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张五常《通缩与跌价不同》有何不妥?

Ah_sa:

张五常《还敛集》:通缩与跌价不同
还敛集:通缩与跌价不同
日期:2003年01月14日

"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间接地是香港的中央银行...而通胀或通缩大致上也会跟美国的走...通胀或通缩率的大幅分离也可在市场图利,虽然比较复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image2]]


fallegend:

香港回归以后,HK$的Inflation Rate的走势图与US$开始异常?


eyiu:
 
这个其实没有什么特别. 经济学的前题就是说, 局限条件有什么变化, 跟随而来的后果也会有变化, 现象也会变化.

想想 97 之前后, “当家作主”的局限的巨大变化, 再加上普遍上游资的跟红顶白,就知道资金的流向的决定了…

再谈下去就要谈政治了, 不谈…


Ah_sa:

为什么"市场图利"没有令香港通胀或通缩跟美国的走?


eyiu:
 
答案同上.

比较夸张的说法, 如果一个”资本主义”的地方突然共产起来, 任你怎样将货币联系起来, 那个地方一样有通缩.

那个说法适用于制度不变, 人均生产力没有大变, 其它竞争对手的实力没有什变, 这是个前题. 想”当家作主”是什么的一回事吧?


Ah_sa:
 
张五常的观点基于无套利 (no arbitrage) 状态:
E*HKP=USP

where
E=Exchange rate (price of US $ in terms of HK $)
HKP=price level of HK
USP=price level of US

If E=7.8 over time, then
HKP(t)/HKP(t-1)=USP(t)/USP(t-1)
=> HK inflation = US inflation

这种说法有何不妥?


eyiu:
 
你想问的是”无套利说法不妥”还是”出现的现象不妥”? 我说的是说法没不妥, 现象也没有不妥, 因为前设的竞争环境变了, 当中的环境转变再不适合市场图利, 所以现象没有”合理地”出现. 如果联系货币是”万能”的, 那亚洲就不会出现金融风暴.

你说的应该是”无套利”的说法不对, 那是什么不对?


DNKM:

以下是引用Ah_sa在2004-1-8 0:43:00的发言:
张五常的观点基于无套利 (no arbitrage) 状态:
E*HKP=USP

where
E=Exchange rate (price of US $ in terms of HK $)
HKP=price level of HK
USP=price level of US

If E=7.8 over time, then
HKP(t)/HKP(t-1)=USP(t)/USP(t-1)
=>  HK inflation = US inflation

这种说法有何不妥?


要么 E*HKP=USP这个公式不成立。
要么E出了问题。


Ah_sa:
 
Violations of PPP
There is plenty empirical evidence showing that in reality both absolute and relative PPP are violated, not only in the short term but also over longer periods of time (more on this below).

“How wide is the border?” (Engels and Rogers, 1996) The paper considers 14 different goods. For each good i, it computes a measure of volatility over time (V ijk) of the rela-tive price of the good for each pair of US and Canadian cities in the sample. If the law of one price held (in the more gen-eral sense that the same good sells at the same price in any two locations, in the same country or in different countries),then there would be no volatility. A larger V ijk indicates a stronger failure of the law of one price between locations jand k.

The main question is: after having accounted for physical distance, is volatility higher when the two cities are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border? The answer is YES, the border matters a lot.
 点击浏览该文件


张三李四:
 
以下是引用eyiu在2004-1-7 10:02:00的发言:
答案同上.

比较夸张的说法, 如果一个”资本主义”的地方突然共产起来, 任你怎样将货币联系起来, 那个地方一样有通缩.

那个说法适用于制度不变, 人均生产力没有大变, 其它竞争对手的实力没有什变, 这是个前题. 想”当家作主”是什么的一回事吧?


eyiu兄此论只怕是有问题的.较之香港97之变,1949年中共席卷大陆算得上是天翻地覆吧?可共产党执政之后面临的第一个经济问题是通货膨胀.

香港97之后面临通缩之苦,恐怕是别有缘故的.


eyiu:
 
呵, 那就要看首先是共谁的产. 我对历史不太懂, 以我有限所知, 共产党当年接手的除了是政权之外, 应该还有国民党揽发的钞票吧. 之后之事, 共产不用钞票,
以排队代替钞票, 排队有通胀吗? 莫非越排越长?

