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水多了是洪灾,钱多了是什么?

  “中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什么奇迹都能发生。谁说小草一夜之间不能长成大树?谁说冰窖转眼之间不能变成火炉?谁说在世界经济一片萧条之中中国楼市不能逆势飞扬、高歌猛进?仅仅半年时间,楼市就发生惊天大逆转,从低迷、寂寥和败落,转变到火热、激昂和高潮,成交量成井喷式爆发,买楼就像捡白菜,几连夜排队争抢几百套房源;楼价如同搭上了火箭,腾腾直窜,几乎每个小时都在上涨,北京房价眼看就要突破3万关口。如此疯狂的楼市,正在折腾国家经济,正在透支中国经济的未来。”
  这是手机上一篇文章对于中国楼市的描述和分析。因为没有署名作者,我不能指出是哪位作者的描述和分析。有一些夸张,但基本上是事实。至少,对于一些一线城市而言基本上是事实。而我要加的一个小注是:姐姐住在穷乡僻壤的剑阁县白龙镇,这些年因为送两个孩子读书上大学,一直没有能力建新房子。她说,本来希望手头攒够了钱,再建新房子,但是看样子攒钱的速度是赶不上房子涨价的速度了。于是痛下决心,借钱也要先把新房子盖起来。她看好了一块地(根据自己的财富约束了),在镇规划区离镇中心最边远的一公路边上。姐姐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如果你自己住,当然可以。如果你想建了将来卖,那么要考虑地震过后大规模建房的事实。头天姐姐、姐夫与卖方初步谈好了,三间半房子的地基(当地丈量地基的一种方式,每间房开间3.8米,入深10米),8.4万元。第二天,我陪姐姐再去的时候,卖方就要求低于10.5万元不卖了。白龙的情况有些特殊,属于地震灾区,政府对于受灾房屋重建有一定的补贴和其它优惠,建房需求巨大,不过人们看涨的心理是可见一斑的。
  不需再讲房价上涨的事实了。这里我要重点分析一下房价上涨的原因、含义与后果。
  抽象地讲,房价由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决定。这供给一方,是需要做调查研究的。我没有调查,因此没有发言权。单说需求一方吧。说得通俗一点,一定是钱多了。今年上半年,新增信贷总额达到7.37万亿,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8%。据说,上半年流入房地产的信贷资金少说也有8000亿。最近财政部会计司称,一些上市公司可能将部分银行贷款投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从而在国内市场中制造了虚假繁荣的局面。傻瓜,不是可能,这就是事实。稍微对实际有所了解的人都是知道这一点的。并不仅仅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今天企业才将钱投入房市和股市投机牟利,而是早就开始了这样的行当。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实体经济恶化,短期难见好转,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又造成流动性泛滥,从事这样行当的企业应该是更多了。
  中国经济总体上是一个产能过剩的经济,这是由我们的经济体制所决定了的。体制性的“投资冲动”、“消费压抑”仍然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想当初,1998至2003年,中国经济一直处在通货紧缩的阴影之中,只是因为加入WTO,强大的外部需求才救中国经济免于陷入通货紧缩之中。曾经有日本和美国人指责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货紧缩,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西方的高消费、超前消费,中国单方面是不可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这也正是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的大量廉价商品抑制了美国的物价上涨,因而美国可以长期、大规模地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而不至引发通货膨胀。然而,货币扩张之下的钱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引发房地产和股市价格大幅上涨。在“居者有其房”政策目标的追求下,“房地美”、“房利美”代表政府承担一部分购房风险,进一步地推高了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终归要破裂的,于是有了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
  这里涉及在虚拟经济空前发达的今天,怎样看待货币数量论的问题。理论上,货币量过多,最终是要引发物价上涨的。但是今天的经济早已经不是上世纪初叶的经济了。虚拟经济空前发达,货币扩张,钱首先流入的不是商品和劳务市场,而是货币和资本市场;首先上涨的不是商品和劳务价格,而是资产价格(在货币自由兑换条件下,还有下降的汇率)。而且,这中间的传导时滞无疑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正是蒙代尔、麦金农等所强调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商品和劳务市场反应速度不一样的问题。理想的办法,是把资产价格也纳入通货膨胀指数的考虑之中。但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资产价格受到预期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具有易涨易跌的属性,怎样把资产价格纳入通货膨胀指数的考虑之中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无论如何,不能因为没有通货膨胀就可以尽情挥洒货币。在虚拟经济空前发达的今天,以是否有通货膨胀来确立货币政策本来就是危险的。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因为体制性“投资冲动”和“消费压抑”而面临潜在通货紧缩压力的国家,如果以是否有通货膨胀来确立货币政策,用货币扩张的需求管理替代制度改革来避免潜在通货紧缩的发生,那么就是危险又危险了。或许,通货膨胀到来之时,便是“滞胀”时代开始之日。尽管我反复强调外需对于中国经济长期至关重要,但是请记住,不要指望还有2002至2008年那样强大的外需来吸收国内巨大的产能了。上一轮的世界经济繁荣与西方国家高消费、提前消费造成的叠加效应是有很大关系的,乃是一种非常规的高增长。一定意义上,华尔街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一种高消费、提前消费生活方式的终结。危机意味着世界经济将从非常规的高增长回归到常规的正常增长上,我们的出口应该不会再有28%的增速了。此一时,彼一时,1998年的宏观调控应该是不容易成功复制到今天的。由于中国的经济波动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原因之外,更多的是转轨经济的特殊制度原因,因此最终我们还得依靠邓小平的改革才能解决问题。凯恩斯需求管理只能解决市场经济的一般性波动,只能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有利于改革的宏观环境。
