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经济学修辞中的话语暴力

走火入魔,本是道教术语。按照道家的观点。“走火”属生理問題。道家安爐鍊丹,首要守丹田,運氣導引,存想一定點,即肚臍下一寸三分之处。即所谓意收丹田:用意識集中心念於此,直至發燒、發熱,稱之為「火」。把火集中后,用意識引導這火,打通任督二脈,甚至於轉小周天、大周天。此过程如方法拿捏不穩,则氣血逆流,致微細神經受損,甚至嘔血或半身不遂,嚴重者因此死亡。

「入魔」则属神经问题。入魔有数种方式,其中一种类似“鬼上身”,修行者希望佛菩薩、上師如来、耶穌、濟公活佛或过路神明助其加持;通过长时间精神上的自我强化,则入“幻境”,又或修道时见各种幻象,心生感应,直至修行者以幻以为真。所谓“魔由心生”。

话语每随时代沿革,十年文革,斯文尽扫,对于大陆中文读者,70年代以后,武侠小说有类大众青年的初级扫盲文本。在武侠小说中,这个本在道教中用于描述修道士通过呼吸控制身体血压和神经传感之后出现幻象的话语,转而在武侠小说中广为适使用。从还珠楼主、金庸大侠到笔花六出的梁羽生等的武侠小说,大量的段落都带着贬义使用这个词语。“走火入魔”,用于指练功不得要决,遂堕入邪路,此一邪路或许可以通过重新修炼正宗武功而得到纠正,但整体上说,“走火入魔”的修道者大多没有“正果”,因为不是正宗的“正道”路径。现代武侠兴于港台,其话语也播于港台。“走火入魔”,此种用于指偏离“正道”走向“邪路”的说法。通过武侠小说,一时广为流传,成为港台大众语言之一。

港台之经济学者,于自由市场经济社会中,追求市场效果,其话语,也以港台大众之语言,讲述复杂的经济学故事。将“走火入魔”这一词语用于经济学批评并有较大影响力者,据我所知,首推张五常教授。张五常1997年5月在《信报》发表《走火入魔的“风水派”》,该文为回应信报 《墨守成章不可取,离经叛道有可为》而作。张五常在文中讽刺以Kenneth Arrow为代表的Santa Fe Approach学院的研究,称之为“走火入魔的风水派”。其理由很简单,张教授认为:“阿罗等人是数学天才,也是理论天才,但他们对世间的真实局限条件,却没有下过什么功夫”。、”这些高手不仅懂电脑,且数学高不可攀,又用上巧妙的假设,于是使人看来更是敬畏有加了。””问题是,这些天才忘记了科学方法的第一课。不管电脑如何了得,不管方程式如何湛深,他们是以市场的数据来解释市场。这是以事实解释事实了。在逻辑上,这是不可能的”。

张五常认为Arrow犯了什么错误呢?张教授并非针对Arrow等的某一实际的论文或是成果而作评论,而是采用一种逻辑判断进行推断。认为他们犯了“以事实解释事实,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错误,这种错误,也就是所谓“相关未必因果”的错误。以经济学方法论而言,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只是增强我们“因果性联想”的准确率,但同时也存在可能性-----此种相关出现的结果,是由第三种因素引起的共同结果。所以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与事物之间的因果性,并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我们仍然需要其他的方式或是理论来解释。因而“相关未必因果”此种错误,几乎每一位经济学的入门老师,都必然不断向学生强调,可以说,对于此种错误的避免,几乎是每一个经济学学生的常识。张五常认为arrow用了极高深的数学,却犯了这一极浅的错误。

诺贝尔奖得主不懂经济学常识!张五常的嘘头未免也太大了点。通过检验各种参数的相关关系,再用理论解释事实,这两个步骤,在经济学方法论上实际上是连贯而成。经济统计,或者说,合适的数学运用,使我们得以脱离经验主义,考察出事物的相关性。经济数据的检验,使经济理论得以依托,遵循有效取样样本及假设检验而使用的经济统计,正是真实世界的一种反映,此种反映,未必因果,却使我们得以了解非我们日常经验所及的事物间的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的得出,是需要使用到大量非大众日常所懂得的“深”的数学工具的。由此产生的方法论,便是所谓工具主义方法论:从大胆的先验假设出发,无须经验证实,充分发挥数学工具,得出相应命题,再检验这些命题的预测能力。

这一方法,在芝加哥学派中,得到大量使用,在佛利民1959的论文中得到充分表达,冀望于通过实际的数据检验,以统一各种经济学学说的分歧。尽管此一冀望落空了,但数十年的经济学论文的积累,充分的数学工具运用,将此一方法发挥至极致。也说明了高深的数学统计与理论的错误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相关性,可以说Arrow等所作的工作,正是此一方法的真传。