香港当然有其它原因, 但都离不开制度和竞争力的问题. 简单的说, 香港没有其它资源, 只有专业人士知识资产, 97年之前是帮老外赚钱, 从中取利. 回归后, 老外走了, 大陆当香港是外资, 禁止或不容易把香港专业打进大陆, 那香港人服务谁而从中取利? 又其它国家将货币贬值, 大陆的竞争优势开始发挥, 香港的相对竞争力自然低下, 资金的流向可想而知, 后果不言自明吧…当然简单的说法总有减去了真实世界的实质性, 我这说法也有偏差了.


张三李四:
 
当年金圆券是限兑的,按人头算,多的共产党不管,现在我爷爷手里还有一大堆,不知道算不算文物.

共产党手里的通胀,跟国民党的滥发货币关系不大,这时候还没来得及"共产".及至"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价格机制不再发挥作用,当然,如eyiu所说,也就不可能再有通胀或通缩了.

eyiu兄在楼上所论,是有道理的,但这与"共产"何干?香港在中国沿海的地理位置固然不错,却未必是最好的,能有今日之繁荣,很大程度是历史的机缘巧合.随着大陆的缓慢而持续的制度演变,其相对重要性下降是必然的.


eyiu:
 
我没有说和共产有或没有关系, 我只是想说一个地方的制度安排可以使通胀或通缩可能有莫大的关系. Ah sa提出的论点是在商品的运销图利可以使两地的通胀或通缩连系. 我说的是制度的改变对资金或投资的流向是更明显和快速. 商品的运销图利不是想是便是, 当中要打通人事和运输的关系, 开始成本比例上很高. 相反, 资金的流向是打电话就成了, 还可以透过现时流行的基金的专业性将资金左调右调, 快得出奇. 例子可以看香港近期的由沙士前后环境, 由银行体系不足够港元现金, 到现在金融管理局时常出现接美元估港元, 银行体系的港元突然大增, cpi 的增幅由长期看 –ve 到年尾预期为0或变正数, 变化之大之速, 是上年年初没有人估算过…

内地的生活指数和工资现时还是以倍数的计, 为何现时突然好象好起来, 我真是不能想出一个答案来.


duandaodi:
 
是不是资金总量发生了变化?97前香港的性质和97后有了多大的不同,我不知道,但这种不同现在反映到政治层面上比较明显。按理说,香港的民主应该对中央很有意义,能够影响大陆才对,可现在的情况似乎不是这样。我想可能这会影响资金走向。
另外,不怕香港的朋友生气,我认为大陆挺港的政策是一个错误。短期内可能有利于政治利益,长期的结果并不一定看好。


张三李四:
 
通货膨胀未必都只是"货币问题".不要说美国和香港了,不要说联系汇率了.就是使用同一货币的两个不同地区都未必能保证通货膨胀率完全相同,比方说同使用金银的中世纪欧洲与元明中国,比方说同使用英镑的一战前的英国本土及殖民地.

经济发展速度,工资增长率,非贸易品所占比重都会在其中扮演角色.

所谓"一价定理",无论在产品市场,还是金融市场,都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的抽象.

但张五常先生所说的是大致相仿,应该也不错吧?这一差额也许恰恰反映了套利所需的交易成本张先生说了,套利比较复杂,又得汇市又得期货市场的,还得预期,呵呵.


duandaodi:

张三兄此言差矣!
美国与香港并不是两个消费上差很多的国家和地区,而且楼主已指明,是一方通胀,一方通缩,这是走势问题。作为两个同样货币的地区(一国内)或是英国本土与殖民地,好像与美国和香港的例子有所不同。 楼主要探讨的好像就是为什么走势不同。(而且不同是自97之后)


eyiu:
 
其实在近期香港”突然看好”的情况里, 有很多人都认为是中央的政策使然. 我其实不太相信. CEPA 最有利的是工业, 但香港的工业所剩无几, 第三产业的利益我想不多. 自由行也真的是有利, 我想重要性在于增强信心. 商店受益的多是售珠宝金器的, 食店或化妆品的, 是局部性的受益, 受益再多还是有限. 反而我想是真的街上多了”人气”, 增强了香港本土的消费意欲. 货币离岸结算的好处其实现在还是似有若无, 因为银行只可以做人民币结算, 不可做贷款.

