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讨论]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

qimans:

这是原贴“[推荐]为什么这个版面这么冷清,仅仅因为是新开张吗?”中引出的话题,很有意思,就把它独立出来,供大家讨论。

引题:
yulinlan的题目是“区域科技创新与某市经济发展”,他想通过区域发展的非均衡理论来分析一个地区内部的科技和经济的关联问题,以及在科技创新层面上如何缩小差距等。
关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我没有异议。但对通过科技创新来缩小地区内部的差距,我有不同意见。我倒觉得科技创新的马太效应,反而会导致地区总量差距的扩大。

不同意见:
yulinlan认为:科技创新确实存在经济越发达科技发展越好,科技进步又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而穷的地方没钱搞科技这也是事实,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也就自然越难,所发挥的贡献率也很低。但问题是区域现状要求不能让差距继续扩大,是否有一个解决的尝试方案?
一个地区的落后要求在营造良好地方发展环境的同时,吸引外力以形成发展的初步驱动力,从实地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一个地方特别是地方政府往往将“宝”全压在“招商引资”上,而且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往往只强调引进的收益而忽视了成本(这或许与地方长官任职期限与考核政绩机制有关),尤其是长期成本,比如引进污染型企业或科技含量低的企业,在长远来看这将制约本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通过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来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同时,可能带来的是整体科技创新的不可持续性成本,这里面是否有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解决的合理通道?

Qimans则认为: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讨论:
(1)为什么地区差距扩大就一定是坏事呢?影响社会稳定,还是影响当地官员的政治前途?我倒是认为减少地区差距的最好办法是让落后地区消失!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免费技能培训等政策,让贫穷地区的人们移民到发达地区来,不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让本身就不适合经济发展的地区去浪费资源呢?
(2)科技创新的成果要转化成生产力,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和较高的人力资本为基础。我们设想,即使地区政府免费将发达地区的科技成果转让给落后地区,它们能使之转换成生产力吗?如果能转换其效率又如何?

重要的问题:
(1)科技创新是会导致地区差距扩大还是缩小?在什么条件下会扩大或缩小?
(2)地区差距扩大或缩小会导致什么结果?好的?坏的?经济的?政治的?为什么要缩小地区差距?!
(3)若缩小地区差距是重要的,那么通过什么措施是有效率的,依靠科技创新?还是通过人口迁移?或其它?


yulinlan:
 
哈哈,现在才发现斑竹还开了一个专门的讨论贴,谢谢斑竹,的确考虑周到!我先按个人理解回答斑竹提的“重要的问题”,希望其他有兴趣的兄弟姐妹加入探讨。
(1)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存在良性循环(对发达地区而言),也存在恶性循环(对贫困或欠发达地区而言)我个人理解,科技创新有层次之分,如果能让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各自发挥其相异能力(比较优势),良性循环能得到加强,恶性循环也可能得到缓和。至于在什么条件下扩大或缩小,这也是我疑惑的问题。
(2)地区差距扩大是现实,属于实证范围,好坏评价则是规范的,我们国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涵义之一应该是说要遏制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其实这里面又涉及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地区差距是必然,适度的差距甚至能激发“你追我赶”的动力,但到底怎样才算“适度”,这似乎又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差距是和谁比,就在国内比?还是和其他国家或地区比?
(3)纯粹依靠科技创新,当然无法解决地区差距问题,但离开科技创新,地区差距从长远来看,将可能越拉越大,因为当前时代的特征之一是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人口迁移我觉得不可行,虽然目前大量外出劳动力其实已经有类似迁移的特性,但毕竟不同,迁移涉及的问题是综合的,不仅仅是经济学的,很多人文因素和政治考虑都必须纳入。


qimans:
 
