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人民币升值浅析与应对

古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用这句话来形容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目前的情形毫不为过。在顺利加入了WTO、平息硝烟刚散的“抗非”战役后,中国经济、金融界又“江湖告急”。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人民币面临被升值的可能。

美财长斯诺于2003年6月表示,美国支持中国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在此之前,欧洲央行行长德伊森贝赫曾称中国的汇率制度是个“问题”。IMF也建议中国政府考虑允许人民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更具灵活性。另外,在2003年的七国财长会议上日本财长针对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和30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提出了“人民币升值论”。总的来说,指责中国的原因差不多是这样的:世界工业化国家的实际GDP增长连续三年萎靡不振,而中国经济的生机盎然自然显示与众不同,在一个其他地方一片疲弱的世界里,中国正在抢夺市场份额。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货币挂钩政策更是雪上加霜,世界舆论要求人民币重新估值的问题越来越一致。

面临来自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呈三足鼎立之势的日美欧等多股舆论压力,各路学者各抒己见,分别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比如,面对国际舆论中呼声最高的日本,有学者认为,日本对中国施加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行为隐含着明显的政治动机:因为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很多是农产品,中国农产品在日本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因此中国农产品对日本的出口对日本农民构成了一定压力,而这种压力通过农协演化成了日本国内的一个政治问题。每当国内大选时,日本总会出台一些限制进口中国农产品的政策,其奥妙就在于此。中日贸易有很强的互补性,日本企图通过单纯的贸易保护很难达到目的。但如果让人民币升值,以人民币标价的日本产品在中国的销售价格会下降,中国会不得不进口更多的日本轿车等工业品,而以日元标价的中国蔬菜等农产品的价格则上升,日本农民的压力得到缓解,政府可以得到农民协会更多的选票支持,可谓是一石三鸟之策。在日本国内大选越来越近的时候,日本政府一定会倍加珍惜这一争取选民的良策。还有学者认为:这是日本希望将1985年致使日本经济衰退达十年之久的“广场协议”重演到中国身上……不管舆论如何,即使是占中国出口产品40%的销往地——美国,也需要中国在朝鲜问题、伊朗问题和伊拉克问题上的支持。这意味着,美国目前不会在经济问题上给中国施加过大的压力,而日本方面的压力对中国而言并不是最主要的。

更何况人民币汇率升值论的主要理论依据——“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是片面的、站不住脚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即认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目前之所以出现困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许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低价向国外大量销售商品,不仅使商品输入国的经常项目处于逆差地位,而且打压了其国内商品市场的价格,造成物价不断走低,受到通货紧缩的威胁。由此得出了所谓的结论:中国要对人民币采取升值行动,方能缓解通货紧缩威胁。而实际上,西方等主要发达国家出现通货紧缩的成因复杂,不能简单而论。像日本早在中国出现通货紧缩的好多年前,就已经陷入经济衰退、通货紧缩的困境,硬将日本通货紧缩的成因归咎于中国输出实在过于牵强。难道其产业结构转型迟滞、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通货紧缩及银行呆帐积重难返、制造业成本高、竞争力低下等诸多因素还不足以给日本经济以致命打击吗?从美国的情况来看,由所谓中国廉价商品形成供给进而产生消费在美国居民总支出中占比例微乎其微,而大宗支出如住房、汽车、教育、医疗保健等几乎没有一样是“中国制造”。由此可见,将美国通货紧缩的产生归咎于中国是毫无道理的,完全是由其经济自身的周期性原因所造成,美国经济的疲软源于高技术产业泡沫破灭后的调整,而非贸易状况恶化。有较多的中国廉价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这是中国以劳动力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的结果,使购买中国商品的美国居民以较少的支出获得更多的消费,中国出口产品多为生活必需品,物美价廉,对美国居民反倒应当是一件好事。

如果抛开外部的舆论压力和政治问题,从国内的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如何呢?

一、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原因:

人民币究竟该不该升值,我们不妨参照前车之鉴,同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加以考虑。

1、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经济落后的国家在经济起飞的过程中都经历过本币升值的阶段。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日元对美元之比为360:1。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出口的增加,这个比例最后落到了大约130:1。台湾在1970年时的汇率是40台币折一美元,到1992年台币升值到25.4台币折一美元。二战以后,凡是货币升值的国家,其工业化就比较成功,能够经受住危机的考验,没有彻底垮掉。日本、西德和新加坡都是如此。相反,通过货币贬值来获得发展的国家并没有获得持久的成功,如韩国。可以说,二战以来的历史中,很难找到依靠货币贬值而走向成熟工业化的国家。一国的币值随着经济发展而上涨,已成为一个普遍规律。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时制造能力加强,能够生产的商品品种增多,而成本下降。我国也正处在这个阶段。家电产品从进口变为出口是最典型的例子。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汇率浮动,人民币应该趋向升值,而非贬值。