事实上,张教授可谓芝加哥学派方法论的嫡系人物之一。回顾张教授昔年在芝加哥大学的毕业论文《佃农理论》,其中证明分成佃租合约之有效性,以此说明较之马歇尔的理论在经济学上有所进步的硬证据,便是依据统计学的证据来检验理论的正误,由此平息各位老师之间的纷争。同样,2000年,张教授在《佃农理论的前因后果》中,在《统计学两得一失》一节中,清楚的归纳了统计学的两个重要用途: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结论何系统的表达复杂的规律。并且认为统计学太过复杂,陷阱太多。最后还认为“理论的验证含义时要预先想出来的,由统计技巧的协助,锦上添花”。可以说,张五常心中,从没有否认过芝加哥学派的方法论,只是不喜欢高深的数学而已。其所批评,不是芝加哥学派的方法论,而是复杂高深的数学式。

但如果仅因为Arrow的高深数学的使用就得出该学派”犯了以事实解释事实”的传统错误,再进而由此冠之以“走火入魔的“风水派””。此种手法,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其背后,仍可窥见张教授以正宗嫡系自居的心态。

“走火入魔”一词,看起来甚为张教授喜爱。时隔2年半之后,1999.11.12张教授又发表文章《懂深不懂浅的学问》,在其结尾,画龙点睛的直接定义了“走火入魔”:“愚见以为,懂深不懂浅的学问,走火入魔也”。即是说,凡张教授以为懂深不懂浅的学问,便通称之为“走火入魔”。而此类学者,便可冠为“走火入魔的某某派”,看起来,张教授是在对Arrow的批评中得到启发,以“走火入魔”为经济学说划了界。而“走火入魔”一词的运用便为此界线区分出了邪正。由此,这一词语便正式由道教经武侠间接进入了经济学评论。这么一来,经济学便也有正邪之分了。

无妨考究一下,张教授眼中的“浅”是什么,“深”又是什么?这或者有利于我们利用这一界定标准推出一些正邪的区分。在《《佃农理论的前因后果》中,张五常自言,他的“浅”得自佛利民提点,“浅”即是“common sense “(常识)。但随着张教授学问日深,到他写《懂深不懂浅的学问》的学问时候,这“浅”便由常识简化成“三招二式”----自私的假设和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经济学来说,不同的简单理论,归根究底,来来去去都是两招基本的原理,活学活用,千变万化,可以推出数之不尽的理论来” 看起来“浅”便是他的“三招二式”了。
但如何是深,张教授也没有给出一个客观明确的标准,大约而言,那些他读不懂,或者不屑于读的包括博奕论在内的高深数学无疑是应该归入深的范围了。这么说来,不但经济学天才Kenneth Arrow 是“走火入魔”,连张教授很佩服的如神似鬼的佛利民也属于“走火入魔”一列了,因为佛利民恐怕也未必真正有兴趣去了解张五常的“三招二式”,而且佛利民在他的成名作《货币论》中用的统计数学,恐怕也不能算太浅吧。推论开来,Nobel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之中,除了Coase、North等有限几位既懂张五常的“真实局限条件”,又不用高深数学的人符合这一非“走火入魔”的标准之外,一切凡在经济学数学化过程中,使用了高深数学者,从丁伯根、萨谬而森到Nash等大多数,也大可归入“走火入魔”一类了。按鄙人揣测,张五常选Arrow为代表,只不过Arrow所研究的数学,深入非线性动力学,确实比较复杂高深,而且他更以Arrow-Debreu均衡著称,实是经济学数学化中的重要人物,所以便被作为靶子罢了。

如果按照张五常的说法考究“正宗”的渊源,那么或许只有从马歇尔往上追溯回归亚当斯密的古典学派中那些只用极少数学的人士,或许才有可能是他所秉承的正宗,而他所读不懂的数学,便是邪魔。以他读不懂的数学程度划分邪正。“走火入魔”一词,划出了经济学的此一正邪界线,何其精彩!

