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工作搜寻理论的思考与讨论

溯浪:

大家好,请问大家有没有做这个理论方面的人啊,其实我觉得工作搜寻理论的发展也有很长时间了,而且据我自己稍稍的了解,美国在这个理论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了,也是劳动经济学方面的一大块。但是我一直好像没有在国内看到有关于这个理论的文献综述或者是这个理论的应用我也一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者是国内的劳动力流动不适合使用这个模型,还是这个模型本身在计量方面特别困难,还是数据的缘故,我自己是一直没有发现具体的原因是什么?

故诚心请教大家,请了解或者是关注这个问题的同仁们回贴聊聊!


呵呵,没有回复的,先自己回复两篇,望吸引大家注意,^_^,

毕竟就业理论本身就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大块,而工作搜寻理论在事业问题上面的解释也是具备相当的解释力的,昨天我特意到书店看了一下萨缪尔森最新的17版,看看里面现在有了工作搜寻理论没有,还是看到了一点用很简洁的文字语言进行了一点描述,记得以前在学习12版和16版的时候好像都还没有工作搜寻理论,在罗默的宏观经济学中工作搜寻理论也占了好几页纸,最近我看国内翻译的基本劳动经济学的教材里面都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讲述工作搜寻理论,特别是在经济学手册(the handbook of economics)里面的劳动经济学分册里面用了两大章来专门讲述工作搜寻理论,其作者都是西北大学MORTESEN教授,而且建立的工作搜寻理论之上的工作匹配模型,即莫藤森——皮萨里德斯模型,也往往可以在politic economics和labor economics上看到,记得好像工作搜寻理论在理论上的贡献是为贝弗利奇曲线提供了微观基础。

我对这个理论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在一个年GDP平均增长速度为7%的国家中出现目前就业紧张的局面觉得难于理解。当然,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解释这个原因,制度性带来的区域差异和人才的相对集聚效应,但是我对这种解释的一点疑惑是中国的GDP有超过50%是在沿海完成的,沿海就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吸纳足够的人才(没有实证的支持,仅是自己在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可以说就业的紧张可以用刘易斯和托罗达的二元理论来解释,即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工业化初期的时候,从第一产业中示释放出来的农村劳动力造成了沿海地区的和中心发达城市的无限劳动力的供给,是的,这种情况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可以感受到,但是,农村劳动力的侵占很难进入高级劳动力领域,我所指的高级人才是指拥有本科以上学历或者是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劳动者。但是,从我们现实中看到的是,大学生毕业难已经成为了全民讨论的话题了,而且相当多的高级技术人才不能从老工业基地向新兴的工业化地区转移。

对这个问题的思索导致了我继续往下面思考,那么就是说在我们国家的职工和职业岗位之间的匹配出现了一些问题,或者说社会和国家中没有出现有效的匹配机制导致了工作搜寻的成本过高,职工和职业之间出现了大规模的不协调或者说不对成,信息成本过高,工作寻访中有形的旅途成本过高,在这一点上还是有一定的数据支持的,2003年第一季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全国69个大中城市的调查统计发现,存在着152.6万个就业岗位找不到合适的劳工,而在同时具有相应劳动技能的劳动却正处于失业状态,也就是说在今年一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17%的就业机会在无形中流失了,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每100个劳动者中,如果说有14个是由于就业岗位的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那么另外有15个是因为供求不匹配的原因而不能就业。因此在2003五月间,许多媒体惊呼: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一个“百幕大之迷

当然,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还有其他的缘故,比如说学校改革,特别是专业改革,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远远落后于市场改革和市场需求结构,但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是,在劳动力工作寻访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导致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去年冬天我本来非常想进行一个市场调查,就是专门关于中国高校毕业生搜寻情况的调查。主要的调查项目是1、从开始找工作到正式签约并且完全决定去该单位上班中间所耗费的时间。2、在这一段时间中总共花费了多少金钱。3、在这一段时间中去过城市的多少。4、参加人才交易会的多少。5、最后是通过什么渠道找到现在的工作?6、目前工作的薪酬。7、对目前工作的满意度。

我想就这些变量做一个回归,得出某些结论,看与工作寻访理论中的经典结论是否一致,特别是这两个变量之间,即找工作所花的时间和金钱与已经找到的工作的薪水和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后来由于找不到科研经费的支持,这个调查一直没有完成,今天我突发奇想,何不借助网络的帮助来完成我自己的这个心愿呢?既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以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所能得出来的结论对我们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都是具备相当意义的,而且从网络所覆盖的范围出发,可以非常完美的满足大数定律的要求,还枉我自己一直在写Internet与大学生工作寻访的文章呢?

特就这个问题向版主提出,看版主能否助一臂之力,并且看各位劳动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各位同学以及老师提出看法,群策群力。想当初我选择这个论文的目的也是为了自己找工作着想的,我想自己的论文完成了,对找工作的机制也了解了,自己也能找到好的工作了,呵呵,但是现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兴趣越来越大了,也还想先把自己的学问做好。

总之,对这个问题的思索是基于一种学术的兴趣和力图对现实问题的解读,并欲求对中国的佼佼学子贡献自己一点知识和力量!

谢谢各位了!


废墟:

SARGENT的《DYNAMIC MACROECONMIC THEORY》整个第2章就是讲“SEARCH”。

SARGENT的RMT CHAPTER 5、19 都在讲失业及货币的SEARCH MODEL。

如果是对这种问题感兴趣的话,是不应该看萨谬尔森的初级教科书的,ROMER的书这些东西也讲的太少了。

 

溯浪:
 
谢谢版主的推荐,明天把这两本书找来好好看看
萨金特的这本书我一直不敢看,觉得还是难了一点,所以没有知道,以后在数学上还要狂补一下才好了
关于你说的萨金特的第二本书是什么书,我有点不是很明白,RMT是什么?还望告知,谢先!
关于我看萨缪尔森的教材,是因为这书我比较推崇,其原因:1、这本书折中主义的体现,基本上纳入了主流经济学所有的最新发展的进行了归纳 2、这本书体现了自斯密之后一直被忽略的经济学描述主义的行文风格,当我们沉溺于现代经济学复杂的数学推理过程时,往往缺乏对经济学现实的整体把握,所以我喜欢常常翻翻这本书。记得前年上汪丁丁老师的经济思想史研讨班时,我曾问汪老师推荐几本教材,他就说萨缪尔森的16版,我回答说这本书很久以前就背过了,他笑笑说:“每个人的悟性不同罢了”。呵呵


废墟:

Recursive Macroeconomic Theory

AUTHOR: Lars Ljungqvist (Author), Thomas J. Sargent (Author)

http://www.bookfinder.us/review6/0262194511.html

 

继续讨论: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18218&id=42199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