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挑战与对策

摘要:当前我国金融业面临外汇储备保值、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等三方面重要挑战与发展机遇。在外汇储备保值方面应当抛弃传统思维,可尝试应用金融工程技术进行风险管理;在金融改革上要有长远的和战略的眼光,应加以稳步推进,并与制度完善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先区域化后国际化,通过货币互换等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

关键词:外汇储备保值  金融改革  人民币国际地位

  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与机遇,大致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巨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二是金融改革,三是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这三方面问题既可以成为独立的重大问题,也是相互关联的关乎我国金融业长久发展的一组重大问题。同时,这三方面问题又都必须放在经济与金融活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中,以及放在当前美国金融灾难正在向全球扩散的重大影响中,进行分析并寻求稳妥、必要和适宜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

一、创新对策化解巨额外汇储备风险

  曾几何时,外汇和美元曾是人们趋之若鹜的东西,但在美元走软和美国债价格下跌的动荡时期,拥有大量美元外汇和美国债将面临着巨大的资产缩水和收益下降的风险。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直逼2万亿美元,其中极大部分是美国债、企业债、美元现金,因此,如何降低持有风险,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实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目前我们似乎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境地,如果我们不继续增持美国债,美国为解决其自身危机而大量增发美元,就会导致美元贬值和债券价格下跌;如果我们继续增持,虽然可以一时协助维持美元强势,避免一时的损失,但却进一步加大了我们的外汇储备风险。因此,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与挑战。

  从目前的外汇储备管理方法和措施看,我们似乎并没有太多选择和创新,仍然采用一些传统的、被动的思路和方法,如动用储备购买美国国债以稳定其利率和债券价格,通过管理浮动汇率以放缓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然而,在美国大规模救市时期,我们对其干预的能力和效果是有限的;在国内,我们只能减缓受损的速度,更何况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已不是我们所能完全控制的,当前我们大部分行动的代价是我们储备的风险在不断膨胀。

  那么,新思路和新方法怎么去寻找呢?实际上,我们的这些行为都是金融活动,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规避相关风险,而规避金融风险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应用金融工程技术。金融工程技术主要是指将多种工程技术综合应用到金融领域,设计、开发和实施新型的金融工具和金融工序,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金融问题。金融工程技术起源于风险管理,因规避金融风险而产生的,风险管理也成为现代金融工程技术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应用金融工程技术来规避和化解我国外汇储备风险,应当是我们在寻求对策时考虑的重要方向。

  可以尝试的方法之一是,把所持“美国国债”或“新增持部分”进行金融创新,产生新的金融衍生品,如把“债息收入”从“美国国债”中分离出来,并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所引起的“价值增减”结合起来,进行优化组合。一般而言,美元贬值和对人民币汇率下降,美元的货币利率将趋于上升和美国债价格下跌,因而,在当期债息收入增加的同时会出现价值损耗或资产缩水,反之则反是。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风险对冲机制,能在一定程度降低美元储备的资产损失。当然,这种对冲可能是部分对冲,因为债息收入变化与国债价值增减在数量上不会完全相等,在汇率变动很大时后者往往大于前者。

  接下来就是要找这种衍生品的买家。实际上,我国继续增持美国债早已不是为了寻求储备收益,而是为帮助稳定美元。上述金融衍生品的构造也清楚显示,只要美元不贬值,我国就要放弃增持美国债所能得到的全部或大部分收益。因此,从我国增持行动的目的看,美国就应该对这一行动负有担保的责任和义务,应当成为这种因防范增持风险而产生的金融衍生品的购买方,应当对美元可能出现的贬值给我国增持美国债所带来的损失,即该金融衍生品中不完全对冲部分所产生的损失,负起责任和承担损失。同时对我国来说,出于协助美国渡过金融危机而增持美国债的行动,至少是在不使风险继续膨胀和增加额外损失的前提下,才是理性的和合理的,也才是受到公平和公正对待的。因此,基于以上认识和判断,这种金融衍生品应当由美国财政部分和美联储来购买。并且,我国在继续增持美国债和构造金融衍生品之前,就应当与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进行协调并达成相关协议。

  如果美国财政部分和美联储不愿意达成相关协议,也就是不愿对中国增持美国债可能出现的风险膨胀和额外损失承担责任,那么,也可以在上述对冲机制中嵌入放大机制和起放大作用的“杠杆”,使对冲头寸趋于平衡,然后在美国市场寻找买家,并且把金融衍生品的发行与美国债的增持在数量上进行挂钩和捆绑,以此起到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不过,在当前美国金融动荡和美元汇率极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能很难在市场上找到交易对手,因此,这一策略需要等到金融局势稳定下来后才有可能去尝试。目前较为合理的办法仍是与发行国债的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进行协调,使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同时也促使其承担起维持美元币值稳定的责任。

  但是,上述所谓化解我国外汇储备增持风险的方法,也只是思路性的解析,是储备风险管理创新的一次抛砖引玉,而不能算作某种成熟的和可操作的方法。当然,除了具体策略性思路之外,我们还应当对增持美国国债有些更长远的战略考虑。首要的一条就是让美国承认和接纳我国成为其国际地缘政治关系国中的重要成员。目前,我国已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对美国抗击金融风暴和防止金融崩溃起到重要作用,是继英国、德国和日本之后在当前维护和支持强势美元的最重要力量。因此,我国有理由要求美国放弃意识形态的偏见,着眼于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和真诚合作,把我国接纳为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关系国,允许我国在美国进行合法的商业投资,扩大双方在经济、科技和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让我国在提供帮助和享受权利方面实现平衡和受到公平待遇。