再想的一下, 其实 duandaodi 所说的挺港政策本身是”拆墙松绑”的, 对自由经济的主流来说本身也是一种好事, 而且这些都不是短期政策, 可以长期做的. 都是一个国家的人, 都不应有那幺多限制.

货币突然的大量的流入香港, 突然看好, 最初我认为是”挺港资金”, 但可以连续多月直到现在还是在流入, 又不似. 又香港的投资机会最多的都是投资国企股, 新股集资等, 但如果老外要买国企, 可到美国买, 未必需要到香港来. 放在银行又没有利息, 债市香港没有大市场. 美元的长期势头, 又是看跌, 放资金在香港, 岂不是贬值? 在听收音机, 有人问一汇市经纪资金从何以来, 汇市经纪也没有答出个所以来. 真不明资金入来的香港的含意.

民主嘛, 我想和资金流向没有明显的关系.


张三李四:
 
以下是引用duandaodi在2004-1-13 18:21:00的发言:
张三兄此言差矣!
美国与香港并不是两个消费上差很多的国家和地区,而且楼主已指明,是一方通胀,一方通缩,这是走势问题。作为两个同样货币的地区(一国内)或是英国本土与殖民地,好像与美国和香港的例子有所不同。 楼主要探讨的好像就是为什么走势不同。(而且不同是自97之后)


呵呵,我恰恰也不同意duandaodi兄的说法.

固定汇率下的通货膨胀情况适用斯堪的纳维亚模型.如果我记得不错,通货膨胀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有关,并不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值,更与消费水准无关.

当然,就美国与香港的实例而言,可能"非贸易品比重"这个因素更重要.

斯堪的纳维亚模型的意义在于对购买力平价在短期通常不能成立作了进一步的动态阐释.只要两个货币区的通货膨胀率可以不一样,那一个通涨,一个通缩又为什么不可以了?

香港是以贸易立港的,以金融,贸易,运输,房产,服务为经济支柱,没有什么制造业.这种经济结构受经济周期影响很大,问题不拘限于97之后,97之前为什么其通胀率远高于美国?道理是一样的.

香港的独特经济结构又决定了消费中非贸易品的比例很大,这是无法套利的.比如影响香港价格指数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房地产价格,香港的写字楼又没办法搬到纽约去的,怎么来套利?所以我认为楼主提出的问题也不难解释.


duandaodi:
 
因为今天要回家,只能匆匆与大家讨论,想法不成熟,原谅。
1.如eyju兄所说,中央对香港的政策不过是拆墙松绑,但是媒体为什么会的四宣扬挺港政策呢?hayek早就说过,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我的理解,呵呵)。中央这种宣传会对香港的民主有影响吗?我认为会的。会影响人气吗?我认为也会的。会影响资金流向吗?这比较复杂,但如果大致比较一下,也会的。如果这种做法仅仅是拆墙松绑,会一直持续下去,而且政治上也用不着怎样大力宣传。
2.张三兄的帖子我要好好想一想了。但是政治制度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人们的预期,由于97前后的变化,而且是刚刚开始却又不能避免的变化,增加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增加,必然会减少交易(至少在香港会是这样)。试想一下,这时候人们会持有什么样的资产以应对不确定性?所以短期内,香港的通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长期呢?


张三李四:
 
预期是会起作用的,但97香港回归大家并不是到97才知道会有这回事,10几年前就已成定局.按照通常的规律,这一因素在金融市场的作用应该早被消化.

我的愚见,短期是因为世界经济低谷和亚洲金融危机,香港的经济结构决定了其所受冲击必然较大.长期是因为香港相对重要性的必然下降.


Ah_sa: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image2]]


张三李四:

香港近期楼市和消费颇有趋热之势,我相信,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香港的通胀水平很快会超过美国。

这将证明我在楼上的解释,而且是预测成功。呵呵。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57&id=40050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