考虑不完全竞争,非理性,制度,信息。现在还有谁相信真实经济周期的教条呢?还有谁相信失业是自愿的?人是完全理性的?

  就像国家一样,学科之间的贸易也是要追求一种平衡的。以Becker为代表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曾试图要侵入生物学和社会学的传统领地,而现在我看到了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反攻。

  90年以后,演进博弈理论逐渐进入主流经济学家的视野,用演进的思想来研究经济增长似乎是一条更好的道路。事实上,马歇尔早就说过, 研究经济现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均衡的观念,来自物理学,另一种是演进的观念,来自生物学。随手翻了翻Aghion和Howitt的《内生增长理论》,觉得增长理论在这个方向已经做到头了。用均衡的思想来解释熊比特的创新理论,是一种很笨拙的方法。增长是一种产业现象,更进一步说发生在企业层面,未来的增长理论要去研究产业的变迁,前途是更深入的描述生产的结构,进一步把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增长,目前的产业结构方面还只是一些描述性的理论,如果放在一个一般均衡的框架里来研究,应该有很丰富的结果。还要有更好的方法来代替总量生产函数(我总觉得总量生产函数过于简单,是目前增长理论的致命伤)。而更进一步是将制度和文化公式化,这单靠经济学的力量已经不够了,要结合社会学(因为市场是嵌入在社会之中的),想个办法给斯密的原子个人套上组织和制度的约束。这很难,但很重要,所以经济学家无法回避。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似乎是演进博弈,今天的经济学家对理性预期已经不感兴趣了,非合作博弈也成了昨日黄花。我对演进博弈理论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把生物学的方法引入,把生产和组织结合起来,用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看生产,看待市场,我们就可以提出并试图回答一些在新古典范式下无法想到的问题:如何建立一种制度?如何使一个市场生长出来?如何保持市场、组织和消费者这个生态系统的和谐?

  在另一个方向上,则是心理学对经济学的贡献。心理学对完全理性人的质疑已经在改变经济学,心理学家已经获得了经济学家的尊敬,拿了Nobel奖和Clark奖。当年Akerlof和Stihlitz突破Friedman的完全竞争模型,给经济学引入了信息结构,有人说今天的经济学在由Arrow-Debreu向Akerlof-Stiglitz范式转换。感到Akerlof真的是一个很有vision的人,事实上旧车市场理论只是他不太重要的工作之一。他和Stiglitz一直以来是要为宏观经济学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使经济学向现实更进一步。他用有限理性来解释厂商的定价行为,用印度的种姓等级制度(Caste)来解释失业,提出移动的自然失业率,一以贯之Akerlof坚信的是,要为凯恩斯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非标准的假设很重要,为此经济学要向心理学和社会学寻找武器。行为金融理论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似乎有理由相信Akerlof的预言,未来的宏观经济学也应该是行为主义的宏观经济学。我当时激动万分正是因为我希望在这个范式转换的过程中能做出自己的贡献,就像当年的Lucas-Prescott-Sargent-Wallace革命。但我仔细想了想,那似乎并不是经济学的真正方向,因为在金融市场中,制度和其他的外在因素、市场的摩擦降到了最低,人性的理性和非理性一面得到充分显现。而在社会中,非理性的一面会被压抑,也就是说人在制度中会不得不变得理性,不然无法生存(演进的反证法),所以比非理性更重要的是制度,对经济学研究来说,多读一点生物学的书籍比心理学更有用。相对于更大的东西来说,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并不重要,在宇宙的万物中,在哲学中,经济学中也一样,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可以决定一切。并且就算把个人的行为解释清楚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加总问题。

  学习经济学最终是为了解释现实,而离现实最近的是宏观经济学家,经济学各个分支的突破最终要融合入宏观一般均衡系统里检验。在我看来,经济学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应该是为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事实上也是真正从微观个人基础上加总来解释人们关心的宏观变量-----失业,通胀,增长。这是Phelps、Lucas曾经要做而没有完成的,Mankiw、Stiglitz和Akerlof也试图要解决它,但这个任务在今天和30 年前一样重要而迫切,每一个时代最优秀的经济学家都在为他贡献智慧。而未来宏观经济学要有突破那应该是在货币理论,只有分工才能使货币以一种合理的方式进入一般均衡。分工绝对是有用的,重要的,但要用一种合适的方法结合进新古典经济学,而不是把它建立在个人专业化基础上。在真正坚实的微观基础上来探讨货币现象,经济波动,而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深入的研究市场的微观结构,去刻画信息和市场的不完全性,一个有希望的方向是将搜寻理论运用于货币理论。这正是Wallace,Aiyagari,Kocherlakota,Shishouyong,Wright,Kiyotaky,Liyiting,Zhouruilin等人的工作。而这只是第一步,因为市场是一个序列,有近视于理想的拍卖市场,股票市场,还有信息分散的外汇市场,由农村的集贸市场,也有劳动市场和婚姻市场,还有完全垄断的市场。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一个市场理论,而市场只是社会中的一种制度。在更遥远的未来,宏观经济系统中还应该引入宗教,家庭,制度,各种盈利和非营利的组织,而这要结合社会科学各个分支的研究成果。虽然比较遥远,但社会学科的融合是必然的,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个宏观的系统,那里有制度,教堂, 无数个粒子相互作用,在这个系统中研究我们可以做什么是他增长,减少波动,一个人工仿真的系统,要用到人工智能,演进博弈,有限理性,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并且市场是嵌入在社会制度结构之中的,经济学各个领域分支的发现都可以为这个系统所利用,为他服务,这才是真正为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基础,这才是我心目中想象的真正的宏观经济学,这才是真正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只有那个时候经济学家才真正是当之无愧的研究社会问题的科学家。人类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学科的融合是大势所趋,那一天很遥远,但也不像想象的那么遥远(由谁想到过互联网的出现呢),我们的前辈已经迈出了这一步,哈耶克,Arrow,Alerlof,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人类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这也是那些更早的先辈莱布尼兹,普朗克曾经预言过的。也许需要毕生的努力,我愿意和经济学的同道共勉。 create new knowledge for a changing world ---------to today’s young soldiers fighting in the frontiers of economics


部分网友评论:

bernini: 任何科学的发展其实都是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结果,而生也有涯,任何学者即使穷其一生,也充其量只能沿着某条狭窄的小路探索若干米。 私下以为,这位仁兄在看到了宏观如此激动人心而又如此眼花缭乱的现状和前景之后,最重要的任务,乃是找到自己要做的方向。做研究,绝对不是做综述。

carlyang: 不尽然吧。有些人适合做综合,有些人喜欢走小路。 这位仁兄有如此宽广的视野,佩服

bernini: 打个比方, 满汉全席很好,放在桌子上, 只有站得够高,才可以看到桌子上的珍馐, 可是真要到开饭了的时候,还得一口一口地吃。 约束条件是:肯定吃不完 选择吃什么,放弃什么,这是个问题。:-) 举个例子, 关于新增长的文献综述,Romer写过(Barro, 1989),国人也写过,前者是沿小路上了山,然后鸟瞰来时路,后者是站在远处遥望此山,境界端的不同。


继续讨论: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835&ID=31157&replyID=31157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