二、金融改革仍应稳步推进

  在经济与金融发展的正常时期,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金融业状况的人都知道,二者的差距不仅仅是在资产规模、服务态度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运行体制、业务模式和金融创新能力的差距。也就说,我国金融业的真正软肋是运行体制和经营模式的落后,核心竞争力差也主要差在这两个方面,这也是可能导致我国金融业在不断开放过程受到大的冲击的主要原因。但在当前形势下,这些问题却很少有人提及了。

  那么,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所认识到的问题在当前情况下,还是不是问题?还是“因为我们体制与模式比较落后而受美国金融灾难影响较小”,而使得我们的问题真的已经变成了优势?实际上,就前一个方面而言,虽然近几年通过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等取得了较大进步,但离现代金融运行体制还相差甚远。金融活动是市场体系的重要部分,在经济与金融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尤其是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新兴力量和贸易大国,不应当让金融部门隔绝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深化和完善,不能让金融部门处于一个非竞争结构和环境去提升竞争力。同时,金融活动应当服务市场经济的所有微观主体,而不仅仅是部分主体或政府政策,否则我国就会把大量服务需求留给外资金融机构,金融活动的功能就不能与市场机制的功能相互融合。在我国金融业运行体制改革上,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长远眼光、战略眼光和发展眼光,应当继续稳步推进下去。外部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正是我们学习经验和教训的大好机会,是我们自身进行改革、调整和发展的有利时期。但在战术上,则应做到目标性、系统性、渐近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结合,把提高金融效率和竞争力与增强国家金融安全紧密结合起来,把体制改革与制度完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优秀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把金融改革与创新同降低外部金融动荡的影响、构建金融安全防火墙和建立长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结合实际起来。

  在金融业务模式创新方面,我国与美国正好处在两个极端。华尔街因为金融创新过度导致各金融产品、项目和各机构之间关联性增强而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系统性风险膨胀,并且其创新过度表现在把金融工程技术一味地应用于投机和追求暴利上,因而其泡沫破灭和形成系统性灾难就只是迟早的事了。但我国则正相反,金融创新少之又少,业务模式相对简单而缺乏竞争力,更主要的是那些能够规避实体经济经营风险的金融工程技术没有得到应用和发挥应有的功能作用。华尔街金融灾难的好处就在于让我们能认识在表面正常情况下所潜藏的金融风险,把导致危机的行为与因素暴露出来,让我们能更清楚哪些是合理的因素,是经济与金融竞争力的真正构成要素,哪些是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加予预防的,而不因为危机的产生就让我们停止金融工程技术的正确应用和金融产品的有益创新。例如,上述针对我国外汇储备资产保值而构造的金融衍生品,就是一种单个项目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产品,而不是工具的反复使用,也就不会增加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

  当然,华尔街金融危机对我国今后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是金融业作为服务部门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不能通过一些过度的创新手法,以吸取大量社会资本为目的,而形成一个自我食利的金融产业和一堆不断膨胀的金融泡沫;二是对形式和内容日益复杂的金融活动必须加强监管,切忌形成表面完备而实际松散的监管体制,必须不断改善监管和评价的体制、原则、方法和技术,使监管本身与被监管对象能同步发展。当前,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要处理好放活金融机构与加强金融监管的关系,在继续深化金融运行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务创新的同时,有效整合各方监管职能和资源,构筑统一、有效的监管体系,做到规范、有序地推进。

三、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是一个长期过程

  人民币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需要可自由兑换、汇率和利率市场化、国内金融市场发达等许多条件,尤其是需要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作支撑,而这些条件尚并不具备。我国目前仍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利率还不能完全由市场来决定,资本出入境流动仍受到较严格的管制,这是由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维护经济环境稳定的要求所决定的。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量力而行,需要一个长期准备过程。但我国目前可以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策略,依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去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并把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与我国金融改革推进和金融安全体系构建结合起来。

  一方面,可以考虑人民币先区域化后国际化,先部分国际化后全面国际化。通过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本轮的金融危机,人民币已在周边国家和东盟各国树立了良好信誉,成为可接受硬通货,并且东盟各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都加强了金融监管,加之东盟各国的经济总量也比较小,金融活动及其影响易于监测,尤其是对异常的经济和金融变动容易引进警惕和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因此,可以考虑利用我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和平台,在扩大贸易和投资的同时逐步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和流通。2007年我国与东盟贸易额已由2004年1059亿美元增加到2025亿美元,三年内就翻了一番,这是2002年我国与东盟签署《我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2004年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议(CAFTA)免税行动开始实施以来,双方努力扩大贸易、投资和政府合作的结果。贸易和投资的一体化发展,也带来了金融服务需求的扩大和一体化要求,以及共同构筑更深层次的金融合作和更加安全稳定的金融环境的愿望。因此,在我国和东盟国家实现人民币的区域化,实际上已进入了可操作阶段,可以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

  另一方面,可以把人民币的国际化与外汇储备的多元化结合起来。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有多种方式,其中货币互换是可行的方法之一。我国作为突出的贸易大国,国内市场对外开放度很大,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交往与金融业务往来都比较大,这就使得我国与其进行双边或多边的货币互换成为可能。近几年,我国人民银行与许多国家央行进行了货币互换,2002年6月与韩国银行签订20亿美元货币互换协议, 2003年12月和2005年10月两次与印度尼西亚银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2007年9月与日本银行续签了货币互换协议。进行多次有序和与多币种的货币互换,一方面可以实现储备资产结构的多元化,有效降低汇率变动风险和储备资产缩水的损失,另一方面,在人民币对美元走强的形势下,能给交换国带来不同程度的收益,提供币值坚挺的储备资产,降低本国外汇储备风险等,从而可以在更多国家加快提高人民币的接受程度,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和增加使用量,加快树立人民币的良好“品牌形象”,为今后的亚洲化和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网址:http://space.efnchina.com/user1/1965/9883.html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