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比较优势理论为什么可能错?“——杨小凯可能是对的

最近又读了一遍杨小凯的这篇文章,觉得他可能是对的。

作为一篇严肃的学术文章,这样的题目我觉得是有一点irritating的,会激怒很多新古典的信徒,并且是misleading的,会让人怀疑作者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学直觉,从而将论辩引向经济学的方法论方面去。叫做“重新思考比较优势理论“我觉得更好一点。

说比较优势理论是错的,等于说“托勒密的地心说是错的“,或者“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错的”,一样的,毫无疑义,什么都没有告诉我们,并且会引起混淆。从理论上说,任何理论都是错的,只要他是科学,总有一天会被证伪的。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一个定理,在他的假设基础上推出,逻辑是严密的。如果它错,那是因为它无法解释一些现象,在逻辑严密的基础上,我们只能从假设上找原因:或是因为假设过于简化,或是因为假设与现实不符,或是因为假设导致模型内在的不一致。

在H--O定理中Samuelson作了一个假设:要素密集度互反。这个假设不管有没有经验支持,都是非常奇怪,不合常理的,即导致了模型内在的不一致。

我对这一点深有同感是因为在我自己研究货币理论的时候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货币经济学家做出了和Samuelson同样的事情,在MIU,CIA,OLG模型里面,随意的加入了货币,而忽视了模型内在的不一致。Sidrausky(1967)用MIU模型,Wallace(1980)在OLG模型中加入了货币,得出许多荒谬的结果(比如货币的超中性)。直到1989年Kiyotaky和Randall Wright才第一次从搜寻模型中内在的推导出了货币,搜寻模型一出来,等于说以前在MIU,CIA,OLG模型中推出的结论都是不可靠的,干脆说都是错的。货币理论应该从第一原理推出金融中介和货币的存在,从而才能保证模型的内在一致,一个对货币理论没有深刻思考的人应该是看不到这种必要性的。(想一想像Wallace这样的人,从六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货币,现在也在做搜寻理论)在我研究搜寻模型以前,我无法理解这一点,“经济学家用了三十年时间证明一个不可能成立的定理”,这话也有些太极端了。现在我明白了,
货币理论就是这样,从Sidrausky到Wallace,20年中货币经济学家的所有努力大概都要白费了。

推而广之,如果我们不能在Arrow-Debreu模型中外生的加入货币,那我们同样也没有理由加入厂商,家庭,和制度。Representative agents只要有市场就足够了,不需要制度,也不需要政府,他们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不需要组成企业,甚至不需要结婚,从而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引入家庭。从理论上说,要得到完全一致的模型,我们应该使用最原始的假设,从模型中内生的演化出厂商,制度,企业,也许这要用演进的方法将整个经济史重写一遍,恐怕99%的经济学家都不认为有这个必要,我不知道Neil Wallace和Randall Wright会不会同意我的看法。

理论是走不快的,经济学家要不断的犯错,才能得到一点真正的知识。今天看来,Walsh那本书里大概有一半的内容要被淘汰掉的,十年以后货币理论的研究生还会知道Sidrausky和Stockman吗?今天的真理明天就会变成谬误,互联网时代的知识折旧速度是不是太快了?这很残酷,幸好这还不是最严重的资源浪费。

经济学家在H-O模型中假设了不变的生产函数,总量生产函数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哪一个新古典经济学家能给我讲清楚呢?如果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不仅投入要素的数量发生变化,甚至企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的结构也发生变化,这一切又哪里是一个简单的生产函数所概括得了的?

在不方便的地方做出方便的假设。回头看看Samuelson这位20世纪的经济学巨匠,类似的事情已经做过不止一次了。当年他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进行了精神分裂式的综合,而把真正困难的工作留给了后人,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完成。用Lucas的话说就是:Samuelson把容易做的做完了,而后来的经济学家也要谋生(make a living)。

经济学家为了数学的方便,在真正重要但是困难的地方一带而过,而在容易炫耀技巧的地方长篇论述,以此换得同行的称赞和外行的敬仰。如果结论不符合直觉,就说这是科学推理的神奇力量。

今天的经济学家已经不再为资本的加总问题费神,他们随意的假设总量生产函数,假设效用函数的特殊形式,假设线性的需求曲线。可是偏偏又过于认真的对待自己的结论,而不去问这种结论是否来自不合理的假设。如果在经济学的花园里掘地三尺,就会发现我们建立的是一个多么摇摇欲坠的大厦。所以经济学家才有这么多的争论,经济学才有这么多的流派,我们应该相信谁呢。而现实又有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又不能缺少经济学,也不能等待把理论的东西全搞明白了再去面对现实。如果是那样,就会把现实留给庸医。毕竟,经济学家是研究社会的科学家,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问题,我们岂不要没饭吃了?

眼光放得更远一点,整个人类知识的状况不也是这样吗?20世纪的知识巨人罗素在他最后一本书的最后一页中说:整个人类的知识是建立在不确定,不完善的基础上的(大意)。

一个错误的理论可以造成多大的伤害,生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我们应该有更深切的体会。作为生产经济学知识的工人,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理论,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世界,就贸然去改造它。毕竟理论是灰色的,人世间大概没有什么东西是值得真正认真对待的,即便是经济学。

参见: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27&ID=31454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