要追问张五常的界线划分得是否正确,未免要先考察经济学是否真的有正统。古代所谓正统,除了暴力夺天下后的重新理论阐发,以受命于天来为这一暴力添加合法性之外,和平时代,多以血脉而定。可惜这世界,早过了“奉天承命”的时代,也非师承、血脉可以界定正统的时代了。(披着早已死去的很不幸的被多次阉割马克思的口号下,倚赖暴力支持而戴着神圣光环的计划经济实践失败,更证明了:“正统从来非天授”!)经济学理论之中,虽有师承,(经济学师承的普及版可以读林行止《经济门楣》大陆版为《经济家学》))却未必有正统。

科学自有自己的评判标准,尽管其判断标准本身也在不断竞争中沿革,但科学始终是科学,科学并不在于有多少人接受,而在于其自身的自恰性和可经过时间过程检验得到自圆其说的概率。(未免有人会说这话有点类似汪丁丁先生了,翻译过来,尽管不太全面,成功的经济学说,就是可以经历长时间下公平竞争和通过各种方式检验而存活的学说,可简化成解释力和可预测性,即适用于未来事件的概率。)追溯200多年的经济学学说发展史,经济学说一直在竞争中扬弃。任何方式的自命正宗,在不断随时间开拓的视野中,只不过是后来者登山的一个立足点和路标而已。

尽管芝加哥学派的方法论,追溯到康德的先验超越以直觉假设而广泛推广得到一时的主流。但这近20年间的经济学发展,仍令人未免对其基础是否可靠产生大量的怀疑。而各种新兴学说,正不断的扬弃这一传统,经济学说,也在这扬弃中进步。“走火入魔”一词,以“我”是否读懂为判断标准,可谓无知的狂妄。此种话语,以“我”为依据,根本不可“对话”,可谓话语暴力。经济学中出现此种修辞和此种心态,实在可悲!

时与日去,张教授非但以自己个人为学理判据,贬低数学工具的方法论持论日嚣,而此种修辞和话语,也广泛流传。2000年底,薛兆丰先生,一篇《走火入魔的汪丁丁》,将张五常的文风,学了个十足十。非但学足了《走火入魔的风水派》一文的词语和界定标准,还将“风水派”升级为“黑话”,用于讽刺汪丁丁先生,其界定依据,也一样秉承张五常-----“我读不懂”。我读不懂,即是“走火入魔”,即是“黑话”。

说起来,薛先生用了“走火入魔”和“黑话”将汪丁丁先生和Arrow、黑格尔并列,若丁丁先生的经济学和哲学学问真足以和上述二位并列,学问至此,汪丁丁先生也足以自傲了!但无疑,文本背后的自命为正宗继承人的薛兆丰先生,恐怕不做如此想,不懂三招二式者,通通邪魔外道。“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差点即是《葵花宝典》了。

殊不知“似我者死,学我者也死”。以眼中的猫画虎,画得再象,依旧也不过是猫而已。非但不似样的三招二式,不足应付这复杂世界,连正宗的“三招二式”也不过经济学视野中一家之言。市场容量决定分工规模,现代的经济学家,同样是一种分工,同样接受市场竞争的检验。

回顾人类历史,数学的运用一直在加深。学会加法,提高了古苏美尔人的生存效率(《数学史》);初等数学的普及,帮助了工业革命进程(潘金斯《英国经济史》);人口普查等统计技术,大大加速了美国的西部开拓(布尔斯庭,《美国人,开拓历程》);复杂的逻辑运算,推动了计算机的发展,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和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如果有合适的“数字化的管理”,更有可能提早数百年使古老的帝国走向有效率的管理。(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无论如何,数学的作用不可低估,休说“三招二式”非经济学正宗,就算“三招二式”如五千言《老子》般精辟,也不足以应付未来的世界。因为我们永远都预测不到未来的世界。在经济学理论中, “三招二式”孰是孰非,后人自有公断,我辈今日言其是非,也徒为后人嘲笑而已。可断言的是:不需要数学的“三招二式”纵可取得正宗地位,也必将被推倒。

经济理论如登山,“渐行渐远还深”。新制度经济学潮起潮落,Coase的获奖,标志着主流经济学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关注和逐步接受。大量相关文献的出现,更增进了学习者对于经济学的理解。华人学者中,杨小凯、周其仁各出机枢,以新制度学派的理论,各走出一番境界,连被目为“走火入魔”的汪丁丁,也对三招二式别有一番阐发。可知世事殊难逆料!

回顾经济学历史,张教授“走火入魔”的话语,和昔日凯恩斯不惜一切打击对手的心态和修辞之间,何其相似!但时与日去,纵凯恩斯的修辞和辩术,可“化石头为面包”,但其理论也无在后人刻毒的审视目光中不断扬弃。张教授作为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无疑自有其学问水准。但错误的修辞,导致了错误的“划界”,更妨碍了学术的沟通和其自身的知识进步。而任何模仿此种修辞和心态的话语,注定了其学术视野的偏执和狭隘。也注定了其学说终将在后人的眼中被淘汰

学术,在自由竞争,平等对话中进步,“正宗”从来不存在,“走火入魔”一词,可以休矣!

注解及参考文献略

 

原文见: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6461&ID=30845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