让我们先来看点讨论地区差距的实证性文献。

关于地区差异是当前最重要的话题,《经济研究》2003年第3期,第11期和2004年第1期上有好几篇的实证性文献。

李国平 范红忠(2003)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向东部地区不断集中的同时,人口却没有相应地向那里集中,造成核心发达地区生产与人口分布的高度失衡。因此鼓励中西部贫困人口向东部尤其是东部核心区域流动,是解决我国地区经济差异的有效策略。龚六堂 谢丹阳(2004)则分析了我国各省之间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指出从1989年起,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差异水平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而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差异从1970-1993年在缩小,但从1994年开始,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差异水平反而开始上升。

王小鲁 樊纲(2004)考察了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率在各地区间的配置与流动状况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其中指出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是明显的,而东西部之间的人力资本存量有一定的差距,且更为突出的差距是中西部地区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程度太低,在人力资本的产出率方面无法与东部竞争,这是制约中西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林毅夫 刘培林(2003)从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角度,指出中国地区差距是由于我国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导致生产要素存量的配置结构与地区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相违背的结果。而陆铭等(2004)从地区分工体系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区域经济差距和地区分割的问题,指出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可以促进落后地区加入分工体系,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

由上可知,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有很多,但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地区比较优势是重要的。我认为从地区比较优势来看,落后地区劳动力的迁移比提倡在落后地区搞科技创新更有效率,也更可行!

上述观点,请指教!


yulinlan:
 
谢谢斑竹转引的几篇实证论文,有一部分我也读过,不过仍有一些疑问:
(1)正如王小鲁 樊纲(2004)所指出的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地区差距的贡献是明显的,但是劳动力流动与人口迁移并不是等同的。个人觉得几位学者所指的劳动力流动主要是指中西部地区外出劳力(打工潮),他们在发达地区辛勤劳动,扣除最基本的生活消费后,将余下的收入汇回老家从而使世代务农的家乡收入得到明显提高,这些相对地缩小了地区收入差距。李国平 范红忠(2003)所指的地区差距主要原因是“人口没有相应地向东部地区集中”,这个原因是事实,但他所说的有效策略也只是说鼓励人口流动,并没说鼓励人口迁移。
(2)我还是坚持认为,通过人口迁移的方式解决地区差距,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幻想,过于理想化,但不实际。我不知道国外是否有比较显著地说明这个方案可行的案例?
(3)正如斑竹所总结的那样,“影响地区经济差距的因素有很多,但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地区比较优势是重要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其实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而比较优势正是我所说的“如果能让发达和欠发达地区各自发挥其相异能力(比较优势)”,关键是如何将比较优势与不同的劳动力质量和人力资本存量通过科技创新以一个“怎样的”方式结合起来?
欢迎回应!批评指正。

顺便把我在原贴“[推荐]为什么这个版面这么冷清,仅仅因为是新开张吗?”上跟贴的内容转录:
(1)小规模移民可以实现,但大规模的呢?个人觉得斑竹的“落后地区消失”不太符合实际,不具可行性,何况我们还没考虑发达地区是否愿意接收移民?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并不存在适合与不适合,在特定一个历史时期内,经济发展必然有高低层次和阶段之分,而且这些分类本身存在互补与兼容,关键是看如何寻找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途径,斑竹所说的“政府补贴等财政转移政策和免费技能培训等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措施”都是减少差距的方案。
(2)科技创新转化绩效固然与人力资本存量紧密相关,一个欠发达地区在科技创新上也不是无所作为,至少可以在一些应用型的技术改造和革新上,依靠一些技术人员还是可以实现的,意思是说,科技创新也有层次之分,发达地区发展高层次的比如高新科技产业,欠发达地区则可以发展相对低层次的创新,比如传统产业应用型技术等。


qimans:
 
呵呵,简单地说,我的观点是,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中西部的经济发展主要靠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而东部的经济发展则可以强调向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发展。如果以政府的手段在中西部搞大规模的技术创新,其成本和效果可以想象。


yulinlan:

