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张五常研究(一)

――――――――――――――――――――――――――――――
说明:下列引文均摘自从网上找到的张五常随笔或演讲,小标题和点评为本人所加,不代表张五常的观点!而且任何评论皆不针对张五常的学术观点,对他的学术成就,本人只有钦佩。本文只试图跳出学术圈,在这个前提下,就让我们象看周星驰的电影那样,从头到脚看一下张五常。
――――――――――――――――――――――――――――――

1、张老伯的当时博士考题,堪称经典,现在的经济学博士大都还应该答不出来,而老伯只要一句话就过关!

“其实,价格理论开始失传,我早应在十多年前就察觉到。那时替香港中学的高级会考出经济试题,我问:什么是价格?(What is price?)中学教师及同事们无不哗然,认为我不应该那样问。可能他们认为我问得太浅吧,但今天的经济学博士大部分应该答不出来。这个「浅」题目是艾智仁三十多年前出博士试题时常问的,我当时只答一句就过了关:价格是消费者在边际上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
――“价格理论快要失传了”,991013

点评:看看人家这个博士考题,真够返璞归真的。张老伯也太难为中学生,既然是Alchian用来难博士生,既然连博士都应该答不上来,您老怎么能就信手去考中学生了呢?还有,大部分博士答不上来是应该的,要是答上来了,估计博士多半是假的。

2、张老伯的博士口试题――答案还是一句

“在加大考博士口试时,赫舒拉发问:为什么需求曲线是向右下倾斜的?我答:因为人的行为就是那样。赫氏当时是考理论的代表人,听到我那样答了一句,道:你在理论上下过功夫,我不用再问了。这一问一答后来在加大传为佳话。”
――“价格理论快要失传了”,991013

评点:一旦一问一答传为佳话,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就可了不得,就是说这简短的对话中充满“禅机”。大师出手,份量自然一掂就知。如果笑而不答,是不是境界更高?我所遇到的老师们怎么一点禅意也没有?是怎么出考卷的?是怎么批分数的?我要是这么回答,老师肯定说我没在理论上下功夫。

3、一句顶一万句

“几年前我问过几个专于金融财务学的年青学者,有没有读过费沙(I. Fisher)的《利息理论》。他们都说没有,因为是过时了。胡说八道!这些后起之秀本领再大,也不可能有费沙十分之一的功力。今天不能,永远也不能!(费沙名着的第一段只有一句--「收入是一连串的事件」--不知他们想过没有?)”
――“价格理论快要失传了”,991013

点评:看文章的网游们有没有想过最后那句Fisher的名言?别看大陆的那些经济学家人五人六的,千万别稀罕,他们再努力也比不上一个死人的十分之一。Fisher这身功力可是空前绝后,不知道是如何练就?一段只有一句,怎么看怎么像古龙。

4、成本与竞争的关系只有佛老的书中有(佛老即佛利民,国内称他为弗里德曼)

“几年前遇到一位很有天分的中国年青经济学者,在英国的一间名大学拿得博士的。我问他有没有读过佛利民的《价格理论》一书,他说没有,因为是过时了!没有读过佛老该书的第五章多次,怎可以知道成本与竞争的关系呢?当然,你可以无师自通,自己发明,但何必自创人家已经说过的?虚心地拜读,读之再三,不是会节省很多时间吗?”
――“价格理论快要失传了”,991013

点评:虽然张老伯是不点名,而且只批评了一位中国年青经济学者,但是我估计大多数中国的年青经济学者都要心慌了,怎么样?都没看过佛老该书的第五章吧?那就歇菜。小时候班主任就常用这招,厉害着呢!

5、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原理(两招)及其使用口诀

“一个现象可能由好些不同部分组合。要把整个现象解释,可用几个不同的简单理论,逐部分击破。在经济学来说,不同的简单理论,归根究底,来来去去都是两招基本的原理,活学活用,千变万化,可以推出数之不尽的理论来。上述的两招基本经济原理,香港念经济的中学生都学过,只是功力尚浅,不知道这两招可以用得威力无穷。我曾说过真正的理解,要由浅入深、由深转复杂,再由复杂转深、再转浅,来来回回好几次。
第一招,自私的假设,是说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皆毫无例外地在局限条件下争取最大的利益。……
第二招,需求定律,是说每个人在任何情况下,其需求曲线皆毫无例外地向右下倾斜。……”
――懂深不懂浅的学问,991112

点评:经济学其实很简单,搞那么复杂干什么?两招学会以后,关键就是如何变化,让人觉得眼花缭乱晃人眼了。

6、学会两招,破尽天下武功
“在解释世界的经验中,我从来没有用过上述以外的两个招式。我所认识的,比我年长的经济学大师,有时喜欢过一下数学方程式的瘾,花巧地表演一下。但若与他们坐下来,问他们有什幺在这两招之外的新意,他们是答不出来的。”
――懂深不懂浅的学问,991112

点评:令狐大侠的气度,学会独孤九剑,就可以笑傲浆糊了。

7、老伯的博士论文到底有没有创见?

“我自己的博士论文——《佃农理论》——推翻了经济学二百年的观点,应该是有创见了吧。但我的老师艾智仁对我说:「你的佃农理论是传统的经济理论,半点创见也没有;但传统的佃农理论,却是因为不明白经济理论而搞错了。」这样,你说是我创新,还是历来分析佃农的学者创新?”
――博士论文是怎样写成,990819

点评:千万别在张老伯面前抖机灵、拍马屁,这不,一说老伯有创新,他就反问你,把问题交给你,你说是不是创新?估计正确答案只能是用一句话,否则就成不了佳话。

8、三年与三十年
“六十年代初期,我大约下过三年苦功读书,昼夜不分地在图书馆内生活,但其后就与书隔离了。严格来说,我没有读书(或读他人的论着)起码三十年。我喜欢天马行空地自己去想--就是与同事研讨我也是不喜欢的。对我来说,独自思考是一种乐趣,因此,在学术上我从来没有与他人合作过一篇文章。”
――博士论文是怎样写成,990819

点评:不读书是读书年数的10倍,能够这样做,而且在学术界依然风采依旧,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总在别人的前面,是别人都来看他的书,体会他的思想,而不是相反,这样就可以了。张老伯是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的,从上面的字词推断,早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就不看书了。而我碰到的都是靠看书多才会写文章的,看样子确实有差距,而且差距不小。

(待续)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