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投稿
经济金融网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中国经济学年会 EFN通讯社

为什么用工荒和就业难长期存在

    从逻辑上讲,我国用工荒和就业难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只要企业提高工资待遇,劳动者不挑不检,就一定能够解决就业问题。

    但事与愿违。

    我国目前创造的就业岗位大多属于生产性和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

    用工荒是针对我国农民工的用工荒,主体特征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性和加工性的工人缺乏,如机械加工、设备操作工、电子电器产品装配等,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和阶段性特点,发生在我国的珠三角和长三角。

    就业难是针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适合大学生的技术密集型的就业岗位还很少,如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研发性、知识性的技术岗位,未能形成国际竞争优势,不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和阶段性特点。

    据报道,全国的女大学生就业率只有54%。

    我国目前同时出现的用工荒的就业难,是我国经济增长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所决定的。它们不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而是代表了不同群体的结构特征,代表了人力资源市场供给方与需求方的错位。

    按照社会的分工,大学生属于知识性劳动者,应从事高端的先进的就业岗位;农民工属于生产性、制造性的就业岗位,应从事制造性、生产性的就业岗位。

    在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就业岗位应该逐步逐步进化,我国有大量的农民工需要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也需要大量的知识劳动者实行产业结构升级和进入高端技术行业。

    因此,用工荒和就业难将长期存在:

    一是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技工需求缺口大,在今年初诸多沿海企业订单量日益增大、用工数日益攀升。仅广东省技工缺口达32%,其岗位主要是技术工种和熟练工。

    二是房价、物价上升,劳动力成本提高。

    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生产成本的提高推动的,工资作为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工资的上涨必然使得生产成本提高,又由于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企业便会提高产品价格,减少就业量,同时对劳动者技能又提出新的要求。

    据广东省调查,500家企业有300家企业缺工,其工资水平比不缺工企业低200-400元;月工资水平达1800元以上的企业基本不缺工。其它,劳动安全和社会保障也存在问题。

    三是劳动力多元分流加快。

    由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对劳动力需求急剧加大。在国家促进劳动力流动政策引导下,人们就业观念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劳动就业“孔雀东南飞”的局面。

    劳动者就业从先前的定向流动变为现在的多元流动。在劳动力多元分流格局的影响下,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招工优势逐渐丧失,近年出现了招工困难的局面。

    四是我国劳动参与率下降。

    预计到2010年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到“十二五”末期该比例将达到15%左右。人口的老龄化,使劳动力的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例、代际关系发生着重大变化,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

    五是科学技术进步,促使劳动者的技能更新。

    我国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升级,需要素质更高的劳动者。随着经济垒球化的到来,具有传统优势豹产业经过结构调整和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产品结构作相应的调整和升级,以获得薪的竞争优势。这就对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六是大学生毕业人数的连年增加。

    2008年新毕业了610万以上,流动人口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数开始迅速上升。我国未来每年大学毕业生会在810万以上。

    另外,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市场机制存在问题都会进一步影响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

    由此看来,在经济增长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我们对物质及财务收益的执着追求将受到挑战。

    人们开始崇尚实现另一种进步。无法比较移动收益和移动成本的差距,就会出现返潮的现象。这是判断流动人口的结合点。
 
原文网址:http://space.efnchina.com/user1/4363/13924.html

文章评论
关注我们

快速入口
回到顶部
深圳网站建设