哈哈,这个问题原来主要分歧在于是否让政府来搞技术创新,原来我们所言的观点对立点偏离了。斑竹,谢谢你的热情讨论。
政府不可能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才是真正的主体,这个角色区分是很明显的,也没多大讨论空间,政府在技术创新上的作用,个人觉得主要只有一个,即是服务而不是直接参与,比如提供一些信息或者中介服务,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让企业和其他组织在这个环境中充分发挥,不能以自己政府短期利益来片面强调招商引资而忽视了本地区创新能力的持续性。
中西部的经济发展靠产业转移和技术扩散,这我同意,“人口迁移”,我觉得还是以“人口流动”替换为好。
附加一个讨论话题:类似这样的选题,如何建立模型?哪些模型可以反映非均衡经济与非均衡科技之间的互动关系?请Qimans和龚老师两位斑竹以及其他兄弟姐妹继续参与。


yulinlan:

我在实地调研中发现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有一个山区县的科技管理部门不是一般我们所知道的科技局,而是和当地教育部门合并成“科教局”,而这个山区县和其他比邻的山区县(同属一个地级市)相比科技实力明显较高,这是否仅仅是巧合,还是有一些关联?
个人觉得,在山区县,教育部门相对于科技部门更容易申请到上级的拨款,该山区县是否有可能以教育的名义申请科技经费从而启动本地区的科技创新,实现初始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创造经济效益再反哺教育?


qimans:

"政府不可能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才是真正的主体",可你的论题却明明是基于“政府是创新主体”而提出的。
如果以企业来决定是否进行创新,按比较优势的判断是,落后地区的企业会优先选择技术模仿或引入,而先进地区的企业才有优势进行科技创新。所以落后地区政府会将主要力量放在普及基础教育上,这样才会有利于技术扩散的加快。你知道这些山区的科技局都在做什么吗?你知道所谓的科技创新项目是怎么评出来的么?对此类“创新”,我实在不敢乐观!


yulinlan:
 
(1)我的论题是区域科技创新与某市经济发展,这个题目没隐含“政府是创新主体”的涵义啊,是不是我的“一个地方特别是地方政府往往将“宝”全压在“招商引资”上”这个例子误导大家了?这句话的前面也有“一个地区的落后要求在营造良好地方发展环境的同时,吸引外力以形成发展的初步驱动力”。这应该不会误导吧?
(2) 模仿也是创新啊,只是创新的层次低了点,它至少也是在吸收的情况下进行模仿嘛!甚至有些属于“引入”范畴的也包含着创新的成分在内的。先进地区其实也有很大部分是在模仿或引入的基础上创新的,自主创新并不是很多,包括不少大型企业集团。
(3)我实地调研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持续将近三周,对所调研的山区科技局运作有所认识,具体做什么也知道一些,至于如何评出创新项目也略知,虽有不规范之处,但总不至于一点用处都没,Qimans斑竹的“不敢乐观”似乎过于悲观了点。
(4)另外,斑竹的这个观点“所以落后地区政府会将主要力量放在普及基础教育上,这样才会有利于技术扩散的加快。”我不太赞同,因为调研的结果显示恰恰是落后地区在为发达地区普及基础教育,因为山区抓基础教育,山区孩子完成基础教育考出去后,大多选择发达地区就业,没回老家如何利于本地区技术扩散加快?即使没考上大学的,也大都选择出去打工。而且山区搞基础教育,由于基础教育对本地区的直接效益并不明显,其实也大都是为完成指标任务而实施的,但科技就不同,效益比教育明显直接而且快多了,这里面也是我在考虑特殊科技管理体制“科教局”的原因之一。


qimans:
 
哈哈,“因为调研的结果显示恰恰是落后地区在为发达地区普及基础教育,因为山区抓基础教育,山区孩子完成基础教育考出去后,大多选择发达地区就业,没回老家如何利于本地区技术扩散加快?即使没考上大学的,也大都选择出去打工。” 你还说人口流动不重要么?