  美国长期的、大规模的货币扩张导致华尔街金融危机发生,中国的货币扩张会导致金融危机发生吗?我的回答是,可能性不大。不是说中国的资产泡沫不会吹得很大,而是中国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制可以避免银行的大规模倒闭,而且中国也具有避免房地产泡沫大幅破裂的条件。当然,并不是说这样做是没有代价的。凡事都有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的资产泡沫,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的真正危害在于对于制造业的伤害。不要整天高科技、高附加值地在那里喊,能挣钱的事,能挣更多的钱的事还要我们成天在那里喊呀喊的吗?像我们这样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人力资源含量又不高的国家,依靠处在盈利边际上的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仅至关重要,也最是需要关注的。
  房价上涨可不是简单的工业厂房、商业店铺成本上升的问题,而是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想想看,房价高企,工人的生活成本就不能低下来。因房价高企而导致的工人生活成本的上升谁来承担?和这个问题性质相同的另一个问题是,商品消费税是由消费者承担,还是由企业承担?答案是,消费者和企业共同分担。产品的需求弹性高,企业分担的就要多一些;产品的需求弹性低,消费者分担的就要多一些。同样的道理,房价上升对于工人生活成本的提升也是要由工人和企业共同分担的。这就是交易的性质。我们不要只是看到交易双方对立的那一面,还要看到双方利益一致的一面。你的成本其实也是我的成本,当然,你的收益也是我的受益。科斯定理讲的无非就是这样一个交易的性质。所以,当看到中国有几个城市已经进入世界生活成本前25位的时候(注明一点的是,排在第一位的是日本的东京),我是忧从中来。我们远没有达到别人那样的人均收入,未来依靠什么参与国际竞争来改善民生呢?
  而且,流动性过剩,经济就会充满投机性,人们就会热衷于挣快钱,干短、频、快项目,而不是去从事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这样的长期项目。这对于竞争力的培育和长期经济发展显然是极其不利的。在我看来,当前股市和楼市的火爆正是经济充满投机性,人们热衷于挣快钱的结果。不要简单将股市和楼市的火爆看作是实体经济企稳回暖的信号,股市和楼市的火爆表明的恰恰是实体经济的困难。不否认实体经济有企稳回暖的迹象,但是这个迹象不是火爆的股市和楼市。电视报道发电量重新处于历史的高峰;同事的岳父从事包装木盒生产,他告诉我,6月之前他岳父的厂里一个订单也没有,然而进入6月开始满负荷生产了。这些就是实体经济企稳回暖的迹象。不过,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关注经济企稳回暖的基础是什么。
  不只如此,房价过快增长还可能压抑我们本来亟待开发的国内消费需求。同样是上述的那篇手机文章,讲到对于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调查表明:40%的购房是刚性需求,40%是改善性需求,20%是投机需求(顺便说一下手机文章的缺陷,看完了不能保存,所以无法用原语言来引述了)。先说那40%的改善性需求。姐姐建房是改善性需求了。她之所以选择建房,是出于现在不建地价会更高的恐惧。她是要负债提前来建她的改善性住房。她说了,先把房子建起来,暂不去住。我的判断,为了建这个房子,她又要省吃俭用了。再说那40%的刚性需求吧。侄儿参加工作没有几年,结婚买房子,二哥资助一点,他的岳父母资助一点,自己攒了一些,再贷款一些。这应该是刚性需求了。为了他买房子,三家人恐怕都要节省开支了。病中的老妈还不忘记给我讲述侄儿媳妇会过日子。我的老妈呀,不会过日子行吗?不要以为,买了房子就会买家具、买电器,就会带动消费。帐不能这样算。房价不高企,他们本来也是要买家具、买电器的;房价不高企,他们本来是可以消费得更多更好的。美国房价上涨,财富效应会增加人们的消费。在中国,我认为房价在高位过快增长反而会压抑国内消费需求。房价过快增长可能绑架中国经济使其进一步依赖投资而不是消费来维持高增长。
  老实说,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一个收入转移的巨大机器。只不过,这个机器从事的是将广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向少数高收入人群和特权人群转移的工作。
  大家或许关心,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吗?我的回答是,是的,还会上涨。理由如下:国际经济前景还不明朗,国内实体经济企稳回暖还缺乏稳定的基础,扩张的货币政策还不会逆转,而房价上涨的预期已经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中央政府有控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意图,也缺乏有效的手段。更何况,在地方政府的内心深处,从来都是希望房价上涨的。
  水多了是洪灾,钱多了是什么?洪灾大概是不会发生的,因为中华大地的洪灾多发生在河里了,但是钱多了对于制造业的慢性自杀却是无可避免的。所以,不需担心现在,要担心的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地王”频现,楼市疯狂,房价高涨,应该不是中国经济的福音吧。

原文网址:http://space.efnchina.com/user1/3369/11229.html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