2、从现实的角度来看,人民币面临升值是诸多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综合结果。

(1)、现行结售汇制度难以真实反映外汇供求。我国的外汇市场名义上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际上是一个强制外汇市场。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正式并轨起,人民币开始实行经常项目下的结售汇管理。管理规定,三资企业外汇收入实行意愿结汇,而中资企业除按规定可保留一定比例的业务周转金以,余下的外汇收入一律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手续。此外,还规定除经常项目和经过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的部分资本项目用汇可到银行购买外,其余一律禁买。在此种“强买强卖”的外汇管理制度下,有结售汇意愿的企业、个人不过是始终跳不出如来佛手心的孙悟空。

(2)、人民币升值长期背离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在汇率并轨前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制。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外汇资金的大量需求,以及增强出口企业的创汇积极性,官定汇率的确定是按照企业出口换汇成本来测算的,由于这种测算方法缺乏效率约束,企业换汇的成本的不断攀升常常迫使政府人为地下调人民币汇率。这种累积性效应导致人民币币值严重背离人民币的实际价值。1994年汇率正式实现并轨时,人民币一次性贬值了50%,加上并轨前人民币累计贬值82.4%,导致了人民币实际币值被严重低估,这种汇率过调造成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在预期的推动下,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或假借外商投资,股份并购等名义结汇,或通过外资企业借入外债,然后办理结汇手续,或伪造出口文件办理结汇,以获取高额利润,从而造成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当时,我国政府按照市场上的外汇调剂价,将人民币汇率定在1美元兑8.7元人民币的价位上。随后这几年,尽管央行频频上市购买外汇,人民币对美元依然升值5.2%。当前人民币依然被严重低估,尚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一旦央行减少干预,人民币迅速升值将不可避免。

(3)、中国经济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升值乃情理之中。十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率,这刷新了原来一直由日本保持的纪录--连续 年经济增长 %。即使后来,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2001年美国“9.11”事件的发生也未能阻挡住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7%以上的年增长率,其稳定、快速、持续的良好经济态势,在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今天,真是“万灰丛中一点红”,它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今世瞩目。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七,据IMF的测算,未来20年中国经济仍可以保持20%的年增长率,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因此,人民币升值亦理所当然。

(4)、国际收支顺差导致外汇市场供过于求。由于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经济由短缺变为过剩,加上农民进城带来的低工资及出口减税等一系列外贸优惠政策,使得我们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年大幅度上涨。据国家统计局估算,1994——2000年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顺差达1715.5亿美元,加上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环境稳定,国内经济高速发展以及我国引进外资政策的到位,国外投资持续增加,特别是港、澳、台的投资占海外总投资达50%以上,中国事实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输入国。由于事实上采取了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近年来随着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持续增长,为保证人民币的稳定,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攀升,最新数据显示,2003年上半年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3400亿美元,而且涨势看不出会逆转。经常项目及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导致市场上外汇供过于求,从而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二、人民币升值的有利影响:

汇率变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人民币升值会给大到国家,小到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呢?

1、有利于国家偿还外债。人民币汇率上升,未偿还外债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负担。

2、有利于改善吸引外资的环境,人民币升值,可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利润增加,从而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促使其进一步追加投资进行再投资。同时还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3、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将汇率调整到与实际均衡汇率运动趋势保持一致的水平上,同时也意味着得到了与国内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最优的汇率价格。它消除了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相对价格扭曲,有利于各个产业的平衡发展,有利于长期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

4、人民币升值减少贸易顺差,有助于减少针对中国的贸易磨擦。

5、减少财政出口补贴压力,有利于将更多资金用于公共部门经济基本建设。

6、人民币升值,给老百姓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出国旅游、留学的机会大大增加,境内投资者对外投资更为有利。总之,国民整体购买将会增强。

三、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事物总有两面性。人民币升值在带给我们无数惊喜的同时,又存在哪些负面影响呢?

1、抑制出口增长。

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同GDP之比已达50%的今天,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影响犹为明显。当前,占我国出口相当比重的主要是农、矿及简单的加工贸易等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少,在国际市场上主要是通过价格优势来赢得客户,一旦人民币大幅度的升值,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将大幅上升,产品将失去竞争力。此外,我国进口的都是一些技术含量高的、经济建设所必需的产品,人民币升值不但不会降低进口量,反而会使进口的外汇需求猛增,从而进一步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2、增加就业压力。由于目前我国提供新增就业机会的主要是出口企业和外资企业,人民币升值将抑制或打击出口,最终将影响到就业。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可能恶化就业形势。

3、影响引进外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在资源、资金、技术等方面异常匮乏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离不开大量海外资金。人民币升值,外商的投资成本将会上升。投资回收期亦会延长,这必然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此外,因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创汇企业将会失去创汇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4、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人民币升值,进口产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将下降,进口替代口行业将受到严重冲击,利润下降。此外,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需求增长缓慢,出口品及相关行业生产萎缩。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人民币升值使得一部分资源从高效率的进口替代品和出口部门退出,最终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受阻。