如果你是从山区政府角度出发,这一论点无可厚诽;但从区域政府(包括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山区)或更大范围内的资源有效配置来看,落后地区过分强调科技创新只会导致资源浪费!或者你对科技创新有更多的内涵,包括技术引进和模仿,这样的话,我也是同意的。

另外,政府以科技局的形式来促进地区的科技创新,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路。说实话,我本人就在某计划单列市的政府部门工作过,与科技局还是有些接触的,也知道其中的一些运作程序,所以我的担心并不是没由来的。至于你说的“科教局”的形式是不是更好一些,也许吧,但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此外,关于调研工作,我也做过不少,体会是调研范围和研究角度一定会受项目发包方的影响。不知你们有没有做过企业调研,知道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吗?如果做过企业调研的话,企业是你们自己选的,还是当地政府安排好的?调研时有政府人员在场么?在有政府人员陪同下的调研,企业敢说实话么?

因此,这个论题不如缩小为“如何形成有效的机制促进落后地区企业自发的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来得更有意义些。


yulinlan:

不错,Qimans斑竹的论题缩小建议我会仔细考虑的,谢谢!不过这里重新梳理一下几个小问题,免得误会。
(1)我没说过“人口流动不重要”,只是觉得应把斑竹所说的“人口迁移”改成“人口流动”合适点而已,请斑竹再看一下我回复的帖子内容。
(2)“落后地区过分强调科技创新只会导致资源浪费!”斑竹这句我完全同意,但现实是落后地区过分忽视科技创新。
(3)“政府以科技局的形式来促进地区的科技创新,这故羌苹檬贝乃悸贰!闭饩涓芯跤械悴焕斫猓ü萍季只蛏Υ俳行奈笠堤乇鹗侵行∑笠底鲆恍┛萍夹畔⒎瘢佣玫卮俳镜厍目萍即葱绿嵘负渭苹盟悸罚坑植皇侨每萍季肿约喝ジ闶裁纯萍枷钅垦蟹⒒蛘咧概扇挝裣麓铮?BR>(4)斑竹有工作经历,对基层科技部门的运作方式,肯定会比我更有体会。我们做过企业调研,企业有政府安排的,也有自己选择的,我们也知道调研不一定能看到事实全部。这个我们在调研前心里就都有数的。
很感谢斑竹的回复,从你的观点,我也受益良多!3Q!

另外一个问题,我在考虑政府在地区科技创新作用的时候,并不只是指山区政府,我所调研的地级市是同时跨越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山区的,所以地方政府主要是指市级政府,山区县只是县级,而科技方面包括三项经费等是从省划拨到市,再通过市统筹安排的,山区县其实是很被动的,这或许也是现在讨论“省直管县”新体制的原因之一吧。


qimans:


"政府通过科技局或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做一些科技信息服务,从而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的科技创新提升,谈何计划经济思路?又不是让科技局自己去搞什么科技项目研发或者指派任务下达?",呵呵,看来各地的科技局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哟。
好了,讨论先进行到此,希望您的研究成果早日完成!


xdx:
 
撰写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这样的论文实在没有意义。文献多如牛毛,不会有什么新意。
 

yulinlan:
 
xdx兄台说得有道理,这方面的文献确实很多,所以近来写综述甚感吃力。但个人认为,文献多并不代表不值得写了,正如研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文献更多,但还是有一大批人乐此不疲。我的选题初衷就是想在区域非均衡理论框架下,将区域缩小至市域,并对一个特殊市域经济案例进行比较深入的剖析,以求在实证上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本人是区域经济的初学者,水平有限,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无法做到有所创新,只好从实证上找出路了)不知xdx兄台可否赐教一二?Thx!


chenfeng73: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人口迁移",有政府强制迁徙或战乱引起的等,举不胜举,也大多由经济发达区域迁向落后地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几乎每次都是一部"血泪史".美国历史上的西迁,对于白人来讲是"田园牧歌"式的,是奋斗、冒险,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对于印地安人来讲确是一部"血泪史".据我所知,目前世界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非流血)移民就是三峡移民,但其也非完美无缺。认为大规模"人口迁移"作为解决区域差距的方式,目前看不大现实。
“落后地区科技创新“难度极大,但也绝非绝对不可行,印度、意大利南部地区、爱尔兰、英国北部都是相对落后地区创新的范例。科技创新是复杂系统,有时相当偶然。
科技创新的主导,我想并非应当是谁,政府作为主导许多时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比如当地经济增长主要来源存量(国有成分)增长,民间资本占有量相当可怜,外商直接投资量很少或几乎没有,即便有也大多看重市场,垂直式的企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关联性极差,技术外溢只是可能有。而存量所带来的增长缓慢或逐年下降,增量部分还不成气候,怎么办?


lbyd:
 
很高兴参加讨论,根据你的思路在这里发表一下我的观点:
1 如果你要单纯运用区域经济的非均衡理论来阐述这一问题,可能意义不大。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不仅多,而且很多早以成为区域经济的理论经典:弗朗索瓦的增长极理论阐述的就是某一区域利用技术创新实现经济的聚集和发展,从而对周边地区带动和辐射的过程;赫尔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对经济中心的极化效应和滴涓效应也做了经典的论述;经济发展梯度理论也是建立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之上的,而这里的高梯度区域就是技术创新的发源地。因此,可考虑运用数理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也许意义大一点。并且这方面的文献也不算少
2关于技术创新的主体,我想只能是企业。熊彼特关于创新的论述是很好的解释,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就是企业家精神。至于中国的所谓科技局的职能和地位,我想也不用过多进行评价,计划经济的思路和痕迹注定它的作用只能是局部的。市场在发现价格和实现资源配置的作用不用赘述,市场经济中的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是降低交易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最好机制。
3区域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我想它实现的载体应该是区域内的产业,技术-产业-区域经济增长或发展的主线对问题的分析更好把握,而且在现实中的例子也很多。
4对人力资本的论述我不敢苟同。没有良好的教育基础和资源一个区域想进行科技创新要么是空话,要么是资源的浪费。中国建国后的历史教训已经够沉重了!硅谷等崛起和发展那一个不是利用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教育机构作为孵化器的。


yulinlan:

非常感谢 lbyd网友加入探讨,过了这么长时间,又忙着找工作,这个帖子说实话我自己都有些淡忘。lbyd 网友的观点使我获益良多:(1)纯粹的理论探讨我是不敢动手也没能力进行所谓的创新。因此我赞同lbyd 的观点,在数理模型上改进的确是可取的,但很惭愧,建立模型正是我的软肋,请lbyd 网友可否就模型赐教一二?(2)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个问题我想几乎可以不必再作讨论了;(3)根据林毅夫先生的观点,技术选择与本地区的资源禀赋及其体现出来的比较优势相关,二者契合才可能具备自生能力,所以我想对于研究一个区域或者具体的地区产业选择上,技术选择是企业、产业形成初始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着眼点,那么是否更完整的路线是:资源禀赋—比较优势—技术、科教—企业、政府—产业—区域经济发展?(4)良好的教育基础和资源是促进一个区域长期持续发展的要素之一,这个我非常同意,也似乎不是讨论的主旨,应该讨论的是政府的短期行为(当然也有个人的短期行为)而导致对当地教育的忽视和教育投入的不足,如何影响本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资源的培育?


lbyd:

很高兴与 yulinlan 网友讨论这个话题。(1)对于建立模型来分析区域经济问题,就是对KRUGMAN这样的大家也不是个容易的事。关于区域技术创新与技术模仿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或发展方面的文章,如DESMET(2000)、KOKKO,A.(1994)、MCDERMOTT(1995)等也许能给你些帮助。(2)关于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的问题,我是看到你的题目后的一些思考。因为看起来你说的区域是城市,所以我认为对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的论述意义并不重要。因为企业在这里已经是给定的了,是以企业为主体来研究技术问题了。另外,关于技术选择和资源禀赋的论述其实也不是林教授的观点,据我所知至少可以追溯到俄林-赫可希尔。

 

参阅:http://bbs.efn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92527&id=45420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