5、引发投机资本对市场的冲击。资本市场上活跃的多为国际游资,其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大量短期资本可能通过各种渠道的流入资本市场的逐利行为,引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6、将导致外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大量资本流入中国资本市场,使我国的外债规模相应扩大。

四、结论:人民币目前不宜升值

面对人民币升值的种种利弊,人民币是否升值,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人民币升值的目的在于使人民币汇率与我国经济实际相吻合。从长远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只是,这种变革应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相适应,要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同时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在我国需要继续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人民币汇率作为一种调节手段,在近期内保持稳定将更有利于保持2002年以来较好的外贸出口增长势头,而良好的外贸出口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是有重要的作用。在人民币升值变动所产生外贸需求弹性尚难测算的情况下,如果贸然调高人民币汇率,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外向需要萎缩风险。

从国际经验来看,一般来说,利用调低汇率解决国际收支逆差的较多,而采用调高汇率解决顺差的却不多,就是因为调高汇率对金融市场和出口的负面影响较大,所以常用其他办法来解决顺差。就目前情况而言,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蒙代尔所说的:“中国货币政策其最大的成就就是保持了汇率稳定。”因此,权衡利弊,我认为:目前人民币不宜升值,人民币汇率应保持基本稳定。

五、应对措施:

受国内外经济因素的综合影响,人民币升值已是大势所趋,为防止人民币升值过快给我国外贸及相关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同时,也为了加快我国引进外资的力度,缓解国内经济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控制人民币的升势尤为必要。

1、针对种种争议,作好解释工作,并运用其他经济手段,缓解国际舆论压力。人民币升值并非解决贸易顺差的唯一手段。近期,中国就与美国签署了三个大宗采购合同,总价值超过60亿美元。这表明中国有诚意缩小对美贸易顺差。

2、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一直以来,央行作为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大户通过外汇的买卖调控人民币汇率的走势。由于人民币多年来面临升值的压力,央行为放慢人民币的升值速度,被迫在外汇市场上多次大量收购外汇。今后一段时间,除了继续依赖央行频繁入市干预汇率以外,还需寻求根本性的措施——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前途是光明,但道路是坎坷的。尽管我国外汇体制已朝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可目前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扭曲的,汇率的波动还不能真正反映供求的变化。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银行结售汇的强制性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是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缺失的重要原因,使人民币汇率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汇率。因此,应将目前国内企业的强制结售汇制逐渐过渡到意愿结售汇制,使整个外汇供求有效地出清价格,同时使价格也能灵活地引导和调节供求。随着外汇市场供求情况的变化,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当前推进人民币结售汇率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应逐步由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过渡,目前情况下先由外汇管理局审定,允许一些企业保留一定比例的外汇和收入,并逐步扩大此类企业的范围和留存外汇的比例,同时简化进口用汇的审批内容和程序,直至最终完全实现自由结售汇,即进出口企业完全根据自身的需要来选择是否留存外汇以及留存多少外汇。实行经常项目可兑换后,基本实现经常项目的意愿结售汇,资本项目的意愿结售汇还需要根据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逐步改进。意愿结售汇的实行,可使外汇的市场供求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需求,汇率能够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调控作用。

(2)、增加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

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是增加人民币汇率灵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使市场交易主体能够比较自由地根据汇率信号作出反应,使汇率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调节机制。

(3)、人民汇率调控目标可由钉住美元转为钉住一篮子货币。

篮子中包括美元、日元和欧元三种货币,可根据贸易情况选择适当权数。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方式,有助于淡化市场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关注程度,稳定我国对美元区、日元区和欧元区的贸易条件。当市场供求关系与篮子货币计算出的目标汇率有差异时,甚至方向不一致时,必须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进行调整。

(4)、适当控制储备规模的过度增长。

鉴于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外汇储备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国际警线(尽管这些警戒指标不具备绝对的可靠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表明已具备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我国外汇储备来源的可靠性也在逐步增强,另外,近年来外汇储备高速度递增,我国将无法承受如此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

3、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最终将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而且将在国际货币本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持续了较高的增长,国际收支状况良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攀升,这与人民币非自由兑换倾向的现状极不相称。因此,我国应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但要注意,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一个渐次的实现过程,是需要有成熟、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作为前提的。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也不可坐以待时地贻误良机。

4、外向型战略向启动内部需要转变。人民币升值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届时将给出口、就业等问题造成不可预知的冲击。所以,我们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要调整分配关系,遏制两极分化,普遍提高工人、农民的购买力,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扩大范围包括农村和民工等。

5、继续鼓励资本特别是外资。如果继续压抑劳动权利将加剧而不是缓解劳动力过剩。劳动时间的延长、工资和劳动保障的削减,甚至童工的出现都在加剧劳动力过剩,促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盲目扩张。应该从保护资本向保护劳动转变,从保护劳动入手,调整劳资关系,限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盲目发展。另外,应取消对外资的一切优惠,对国内资本提供平等条件。特别是对国内企业减税,在垄断部门实行市场准入。外资不是越多越好,特别是外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将很快出现过剩。

 

讨论: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30&ID=39048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